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69659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重庆市创新应用助推地名服务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2-07 阅读:603 次

来源:重庆市民政局

重庆市立足地名地址数据应用与服务,脱密普查成果数据,建成地名管理“一网站一系统一平台”,积极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建设,着力打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地名信息服务,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一、科学谋划,夯实地名地址库建设基础

一是精制方案。结合实际,编制《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2015—2020年)》,搭建成果应用顶层设计方案,将地名地址库建设纳入市级地名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内容规划、实施。多次召开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协调会,征求民政系统内部建议、意见。二是搭建智库。组建由重庆社会科学院、西南大学等13名高校教授、博导组成的地名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地名地址库建设过程中的咨询参谋作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三是部门联动。建立地名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邀请市公安、规划、工商等部门商讨地名、地址数据匹配解决方案,推进数据交换共享。推动标准地名数据与公安地址、规划、工商等部门数据共享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地名地址数据作用。

二、先行脱密,加快推进地名地址库建设

一是方案制定“科学化”。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重庆市地名普查数据脱密技术方案》,邀请市国家保密局、市规划局专业评审通过,以渝中区为试点,总结经验,及时推广,确保全市地名数据脱密工作有序推进。二是脱密流程“规范化”。根据有关技术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将地名普查成果包中属性、空间数据确定为11大类31个子类图层,制定地名普查成果图层属性脱密分析表,综合利用GIS脱密软件和人工校核等方式,脱密涉密图层、图层要素及图层属性。三是质量管控“精细化”。制定“一检二审”制度,“一检”由专业机构完成,全面质检脱密成果,并及时反馈各地;“二审”由各地普查办和市普查办完成,“初审”即各地组织当地地名专家、相关部门,对反馈的脱密成果进行再甄别、再审查,确保涉密数据“零”泄露;“终审”即市普查办邀请市国家保密局、规划局,对全市脱密成果进行最终审核,通过后按用户需求逐步对外提供使用。

三、创新应用,构建地名地址管理新模式

一是地名政务服务“便捷化”。实施“数字地名”工程,围绕区划、地名、界线三项核心业务,建成市级地名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与地名管理审批系统数据接口无缝连接和同步更新,满足地名信息、行政区划、边界管理、地名标志等具体工作需要,全方位覆盖各项业务,助推地名管理工作由传统化向信息化转变。同时,为市规划、公安、发改委、市情系统、重庆大数据智慧平台提供接口服务,满足相关部门政府与行业单位的共同需求,充分发挥地名地址库作为底层数据的重要纽带作用。二是地名公共服务“智能化”。以地名地址信息为基础底层数据,建设全市地名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接驳政府相关部门信息,打通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接入丰富的第三方应用环境,将二次脱密后的地名地址数据社会公共服务利用率最大化。通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设备、MR混合现实等新技术,结合新媒体传播快、范围广、交互性强等特点,推广手机移动应用、设置轨道交通触摸屏、开通智能扫码第三方多渠道跳转、制作地名文化形象表情包等,向社会公众提供标准、即时应用服务,如第三方电子导航、出行订票、生活旅游等,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地名公共服务。三是地名管理服务“标准化”。积极落实国家、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放管服”工作要求,搭建地名管理预审系统、区划地名网站,根据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设置地名征集、用户留言、办事程序、地名查询、地名命名公告等功能,及时审批、发布标准区划、地名相关信息,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最多跑一次”。自建成以来,通过该“系统”和“网站”审批、发布地名上万条,累计近200万次访问量,获得社会公众及各单位部门的广泛关注。(根据重庆市民政局信息整理)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