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79828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工作研究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永葆中国先进地名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0-26 阅读:2015 次

——兼谈对居民区名称的命名问题

薛光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他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地名工作,使地名文化和中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如何在新的世纪里,着力实现地名标准化、地名标志规范化的长远目标,使地名命名管理更好地适应“先进文化”的要求,本人经清理思路和潜心考量,谈几点粗浅感悟。

一、地名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诚然也包括物质财富,但主要是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仅就文学或艺术而言,其中就有难以估量的分支。虽然这些文化涵盖着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形式,但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和图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而地名正是以原始刻画逐渐发展为文字和语言这一最主要的形式的。地名工作者经过多年学习、实践和探索的洗礼都已知晓,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名的起源涉及到语言、文字和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深远的影响。因地名出现而生成的地名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显见是无庸置疑的。

人类的文明史、社会的发展史都无可辩驳地证明,无论是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还是人文地理实体的命名,无论是约定俗成的命名还是官方的命名,它们所具有的指位性、社会性、政治性、区域性、时代性等特征,无一不显示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气息,使人深切体会到既雅亦俗、流风余韵的文化传乘。我国历代以来诞生出许多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地名,如峨眉山、莲花峰、澜沧江、秦淮河、洞庭湖、罗布泊、日月潭、趵突泉、崇明岛、鼓浪屿、雨花台、山海关、天安门、紫金城、阅江楼、颐和园、雍和宫、法门寺、六合塔、宝带桥等,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传世经典地名遗产,确实让人身心愉悦、精神富有。地名语汇的字数一般不多,少则二三字,多则四五字,却能显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浓缩化、精简化和抽象化的精髓。地名及派生出的地名群体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已自然而然的融入了中国文化这个大家族里,成为社会大文化圈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依据地名的5种主要特性,分别阐述地名文化与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

1.独特的指位性。地名,简言之即是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语言文字符号,它具有所有字词的共性——音、形、义三要素。但地名之所以区别于其它语汇,就在于它有独特的指位性。提起“天安门广场”,人人都知道它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起此地的“张家庄”,也决不会混同于彼地的“张家庄”。这就表明,一个有具体位置、固定范围、独有外貌、特有性质的地理实体名称,是其它地理实体名称所难以“冒名顶替”的。古人在以山水位置命名地名时,也有一种固定化的模式,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命名原则。如“衡阳”,因在衡山之南故名;“华阴”,因在华山之北故名;“沈阳”,因在沈水北岸故名;“江阴”,因在长江南岸故名。这就是地名独特的指位性和它固有的地名文化魅力。

2.广泛的社会性。地名,是人类社会交际活动的产物,地名的出现必然带有明显的社会特征。地名与语言、文字一样为全社会利用,地名一旦约定俗成或被官方批准为稳定词汇,不管高贵者还是卑贱者,人人都要通过它进行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可谓“人有人名,地有地名;没有地名,寸步难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类造就和使用了地名,地名也就广泛的为人类社会服务,这就是地名广泛的社会性。正因为如此,地名也就自始至终存在于各种历史现象的共变之中,使地名不由自主地渗透到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测绘学、制图学、地质学、军事学等学科和领域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发展,从而形成了色彩斑斓、林林总总的地名文化。

3.敏感的政治性。地名的政治性属于政治文化,是一国执政者最关注的大事,他们对此是决不会掉以轻心的。如新中国诞生后,如果依然保留帝国主义侵略印记的地名而不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必然会影响到国家主权、民族尊严、政治声望和国际地位,届时还会造成两国领土争端的理由和借口。如我国青海省的“鄂凌湖”和“扎凌湖”,早在六百年前的我国史书上就有明确记载。可到了1974年,前苏联却公然挑衅说这两湖是他们发现的,是该国的领土云云,并分别命名为“俄罗斯湖”和“探险队湖”,这种霸权主义的做法,理所当然要遭到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和坚决反对。前苏联之所以要大量篡改沙皇时期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汉语地名和满语地名,就是妄图掩盖他们野蛮的侵略行径和继续霸占我国领土的狼子野心。

4.突出的区域性。地名作为地理实体的指称,因受某个区域内人们使用的语言、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凸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折射出浓郁的地名文化,尤其反映在地名通名的多样性上,成为该地区的“土特产”。江苏省的盐城市东临黄海,利用海水熬盐是当地先辈们从事的主要产业,因此在自然聚落名称上,就出现了许多与产盐相关的地名通名,如“场”(盐场)、“总”(场的下设单位)、“团”(总的下设单位)、“锅”(熬盐的铁锅)、“金+敝”(熬盐的平底锅)、“盘”(熬盐的铁盘)、“仓”(堆盐的仓库)、“坨”(露天的盐堆)等。当你看到盐城市沿海地区这些带有盐业地名文化的自然村镇名称时,一幅烟火缭绕、延绵不断的熬盐场景顿时会再现眼帘,你定会被勤劳、智慧的盐民们的艰辛劳作而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5.强烈的时代性。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革故鼎新的变化,地名命名也是如此,不仅敢越雷池一步,而且创意别开生面,辉映出当今时代的全新气息,冲破了过去居民区通名只有“村”、“新村”、“里”、“小区”等的禁锢,使之随着时代列车的飞奔而“提速”。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居民区的通名已发展、演化到50余种,如“园”、“花园”、“景园”、“家园”、“佳园”、“嘉园”、“庭园”、“庄园”、“贵园”、“苑”、“花苑”、“怡苑”、“雅苑”、“豪苑”、“公寓”、“新寓”、“城”、“花城”、“花园城”、“城堡”、“人家”、“之家”、“世家”、“馨家”、“新居”、“雅居”、“华庭”、“花庭”、“芳庭”、“豪庭”、“丽舍”、“雅筑”、“翠邸”、“名庭”、“公馆”、“俯”、“华俯”、“阁”等。当你接触到这些可圈可点的居民区通名时,定会置身于一种强烈现代感的地名文化氛围中而心旷神怡、陶醉不已。

二、建国以来各个时期清除地名中不良文化的简况

1.5070年代。在这一时期,各地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对地名中存在的不良文化、含义不妥、重名现象和生冷僻字进行了多次清理,有人们许多熟知的例子:

⑴对含有歧视兄弟民族的地名更改的有:如将新疆首府“迪化”(意为启迪归化),恢复为维语地名乌鲁木齐(美丽的牧场);内蒙首府“归绥”(意为归顺靖绥),恢复为蒙语地名“呼和浩特”(青色的城)。另外还对少数民族地区地名中以示平定、归顺之意的字眼作了清除,体现了党的民族团结政策。

⑵对含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地名更改的有:如我国将中越边境的“镇南关”改为“睦南关”,后又更名为“友谊关”;将中朝边境的“安东市”更名为“丹东市”等,这些做法对尊重民族感情、改善国际关系起到过积极作用,符合我国政府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⑶对用外国人名或外国文字作地名更改的有:如将以印度测量局长名字篡改的“额菲尔士峰”,恢复为藏语固有地名“珠穆朗玛峰”(圣母之水);瑞典人改名的“外喜马拉雅山”,恢复为“冈底斯山”等。在这期间,新疆、青海、上海、天津等地也剔除了带有殖民统治遗迹的地名,维护了民族尊严和祖国荣誉。

⑷对含有反动分子名字更改的有:如将安徽的“立煌县”(卫立煌,原国民党某集团司令)复名为“金寨县”等。

⑸对县名中的生僻字更改的有:如将黑龙江的“瑷珲县”改为“爱珲县”等2处;将江西的“雩都县”改为“于都县”等7处;将四川的“酆都县”改为“丰都县”等4处;将新疆的“和阗县”改为“和田县”等3处;贵州更改的有2处;陕西更改的有11处;广西、云南、青海各有1处,等等。

⑹对县名异地重名更改的有:如因内蒙古的“龙胜县”与广西的“龙胜县”重名,将前者更名为“卓资县”;因江苏的“新安县”与河南的“新安县”重名,将前者更名为“新沂县”;因湖南的“蓝田县”与陕西的“蓝田县”重名,将前者更名为“涟源县”,等。至此,全国县以上名称再无重名现象。

⑺对“文革”期间篡改的地名作了全面复名:如南京的“玄武区”、“建邺区”、“白下区”、“鼓楼区”、“秦淮区”、“下关区”,在动乱期间曾分别被更改为“要武区”、“红卫区”、“朝阳区”、“延安区”、“遵义区”、“东方红区”。由于这类地名政治色彩浓厚且造成大量重名,时至“文革”后期又都恢复了原名。

3.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相继建立了地名管理机构,开展了地名普查、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等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地名中的不良文化现象和不规范情形作了地名标准化处理。

⑴对格调不高地名更改的有:地名普查和补查中发现,有些村名、巷名、山名、沟名等小地名,存在称呼不雅、含义粗俗等情形,如“寡妇村”、“摸奶巷”、“杀人沟”、“王八沟”、“狗爬洞”、“棺材顶”、“打鬼庄”等,这类地名虽由于某种客观因素被人们指称的,但与当代文明进步的主旋律相悖,都将其更了名。

⑵对地名中一地多名更改的有:地名中一地多名的情况并不少见,如福建漳州市有座小山周围群众称呼各异,有“龙舌山”、“龙寺山”、“龙柜山”、“龙瑞山”、“马形山”5种叫法。经地名管理部门与当地群众协商后,将“龙舌山”确定为标准地名,其余名称不在使用,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地名称呼不一的难题。

⑶对地名中一名多写更改的有:地名一名多写,必定造成书写混乱,这与没有标准地名意识、不注意用字规范有关。如江苏如皋市的“搬经镇”,以前竟有“拌经”、“伴经”、“伴今”、“搬金”、“搬泾”5种不同写法,人们莫衷一是,后经地名办考证并作了地名标准化处理,名称书写统一了,群众十分满意。

4.90年代—廿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思维方式的步伐也在加快,在地名命名更名上也是如此。由于狂热追求经济效益和知名度,许多封建复古、崇洋媚外、格调低俗的地名又死灰复燃,一些光怪陆离、寻奇猎异、如坠云雾的地名也纷纷登场,导致地名文化“垃圾”一时在社会上猖獗泛滥,造成了新的视觉污染,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各级地名和工商管理部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及时对地名(有相当一部分是餐馆、酒楼、舞厅、服饰店之类的准地名)中的文化浊流作了清理、整顿。

⑴对含有封建色彩名称更改的有:如“帝王酒家”、“皇朝饭店”、“贵妃歌舞厅”、“大皇宫夜总会”、甚至还有“春宫”、“二奶”等名称。这种崇尚封建帝王贵族骄奢淫逸生活方式的名称,会导致人们精神滑坡、思想颓废,全然不顾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天经地义不能让其“存在”下去。

⑵对荒诞离谱名称更改的有:如“胡汉三大排档”、“渣滓洞餐厅”、“塔玛地俱乐部”等。稍有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胡汉三”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反面人物;“渣滓洞”是解放前关押、残害革命志士的地方;“塔玛地”的谐音是极不文明的国骂“他妈的”。用这样的名称来作店名,实在是利令智昏、有损商德!

⑶对洋味十足名称更改的有:如“凯撒康乐城”、“蒙地卡乐山庄”、“公爵酒楼”、“伯爵中心”、“花花公子商城”、“曼哈顿广场”、“拉斯维加广场”、“法兰西帝国别墅”等。因西风渐进的影响,一些业主急切的将自己经营的场所取个洋名,有的连意思都弄不明白,还自诩什么与国际接轨,真是洋奴思想到了极点!

⑷对格调媚俗名称更改的有:如“小妖精”、“艳色”、“妖气”等。乍一看到这些店名,人们以为走进了什么童话世界。其实,它们是几家怪里怪气的时装店。店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地名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无论怎样新、奇、特,也不应该让格调不高的词汇充斥到店名中去,从而助长不良之风。

⑸对含有殖民文化名称更改的有:如“福尔摩莎西餐厅”等。去年8月广州媒体报道,位于该市火车东站附近的一家西餐馆,竟用“福尔摩莎”这个带有浓厚殖民痕迹的地名作店名的消息,不料千夫所指,恶评如潮。该市工商管理部门得知后,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对这家西餐厅进行整治。

⑹对含有一代伟人名称更改的有:如“邓家饭店”等。前不久,北京和成都相继开业名为“邓家饭店”的餐馆,打着一代伟人的旗号做生意。这两家饭店的墙上挂着邓小平语录和他生前的各种照片,门口的黑猫、白猫雕像比石狮子还大,引起了市民和传媒关注,这家饭店不得不另起新名。

⑺对含有色情意味名称更改的有:如“金粉地食俯”等名称。现在有不少商家起店名,喜欢从历史文化中寻找遗迹,力图体现出历史感和文化价值,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金粉地”等地名,折射出商家在选择店名上有一种不健康心态,确有散布陈腐思想之嫌,有关部门要求把店名遮挡起来,不无道理。

三、当前大中城市居民区名称命名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地名工作同样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和人们传统观念的急剧更新,地名的取名已不在重复过去陈旧的命名方式,无论是地名的专名或通名的内涵与以往相比,都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了。特别是城市中的居民区名称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成为地名命名艺术的一种刻意追求。当今城市居民区的大量涌现,既给地名命名者带来了显示才能的机遇,也给地名管理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下面就地名命名中,特别是居民区名称中近几年“炫耀登台”时的一些败笔现象,再作把脉问诊(笔者拙作《为当代城市居民住宅区命名把脉》一文曾对此问题作过初步评论),并希冀寻觅根治的途径。本人归纳了现时部分大中城市居民区命名中的7种弊病,列举并剖析如下:

1.违反地名法规,采用外国地名。如前所述,在我国命名地名时是绝不允许使用外国地名的,可长江中下游某省会城市的——居民区,自命不凡,竟以“欧洲城”自居起来,区内楼盘也分别称之“巴黎城”、“伦敦城”、“罗马城”、“米兰城”、“威尼斯城”、“维也纳城”并在报纸上广而告之、大肆造势,以扩大在购房者的心理影响。如果当初开发商不知有此规定到也罢了,但经该区地名办多次交涉后,这7个用外国城市名称命名的居民区广告有所收敛,但仍隔三岔五在报纸上吹的天花乱坠,显然业主并未真正的心悦诚服。本来,建房者为自己所建的居民区取个响亮诱人的名称无可非议,但违背国家地名管理规定,不顾社会责任,以取外国地名而沾沾自喜、津津乐道,这与用先进文化塑造城市新形象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这种风气若不加制止,定会形成燎原之灾。地名管理部门决不能坐视不动、姑息迁就,必须旗帜鲜明地禁止其滋生、蔓延。

2.追求帝王气派,价值取向偏移。江苏省常州市某一正在兴建的居民区取名为“御龙苑”(常州别称“龙城”,“御龙苑”名称并未经过审批),而另一家房地产公司也不甘落后,吵着闹着要将自建的居民区命名为“御花园”,该市地名主管部门对此提出异议,他们不但不听劝阻,还申辩省会城市能用“御”地名,为什么常州不能用?并请出市领导人为之说情,也真算是费尽了心机。如果说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的“××御花园”、“××御景园”、“××御庭园”(均为居民区)与某朝某代还有某种联系的话(本人极不赞成用“御”字命名地名,在去年的《把脉》一文中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到也情有可原,但人们不免要质疑:常州与历代王朝毫无瓜葛,在取名问题上也要东施效颦,不是硬往自己脸上贴金吗!何况,“御”地名本身就含有封建复古色彩,给人一种炫耀帝王权势的心理暗示作用,真不知开发商要用什么来打动购房者!

3.语言单调寡味,缺乏文采之美。笔者每到一地,都喜欢浏览当地媒体和户外刊载的房屋销售广告,发现有些居民区名称确实品味高雅脱俗,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风情,一种顿时就想身临其境的冲动会在心头油然升起。如洋溢着澳洲情调的“澳丽嘉园”,仿佛让人到耳闻目睹到莺歌燕舞的“燕语华庭”、“朗晴名居”阳光灿烂的生活,勾起你对幸福未来的无限向往和美好憧憬。相比之下,一些居民区的名称就略显逊色,缺乏创造性。如“园中园”、“98公寓”、“都市山庄”、“绿城”、“新城市花园”等不一而足,本想以名取胜、一“名”惊人,其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样的名称着实平庸无奇、俗不可耐,毫无个性而言,它们很难揭示这些新型居民区的特征,也无法显示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好象这些房地产开发商们患了语言贫乏症,所起之名竟是那样苍白无力和索然寡味,可说是有损于现代化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之美。

4.名称过于质朴,难现都市风情。去年笔者出差北京两趟,在翻阅《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报纸时,发现首都的居民区名称也颇有情趣,富于想象力,无论是其专名或是通名,皆能体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宏伟气势,洋溢着清新宜人的文化氛围,如“郦城”、“莲香园”、“祥瑞苑”、“冠城园”、“颐源居”、“银枫家园”、“同心嘉园”、“长安星园”、“紫金庄园”、“豪柏公寓”、“立恒名苑”、“蓝筹名座”、“蝶翠华庭”、“静馨花苑”、“一栋洋房”等。但本人也发现了与大都市不相匹配、不相协调的居民区名称,如“泥洼小区”等。“泥洼”为北京三环路一带的地名,在此建造的居民区称之“泥洼小区”并无不可,问题是这个名称给人一种“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交通不便”的感觉,说真的谁愿意花上许多冤枉钱购置这里的住房呢!依笔者之见,此名称还是趁早易名为好,否则因缺乏吸引力而难以人丁兴旺。

5.乱用习惯用语,名称不合情理。当你看到“青春之家”、“生活艺术家”、“江南文枢院”这些词汇“借光”为居民区名称时,我想你定会产生质疑。因为一般人,当看到“青春之家”时,就会联想到这一定是“共青团员或年轻人聚会活动的场所”;看到“生活艺术家”时,就会联想到这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造诣很深的从事艺术工作多年的老者”;看到“江南文枢院”时,就会联想到这一定是“位于长江南岸某地的一个以‘江南’命名的文化中心”。但,这些极为平常、有着固定含义的词语,却被变相移植到居民区名称的通名上,应该说是经不起推敲的。这种张冠李戴、义实不符的称谓,真是应验了当今的一句流行语:不是人们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照此下去,或许不久连“××科学家”、“××老人家”、“××野心家”;“××翰林院”、“××参议院”、“××疯人院”等也都成了居民区名称的话,这个世界不是将乱了套嘛!

6.词汇高雅华丽,属性难以识别。目下,有相当多的居民区名称用语确实让人怦然心动、神往不已,如果说房地产商们为了求新图变、语出惊人,将“汇林绿洲”、“风情国都”、“云景美地”、“佳湖绿岛”、“湖畔之星”、“纵横天厦”、“状元门第”等作为居民区名称,还能被人们接受认可的话(因为这些地名好歹还有那么一个通名,虽说它们不是那么严谨、规范),那么“海天一色”、“黄金海岸”、“秀湖风景”、“千峰翠彩”、“五彩生活”、“好风如水”、“城市印象”、“山水芙蓉”、“慧谷时空”、“四季经典”、“金润百合”等命名为居民区名称就让人一头雾水了!虽说这类词汇渗透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气息,但太易于其它事物混为一谈了!这种矫情造作的命名手法实在是既用心良苦又概念模糊。由此看来,地名管理确实任重道远,地名工作者丝毫不可懈怠,如不加强地名命名监管,不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不经意间又会冒出其它什么离奇古怪的名称来!

7.地名本身尚可,广告作践历史。爱国主义,是全社会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但在市场化运作中,却被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给淡漠和遗忘了,为炫耀自己所建的居民区如何了不得,竟然把中国的屈辱史,当成商业“卖点”来抄作。如华东某大都市的“品采名人大厦”(住宅公寓)在销房广告中称,“本楼盘地处市中心法租界区”,“依然保持法租界的昔日浪漫风情”,并还在广告上以红底白字醒目处理“法租界区”一词。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气愤地指出,“我从生长在这里,当年却被法国殖民主义者设租界,加上大炮和铁丝网,不让我们随意进出,每当想到这些就心痛欲裂。”可如今商家居然用“法租界”这个有辱国格的词汇拉生意,往这道民族伤痕上撒盐,求财竟忘国耻,让人徒生伤悲!是啊,没有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一味只“向钱看”,置社会公德、国家名誉于不顾,甚至数祖望典,还有何奇耻大辱能过之?!

四、地名工作者要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地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城市的性格和灵魂,而地名文化反映的则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本质内涵。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和古风今韵的居民住宅区名称、路街巷名称、广场名称、桥梁名称、游览地名称、高层建筑名称和大型建筑群名称等,可以为这个城市外塑形象、内铸精神增光添彩。如果将上述地名命名中的问题集中在一个城市,尽管这个城市非常现代化,但从地名这个层面上看,就会明显感到文化底蕴的不足。怎样才能使现代化居民区建筑风格与积极、健康、向上的名称完美地结合,并与时俱进、一脉相传呢?我想下列3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要增强责任意识。由于地名管理部门是对居民区名称把关的唯一主管部门,因此地名工作者必须要忠诚的执行政府授予的职能,始终站住时代前列,责无旁贷地当好先进地名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凡是经过地名管理部门审查或审批的居民区名称,一定要严格把关,精审筛选,决不能让那些不科学、不规范的地名(包括专名和通名)从我们地名管理者的笔尖下轻易流失出去,以上例子中就有我们本身没有很好执行地名命名管理的有关规定造成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等之类的情况并不鲜见。要保持地名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先进性,地名工作者就必须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勤政廉政,精业敬业,全面的领会和把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深刻内涵,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改变主观臆断和漠视群众的工作作风,敢于坚持地名管理的原则,不回避地名命名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不畏惧任何级别的长官意志,能够提出有很强针对性的过硬措施,高举科学与进步的旗帜,积极弘扬先进地名文化,努力改造没落地名文化,坚决摈除腐朽地名文化,坚持先进地名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精神的地名新型文化,让人们在欣赏精巧雅致、风格炯异的居民区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不同地名的文化意韵和美学蕴涵,在居民区称谓于无声处、潜移默化的变化上,欣喜的看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

2.要增强服务意识。作为地名部门,除了管理职能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服务。但这里,笔者指的不是坐等服务,而是上门服务,这是往往容易被地名工作者忽视的。由于房地产开发部门大多缺乏标准地名意识,不太懂得居民区名称命名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常识,甚至不了解居民区名称还有“专名+通名”这么一说,加之有的擅自命名又不经申报,无怪乎要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城市地名管理部门必须要向房地产商作深入宣传,甚至为他们举办地名讲座也不为过。通过上门服务,向他们阐述地名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解地名命名的基本知识和采词技巧,告诉他们如何使居民区名称与丰厚的历史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完美地结合而体现审美意识,告诉他们在命名问题上如何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纳世界各国的精品文化,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文化,使他们在给居民区冠名时少一点洋气、霸气、俗气和怪气,多一点才气、文气、雅气和正气。还要告诫他们,若把居民区的命名搞成是纯商业化的抄作,这样就会在所取名称中带有主观情感和功利色彩。为吸引购房者而刺激销售争取市场份额,在居民区名称上力求新颖独特,力求出奇制胜,是情理所致、无可厚非,但独特不是怪异,出奇不能出格,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要忘记社会效益。还要让他们洗耳恭听,居民区名称不单是一种文字符号,而是传递着开发商的价值判断和文化理念。如果看到某一个居民区名称人们就嗤之以鼻,感觉到奇招、怪招就是歪招、劣招,那么最终倒霉的也许正是开发商自己。

3.要增强法治意识。先进文化是城市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为现代化城市提供潜力无限的智力支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条件。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地名文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用地名先进文化谱写现代化城市居民区地名的崭新篇章,使城市地名与居民区景观达到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刚柔相济的效果,我想除了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外,还必须要有地名管理法规作支撑。现在我们的地名管理法规普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有些技术规范迟迟不能制定,让基层单位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无所适从。如1996年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通名用字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不单独使用通名词组作通名。具体技术要求,以民政部制定的技术规范为准”。可时间晃过六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由于国家对地名通名用字规范长期未能出台,直接影响了大中城市地名管理部门对居民区通名的审核和把关,因为凭着直觉你要限制某些居民区通名的使用,人家会说你执法无据,有时感到特别无奈。因此,各级地名主管部门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建章立制,要根据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针对现实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及时对现行的地名管理法规作调整和完善,同时还必须增添相应的处罚条款来加以约束,才能防止地名文化“沙尘暴”的现象再次发生,保证居民区名称继续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以维护现代化城市的良好风尚,使地名文化造福人民、与时俱进,将中国先进文化发扬光大、与日俱增!

 

                                             2002516

 

备注:本论文发表于《行政区划与地名》(民政部行政区划与地名司主办)2003年第3期。2011年在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的“2011年南京市社科系统学会学术年会征文”中(题目改为《居民区名称命名的文化批判和品质重塑》,字数缩至5000字),荣获三等奖。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