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街道把老地名用出新高度~~~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2-19 阅读:846 次
来源:微信秦淮发布
这个社区服务中心不一般!
每间房间都有个响亮的名字,
主任办公室叫“评事街”,
警务室叫“南捕厅”,
多功能会议室叫“讲堂大街”……
就连厕所,也被命名为“跑马巷”。
近日,由南京市地名办组织召开的“南京市地名文化传承发展示范街区现场会”在朝天宫街道举行,朝天宫街道把老地名“活化利用”出了新高度,在室内室外解读地名至少2000处。微地名牌、微博物馆、微文化街区、微文化小区、微文化园区,移步可见,使整个街道区域成为一个彰显南京特色的开放的地名博物馆。会上,朝天宫街道被授予“南京市地名文化传承发展示范街区”。
社区书屋叫“津逮楼” 会议室叫“讲堂大街”
朝天宫街道地处老城南,是南京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吴王夫差设冶山城邑。近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老旧小区143个、棚户区13个、背街小巷96条、城市河道2条、桥梁24座,百姓耳熟能详的老地名200多个,蕴藏的历史人文故事和城市生命基因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基因库。“革故鼎新”(鼎新桥)“连中三元”(三元巷)“泥马渡康王”(泥马巷)“二不过三羊市桥”“寻根问祖七家湾”“汉西门只出龙衣不出材”“陡门桥的筷子两头忙”等信手拈来。
在评事街社区服务中心,最让人叫绝的是,他们将老城南的地名“植入”20多个社区功能室中。每个老地名历史上有典故,又对应着现在的功能,非常“切题”。比如,主任办公室叫“评事街”,因为“评事街”本来就是畅通民意、解决民意的代名词。
位于“评事街”旁边的“南捕厅”则是社区警务室。“以前有‘南捕厅’‘北捕厅’,‘南捕厅’负责陆上,‘北捕厅’负责水上,我们以‘南捕厅’命名也很贴切。”社区服务中心二楼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叫“百岁坊”。
“咱们朝天宫街道有14位百岁老人,位居南京全市前列,用百岁坊命名也表达了对老人长命百岁的祝愿。”评事街社区主任蒋炜介绍。
此外,楼梯称“云台第”、多功能会议室称“讲堂大街”、社区室内书屋称“津逮楼”、社区室外图书馆称“新古南书院”、社区组织服务室称“程善坊”。
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地面上,还印有清代朝天宫街巷地图。如果你是地名迷,可以在这张地图上寻找羊市桥、沈阳街、牛首巷、珠宝廊等这些已经消失的老地名。
百余处“微街区” 转角遇见老地名
利用街巷墙壁、地面等公共空间,以街巷承载的人文典故为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分步更新,朝天宫街道赋予不同街巷各具特色的艺术主题,推出“转角遇见美”系列。
比如在红土桥一带,有一个“南京地名+运渎桥话+十二生肖地名”街区。街区墙上挂着根据12生肖进行分类的地名,你的属相是什么,南京有多少和你生肖相关的地名,到这儿来一看就知道。 “以前知道龙蟠路、虎踞路,来这里看看,跟‘龙’‘虎’相关的地名还真不少。”市民张大爷告诉记者,“老年人都喜欢带小孩子来这玩,数数跟生肖相关的地名。”
目前,朝天宫街道已完成地名“微街区”建设百余处,除了红土桥的微街区外,还有富民坊“南唐天空”微街区、绒庄街“泥马渡康王”微街区、冶山道院“诗意冶山”微街区、城西干道“龙蟠虎踞”微街区、七家湾南京地名谚语微街区、打钉巷老地名牌微街区、三元巷“连中三元”微街区、洪公祠春秋微街区、石鼓路汉西门史话微街区等。
10多个“微小区” 留住老城南记忆
朝天宫街道辖区内,居民小区以老旧小区居多。按照“一小区一主题”,目前已打造和正在推进的地名“微小区”10多个。
具有代表性的如评事街小区“老城南地名记忆馆”,从评事街小区北门即打钉巷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门旁宽窄两副木板,宽木板罗列了老城南地区的地名,窄木板则刻着“紫薇临金阙煌煌,黄道分玉街坦坦”,揭示了评事街片区在明代的街衢通畅,商业繁华。小区墙壁上还挂着地名诗、地名典故。古色古香的木纹与年久的小区融为一体。
在秣陵路125号小区门口,不仅展现了1898年的《江宁府城图》等老地图,还安装了木质地名牌,讲述三茅宫、莫愁路、石鼓路、天妃巷等周边街巷名的历史典故。此外,韩家苑小区门口,以南京鸭文化地名为主题进行创意。
60多个“微博馆” 每500米就有一家
老城南有着悠久的历史,街道利用现有建筑闲置空间,打造出“500米微博物馆矩阵”。这样主题鲜明、展陈精美、绿色环保的微型博物馆,目前在朝天宫街道有60余处,且都是免费开放的。
建设“微博馆”不用大刀阔斧搞扩建,只要利用现有的墙壁、走廊、楼梯、地板、窗帘、桌椅、橱柜等设计展陈。这些“微博馆”虽有不同的主题,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根据推出的主题,将朝天宫地域地名故事归类。
评事街社区“可园史志馆”就坐落在评事街社区服务中心的二楼,与会议室完美融合。“可园史志馆”以乡贤陈作霖《运渎桥道小志》为蓝本,全面对比晚清至今朝天宫地名的变化。陈作霖是南京历史上最有名的史志学家,也是著名文学家、经学家,晚号“可园”,又称“可园老人”。用朝天宫街道文体站站长翟春红的话说,要了解南京,一定要读陈作霖。
在通向二楼可园史志馆的楼道里,画着陈作霖人生四个重要阶段的彩绘——“束发游学”“而立志学”“不惑著述”“花甲传道”。馆内摆放着陈作霖所著的各种书稿。“平日里经常有游客来逛馆。”翟春红说。
此外,还有张府园社区的“怀洛园”,展陈着“张府园地名春秋”版块,将社区范围内所有地名写成故事,供来办事的居民查看;汉西门社区的明德坊,将发生在朝天宫街道地域的红色文化发生地地名归类解读……
明年每个区都要建地名文化传承发展先进街区
目前,朝天宫街道已在室内室外解读地名至少2000处,基本覆盖辖区全部地名并适度引申介绍秦淮区和南京市的特色老地名。老地名加深了人们对于城市的情感,常常能看到居民流连于地名牌前,或感受历史脉动,或聆听岁月回声。
明年起,南京各区至少要选择一个街道创建地名文化传承发展先进街区,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内容上可以百花齐放。
文字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