老地名减少 自贡“盐味”趋淡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9-19 阅读:935 次
来源:人民网
自贡网讯(记者 蒋周德)“一座有盐有味的城市。”近年来,自贡这句宣传语已经广为人知。回望过去,自贡绝大多数老地名“盐味”十足,它们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渊源,也凸显了城市的文化特色。然而,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块,蕴藏着千年盐都历史文脉的老地名,一个接一个地消失。这一现象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新马太”存幽默典故
网友感慨众多老地名消失于旧城改造
“每当漫步于温州商城,脑海里又闪现出青石铺成的石板路,以及板壁瓦房一字排开的商铺……这里昔日叫马房街。马房街既是一条滋补了盐业经济的血管,更是一部沉积了厚重盐文化的书刊。马房街曾是马帮、船工、盐担子、行商等人歇息、交流信息,以及马匹驻足补给、休整的重要驿站……”市民刘成喜在微信朋友圈如此感叹,引发了众多网友跟帖怀念马房街。
上世纪90年代初,境外游开始起步,人们把自流井区中心地带十字口附近的新街、马房街、太平街戏称为“新马太”,把逛这3处叫作“新马太一日游”,既因为那些年流行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旅游,更因为十字口是自贡地区流行元素发轫的商业繁华地。如今,新街、太平街及其附近的高坪地(现自贡一中校门)都与马房街一样消失了。
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自贡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大量破旧房屋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随之而来的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地名纷纷寿终正寝。
“仅仅一条解放路,就‘吞并’了众多老地名:从连接檀木林街的路口至市商务局附近一个小地名叫石柜台的地方叫竹棚子路,石柜台至西秦会馆叫兴隆街,西秦会馆至《盐泉》雕塑叫三圣桥街,《盐泉》雕塑至中华路口即石塔上叫八店街,中华路口至十字口叫正街,十字口至雄飞假日广场西侧叫新街子,假日广场西侧至国美电器大楼叫三倒拐,国美电器大楼至自流井区地税局西侧(原芦厂坝路口)叫转角井路,自流井区地税局西侧至新桥头叫迴龙街。”文史爱好者张庆民认为,这一句话提到的多个老地名,自贡大多数“90后”闻所未闻,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名消失了。
同样,2002年投入使用的东方广场湮没了白果巷、王家塘等众多老地名,同心路则让芦厂坝等老地名销声匿迹。据不完全统计,仅自流井旧城区近年来就有数十个老地名悄然消失。
画家雷振刚以“画纸上的乡愁”为主题,创作了数十幅美术作品,每一幅作品反映一处老地名、老建筑,其中不少已经消失,如民国时期重要通道上桥、下桥,以及下桥对岸的白节滩。据雷振刚考证,雄飞假日广场对岸在民国时期就有一片川南民居,那一带被称为白节滩。那时,从市区到白节滩,除了沙湾有一只渡船外,主要靠下桥。下桥是一座小石桥,如有船只通过时,下桥中部连接桥体的小船就划开让道,等船只通过后,小船再靠拢,让过往行人下桥、上船、再上桥,到达河对面。
“磨子井”有传奇故事
资料显示老地名蕴含“盐味”十足的信息
绝大多数老地名蕴含着“盐味”,透过一长串老地名,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幅自贡上千年的井盐生产史和城市发展史的画卷。
据有关资料统计,自贡盐场至民国初年,先后开凿出盐卤井和天然气井12000多口,以“井”命名的地方多达200余处,自流井、贡井这两个行政区名也来源于两口古老的盐井。不少因盐井形成的地名,带有传奇故事。
“磨子井就有一个传说。”自流井区五星街磨子井社区年过七旬的居民徐邦聪说,当初开凿磨子井艰难未果,已经耗尽钱财的老板决定放弃。在遣散工人之际,老板将仅有的一口石磨子卖了,让伙计们吃了顿散伙饭。工人们深受感动,决定再使劲干半天,没想到竟然成功了。这口井遂取名“磨子井”。
自流井区新街小桥井社区,也缘于小桥井这口井。在以“井”命名的小地名中,小桥井因处于闹市中心而颇有名气。小桥井天车矗立于同兴路与石缸井路交接处。据已故盐史专家宋良曦考证,小桥井凿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见功(出卤)于1787年,因当年附近有一座小石桥而得名。小桥井是自贡目前唯一同时保存了井口、井身和天车的清乾隆时期开凿的天然气井。
牛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盐场生产的主要动力,自贡以“牛”命名的地名当然就少不了。卖牛的地方叫牛市坝,喂牛的地方叫放牛山,处理牛皮的地方叫皮匠坡,出售牛屎粑的叫牛屎巷,供祀牛神的有牛王庙……
曾经用竹管做输送卤水管道的笕遍布盐都大地,因而在老地名中,以“笕”命名的也不少,如大昌笕、大生笕。
清代,大批外地商贾汇集于自流井、贡井淘金。他们经营盐业致富后,为“款叙乡情”,纷纷修建同乡会馆,并多以“庙”命名。陕西庙即西秦会馆,就是陕籍商人修建的。陕籍商人在如今的解放路中段开设了八家盐号,这条街便被称作八店街。
因盐商商号得名的地名,还有尚义号、宝兴隆等。此外,反映井盐堆积、运销盛况的地名,如进盐坝、搁盐坝、盐仓坝、盐马路、盐店街等,在自贡也很多。
“大、洋、怪”地名未肃清
市民建议保护老地名留住城市记忆
“城市发展进程,就像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随着一些新地名诞生,一些老地名注定会湮没在岁月风尘中。问题是,新的地名能像老地名那样,展现这座城市的特质吗?”市民兰新宇说,东方广场肯定比那些“土得掉渣”的盐马路、进盐坝、竹棚子更有气势,也更具时代气息,但是,全国有多少东方广场呢?今天,在我们这座城市走一走,会发现越来越多很洋气的地名,仿佛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不是具有千年历史的盐都,而是一座新兴城市,某些地名甚至给人沐浴在“欧风美雨”中的感觉。
“一个老地名记载着一段历史,承载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们的一种感情,传承着这个城市的一种文化。就每个老地名而言,它记载的是城市历史的碎片,但把这些碎片串起来,就是整座城市的历史。因此,老地名不仅是一种称谓,而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具象。”市民王良辰说,我们怎能因“道路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街名‘落伍’”而注销承载着盐都历史文化和市民感情的老地名。
市民张新华持相同意见。他说,大安区凤凰乡马吃水,是自流井区张家沱通往古叙府(今宜宾)古盐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当年驮运食盐等物资的马匹在此处的小溪中喝水而得名。该地名被更名为“盐都大道”十六七年了,广大市民依然念念不忘老地名。
“即使因为道路改变、建筑物消失等,也应该保留历史久远的地名,将其移植于新建小区等。”张新华说,如大安区仁和半岛住宅小区,如果沿用老地名,称“望竹湾小区”不也挺好吗?
随着时代发展,我市经济已不再单纯依赖盐业,附有盐业遗迹的许多老建筑已不复存在,如果老地名再大量消失,自贡的“盐味”就更淡了。因此,早在2010年,市人大代表周远明就提出了要保护好自贡老地名,不能让千年盐都的“盐味”越来越淡的建议。
2016年3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会议,要求重点肃清居民小区、大型建筑物、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等不规范地名。会议认为,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城市治理、文化传承、城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洋、怪”地名,反映出改名者崇洋媚外的心态,不符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生态,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也丢掉了乡愁记忆。
因种种原因,该会议召开两年半来,我市的“大、洋、怪”地名并没有肃清。但值得一提的是,相关部门已将道路改变、建筑物消亡等原因消失的老地名登记在册。那些老地名是永久尘封在册子里,还是移植它用,让我们共同期盼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