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79722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工作研究

对经济开发区道路命名的观察与思考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0-08 阅读:1413 次

 ——以江苏省为例

薛光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的经济腾飞,吸引外资无疑使腾飞的经济如虎添翼。如今神州大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许多个以工业为主体、科工贸相结合、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正在崛起──这就是发展迅猛、势头强劲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进这片沸腾的热土,你看到的是密如珠网的脚手架,新颖别致的厂房,色彩明快的楼群和宽阔平坦的道路……这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已透射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希望之光。作为一个地名工作者深受鼓舞而又感奋不已。但在触及到我省部分开发区内的道路地名之后,却让人喜忧参半,不容乐观。喜的是地名命名有大胆突破,忧的是开发区道路与地名不相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把开发区地名命名的既推陈出新,又达到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是地名工作者和学术界众心所系的共同使命。我想通过对本省部分开发区道路名称的观察与思考,寻觅步入误区的原因,以探求打开地名命名源的新渠道。

一、开发区道路命名普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近年来,笔者先后考察和采访了江宁县,锡山、昆山、无锡、南通、常州及苏州市等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从一些材料上了解到南京、扬州、盐城、连云港、淮阴市开发区地名的情况。个人感觉是,道路命名恰到好处的占少数,多数名称不尽人意。表现为:道路名称缺乏整体观念,未能形成优美高雅的群体效应,既表现不出当地特色,也无新区城市化特征,与新时期地名管理的要求相距甚远。下面列举几个典型事例,来进行展开剖析。

    问题之一:路名土俗浅薄,缺少城市色彩。拿江宁开发区来说,现已开通三条东西横路,八条南北纵道。横路采用当地村委会名称,分别为胜利路(以胜利村委会命名)、胜太路(取胜利和太平村委会首字命名)、董村路(以董村村委会命名)。纵道则命名为经一路、经二路……经八路。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质是该县未来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以其境内的村民委员会命名宽广的大道,名称就显得陈旧,缺乏生气,与开发区宏伟壮观的景象反差太大,难以匹配。这三条横路名称给人的印象不是村庄中的都市,倒象是都市中的“村庄”。而用经线加编号来命名道路也是没有新意,方法虽然简便省事,易找好记,但命名方式老套,含义单调贫乏,令人索然寡味,不仅反映不出江宁县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独有的地方风貌,更不用说达不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此种命名方法最好少用,或者淘汰。但在江苏用经纬线命名开发区道路的还有两家,这种状况确实不容忽视,若不及时加以制止,就会造成相互模仿而进一步扩大蔓延的趋势。

    问题之二:地名移植不当,错位使用欠妥。笔者在调查开发区地名时发现,昆山、连云港、常州开发区都移用全国的名山大川序列命名了主干道路,只是数量多少不等而已。如名山有:黄山、泰山、庐山、华山、嵩山、衡山、天山、昆仑山、峨嵋山、长白山、阿里山等;大川有: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湘江、岷江、漓江、黄埔江、黑龙江等。无锡市国家产业技术开发区亦有借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黄山、泰山、华山、衡山命名道路的意向(已有方案,未定)。这种竞相移植外地地名的做法,笔者不以为然,深以为憾。祖国的名山大川、五湖四海誉贯古今,举世周知,具有很强的指位性和极高的知名度,尽管以往不少大中城市道路都已运用过这些名称(对错与否,这里姑且不去评说),然而目前开发区如仍在随波逐流,“移花接木”于新兴的开发区路名上,就会显得过多过滥,造成脸谱化的局面,雷同化的弊端。况且这三个开发区均远离上述地区,有张冠李戴、死搬硬套之嫌不说,还很难体会出有什么合宜的成份。表面看起来很有气派,叫起来似乎也很响亮,其实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命名效果。关键是它未能摆脱前人的思想窠臼,使人引发正确的联想和共鸣,总感到与当地的实际名实不副。因此,错位移植地名的手法不宜提倡和推崇。否则,只能导致原“专名权”丧失殆尽,又使当地特色荡然无存。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趋同心理在作祟,别人这么做了,自己也亦步亦趋跟着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事实证明,趋同导致重复,求异才能创新;趋同作茧自缚,求异海阔天空。

    问题之三:名称来历尚好,序列程度不高。在锡山市开发区(位于东亭镇),规划图上已标有十一条路名,新命名的是:金匮大道(该市史称金匮县)、开发大道(取经济开发之意)、府前路(位于新建政府大楼前)、泰伯路(泰伯为该市始祖)、梅里路(该市曾称梅里);新更名的有:东亭大道(即东亭镇上原大寨路)、紫金路(原名资景路,根据谐音更名)。此外,保留了开发区内的原有的四条路名:友谊路、云林路、隆亭路、学士路。

    按其属性,这十一条路名可分为六种类型。一是反映锡山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如:金匮大道、泰伯路、梅里路、隆亭路、学士路、云林路;二是反映时代精神的,如:开发大道;三是反映相关位置的,如:府前路;四是以镇名命名的,如:东亭大道;五是反映美好愿望的,如:友谊路;六是根据谐音更名的,如:紫金路。通过归类可以明晰地看出,只有第一类尚成一个地名集团,也富有特色。而其它五类地名虽有一定的意义,但都是各自为政,毫无关联,孤身只影,不成体系。综观该开发区的全部路名仿佛看到是一个地名大拼盘,花色品种虽多,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勉强凑合。其实,勉为其难,还不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二至六类地名全部易名,或从属于“历史文化”序列,或干脆炮制另一个序列要好的多。

    以上归纳和剖析了我省部分开发区道路名称存在的三个最典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利地于名管理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推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开发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应当引起地名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二、开发区道路命名难的症结何在

    通过实地考察并与各方面的接触和座谈,已大致了解造成我省开发区道路命名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到两点是,既有主观上(指地名机构)参与意识不强的因素,也有客观上(指开发区)命名认识不足的缘故。

    从客观上讲,主要是开发区自行命名、未经地名机构审查和政府正式批准造成的。开发区道路形成框架后,迫在眉睫的事就是要有个名称,这是人人都明白通晓的常理,否则整个开发区就无法正常运行。在这种情形下迫于无奈,开发区只能由自己起名、定名,当然也不例外要开会研究和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由于他们对地名命名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可能从地名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超前进行命名规划和命名设计,故而有的是修竣一条路临时起个名,有的是凭着个人的意趣或癖好给道路取名,有的甚至只凭某领导人的一句话就将开发区内的所有地名一锤定音。其后果是,开发区的道路名称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随意性、片面性而缺乏科学性、规律性。给开发区道路起一批有特色、有新意的名称,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但在如何指称上还是无计可施、力不从心,只好将这一高难度的命名技术简单化、世俗化,可见命名效果甚微是不足为怪的。

    从主观上看,地名工作者的参与意识薄弱,加之深入论证不够,也是造成开发区建设和命名相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前段时间开发区建设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为地名机构所始料不及,但在一个市或县的范围内还是有限的,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地名办公室,就应当面对经济建设的大潮去迎接新的挑战。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开发区道路名称已在迫不急待的公开称呼和使用了,这时有的地名机构才去匆忙介入,但木已成舟,想改也为时晚矣;有的虽然也向开发区打了招呼,但未能拿出理想的方案,也被人家婉拒了。所以说开发区尚不知晓地名规划的重要性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作为掌管各类地名的专门机构──地名办公室,则应及时去依法管理地名、发挥业务特长和权威。因此,地名工作者一定要以命名管理为己任,想开发区所想,急开发区所急,依据地名管理法规所赋予的权力,理直气壮地去宣传、去参与,竭尽所能地去思维、去挖掘,这样才能与开发区一起,在道路命名问题上共同奏响优美和谐的乐章。

三、开发区道路命名的艺术和巧技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地名同仁已总结出一条宝贵经验:即在进行城镇地名规划时,要充分体现本地特色。这是一条不成文的“命名定律”,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故而放之四海而皆准。将这一“命名定律”运用在开发区路名规划上应是完全适合的。它最显著的优势就是人无我有,独树一帜,从而可避免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的弊病。什么是“本地特色”呢?我想,就是大家常说的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物产、民俗风情、传说掌故和人文景观等特征。若能将上述地方特色显现出来,淋漓尽致地扬一方之秀,就能形成多样化、序列化的地名群体,引人入胜的地名景观必然会为日新月异的开发区增光添辉,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奠定基础。下面以我省三个开发区的道路进行命名尝试,以谋求在道路命名问题上营造当地特色。

    1.弘扬历史文化,再现本地特色。如锡山市经济开发区的十一条路名中,金匮、泰伯、梅里、隆亭、学士、云林六条地名已形成一个独有的历史文化氛围,应当保持不变,只有其它五条路名属“孤家寡人”,则需重新考虑。若仍从“历史文化”序列的范畴去挖掘,还是大有可为的。追溯该县两千余年的历史背景,曾有荆蛮、梅里、勾吴、吴城、阖闾城、故吴、吴墟、#秋县(#=木+予)、金匮县等演变称谓,其中梅里、金匮已被开发区引用,在剩余的古地名中再选择五条作为路名,显然绰绰有余。这样做,就把开发区所有的路名与其悠久的历史蕴涵和深厚的文化遗存挂起钩来,凸现出历史的继承性。当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序列地名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不仅当地人会引以自豪、津津乐道,就连外地人包括外商也会产生浓厚兴致。我想,这批序列化古地名在开发区重新启用之时,不正是本地特色再现之日吗?

    2.荟萃景物精华,塑造本地特色。如,无锡市素有“太湖明珠”之誉,因山光水色清幽绝佳,名观景胜星罗棋布,自古以来为无数文人雅士所倾倒,他们题写的高度凝炼、托物咏怀的景名,更是千古流芳、万世传颂。请看:太湖春涨、万浪卷雪、鹿顶迎晖、充山隐秀、五湖烟雨、九峰翠嶂、五里香塍、方塘邀月、胜地名泉、三山映碧、龙岗访梅、松崖挹翠、西社赏梅、小苑天香、中天积翠等景名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如经筛选将某些实用景名拆开,用前两字作东西向路名,后两字作南北向路名,虚实互见,情景交融,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意境!一分为二时是两条相对的路名,合二为一时又是一条意蕴隽永的景名,当这组高品位的自然胜迹景名替代地名重放异彩时,难道不是“风景”这边独好吗?

    此外,用无锡市的“锡”字与其著名的自然实体、工艺品和土特产中的一字构成地名,也别有一番意味。如与自然实体搭配,可组成锡湖路──太湖,锡山路──锡山,锡泉路──天下第二泉,锡溪路──梁溪等;与工艺品联结,可形成锡福路──泥人“大阿福”,锡寿路──泥人“老寿星”(均为无锡泥人传统产品),锡绒路──长毛绒玩具,锡绣路──绣品等;与土特产结合,可构成锡酥路──油酥,锡桃路──水蜜桃,锡芋路──糖芋头,锡鱼路──太湖银鱼,锡莼路──太湖莼菜等。当你领略了这组具有浓郁的江南民间地域气息的序列化“锡”地名时,你定会感到该市的风物特产便一下跃然于眼帘,犹如历历在目。总之,前述的两组序列化地名,可从不同侧面映照出无锡市特有的地方色彩,不仅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嚼之余味无穷,比起用渤海、黄山等名山大海来命名开发区道路不是更贴近现实、更接近当地生活吗?

    3.巧拆县名趣排,折射本地特色。如解决江宁开发区道路命名的问题, 可在县名上大作文章。 据《金陵特征录》载:江宁县名取“晋帝初通江南,以外江无事,宁静于此”之意。本人以为除采用上述模式命名外,还可另辟蹊径,用“江”、“宁”作字头分别组名。理由是这两字对该县有特殊的含义,与无锡市的“锡”地名有异曲同工之妙。“江”有江宁县之意,还因该开发区毗邻长江,故取“江”字合情合理。“宁”既是安宁的解释,也是江宁县名的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是南京的简称(该开发区全称应为“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因此舍弃“宁”字取谁?将开发区的路名词头定为“江”、“宁”二字,只要词尾搭配相宜,合乎逻辑,照样别具一格,光彩照人。

    与“江”字组合地名有三种方法。一是与天文气象可组成:江天路、江阳路、江月路、江星路、江风路、江虹路、江霞路、江雪路、江晖路等;另一种与水的形状可组成:江河路、江流路、江川路、江溪路、江泉路、江湖路、江海路、江洋路等;第三种与水的姿态可组成:江波路、江涟路、江涌路、江洪路、江涛路、江潮路、江澜路等。这三种类型的“江”字路,是一种大众化、通俗化的叫法,符合群众心理, 同时也反映出“江” 的动态之意,故而可行。不论取那一种“江”字路,均可以作为纵向道路名称(因与长江平行)。

    于是,“宁”字路序列则可定为横向路名。但“宁”不易与其它字组合,前思后想觉得只能根据其“安宁、静谧”的意思去择词罢了。如组成宁静路、宁安路、宁定路、宁平路、宁清路、宁谧路、宁荫路、宁馨路、宁恬路、宁逸路、宁怡路、宁幽路、宁和路、宁泰路等路名,就可形成一种静态气氛。这一动一静虽对比强烈,但这两组序列化地名朴实无华,词语简明确切,仍使人感到相映成趣,增强表达效果。

    以上是对我省部分经济开发区的道路名称如何充分表现地方特色,所作的一番不成熟的分析和研究,作为一种思路、一种创意希冀摸索到一些命名艺术和技巧。诚然,在命名方式方法上肯定还有多种途径值得商榷和探究,如结合开发区的分区功能命名等。但基本要求应是:因地而异、各显所长;反复推敲、雅俗共赏;独创一格、“名”不虚传,尽量揭示各个地区的不同特质,巧用“地方特色”这个实用视角去拓展地名命名的新领域,使开发区道路名称保持唯一性,具有吸引力,同时给人以美感。

 

                                   1993913

 

    备注:本论文参加1993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及经济开发区地名管理会议”交流,发表于《地名工作》1993年第4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