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表》填写说明及注意事项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2-19 阅读:1230 次
薛 光
《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表》(以下简称《成果表》)是部、省、市、县地名管理部门立卷存档的主要成果之一。在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中,调查收集的各种信息,考证整理的有关材料以及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最后结果,最终都要反映在这张《成果表》上。因此,认真严谨地、一丝不苟地填好《成果表》至关重要。
填写《成果表》总的要求应当是:“一全、二齐、三准、四明、五洁”。“一全”是指,补更地名全部填表,择要上报;“二齐”是指,表内栏目填写齐全,基本不空;“三准”是指,字形、拼音、类别、位置、信息和含义准确无误,确切可靠;“四明”是指,文字编写,简明扼要,语句畅通;“五洁”是指,文字书写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下面就《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表填写要求》(苏地名字<1989> 4号文)中的一些问题,作些必要的展开说明,指出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事项,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成果表”的填写范围
根据国家和省的方案,《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表填写要求》开头写道,“凡属于地名普查的填写卡片范围的地名,这次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其成果均填写《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表》,不属于卡片填写范围的地名,不填此表。”这段话怎样理解呢?若不能正确领会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我们认为这段话包含三层意思:
㈠、上述的“成果表”特指上报民政部和省的两套材料。这次地名补更从实质上讲,是对地名普查普查卡片资料的充实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看,“成果表”就是一张放大了的、内容更丰富、信息更完备、含义更翔实的地名普查卡片;
㈡、原填写普查卡片范围的地名,经查实若没有变化,就不需再填“成果表”(但跨界地名作为特殊情况,不论变化与否,应一律填表);
㈢、属于这次补更范围的地名,若不够填写卡片要求,也不填写“成果表”。或许有人问,这次补更的地名只填属于卡片范围的地名,另外一些补更地名如何处理和反映呢?我们经反复研究后认为,所有的补更地名还是应该全部上“成果表”,关键是上表和自存的要有所区别。就是说要把属于上卡片范围的“成果表”报省两套(其中部一套),其余的留着自己存档。
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是:
㈠、属于上卡片范围的补更地名如何确定,详见《江苏省地名补充规定》二㈡“应填写《地名卡片》的地名”(《地名管理文件选编》第113-114页,1-6条);
㈡、“经查实若无变化”,是指地名普查到现在,普查规定的内容完全没有变化,可不填《成果表》。从哲学上讲,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地名信息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因此要注意地名内容的发展变化。
二、关于汉语拼音问题
地名的汉语拼音(注音、读音),居于音、形、义、位、类的首位,可见何等重要。前段时间,我们看了一些市县填写的的草表,发现汉语拼音的错误率较高,这个问题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名干部或聘请的人,不大熟悉汉语拼音,尤其不大懂得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的一些基本规则。因此在正式填写成果之前,一定要熟练掌握《中国地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和《城市街道名称汉语拼音拼写规则》中的有关技术要求,便于正确执行,少出差错。
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是:
㈠、不用手写体书写汉语拼音字母;
㈡、不用方言拼音。例如安澜大街的“街”字,应拼为jiē,不能拼为gãi;
㈢、行政镇与自然镇同名时,地名的拼音在专名和通名的分段上要有所区分。例如码头镇(行政镇),应拼写成Mǎtóu ZHèn。 码头镇(自然镇),应拼写成Mǎtóuzhèn;
㈣、含有行政区域的行政企事业单位等名称,行政区域的专名与通名应分段写,例如丹阳市汽车站,应写成Dànyánɡ Shì Qìchèzhàn。泗洪县农具厂,应写成Sìhónɡ Xiàn Nónɡjùchǎnɡ;
㈤、地名中的数词与地名中的代码书写时不一样,前者用拼音书写,后者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详见《地名管理文件选编》第133页)。
三、关于标准名称栏目的填写
㈠、标准名称问题
一条地名若不使用标准字形,就称不上标准地名。所谓标准字形,即所有地名的汉字书写形式,必须使用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年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为依据。一般通用的汉字字体的标准字形,可以采用《新华字典》等文字工具书核定。
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是:
1、不用自造字。例如将××菜场,×ד上艹下才”场;将常熟写成常“上丸下灬”等;
2、不用已简化的繁体字。例如将升州路,写成昇州路;
3、不用已淘汰的异体字。例如将山峰,写成山峯;将湖垛写成湖垜等;
4、不写错别字。例如将无锡,写成无钖;将赣榆写成干于等;
5、不写旧字形。例如将瓦(4划)庄,写成 (5划)庄;将黄(10划)村,写成 (11划)村等;
6、名称要标准。例如将海连路,错写成连海路等。
㈡生僻字、方言字、土俗字问题
以上三种字,在这次地名补更中会有出现,不能回避,但如何处理值得考虑。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言难尽。简言之,这“三种字”如果出现在地名的专名中,又没有什么含义,标准化处理时可用常用同音字代替, 例如“左由右页”(di)塘(吴县,河流名);“左氵右崇”(chonɡ)潼河(泗洪县,河流名)等;这“三种字”如果出现在地名的通名中,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使用频率较高则应保留, 例如弯腰沟垈、陈家弄垈(靖江县,自然村名);毛鱼垈、四船垈(海域沙名)等。
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1、生僻字、方言字、土俗字的字形一般属于历史上或较小区域内的“约定俗成”,使用有一定范围,并不同于自造字;
2、生僻字、方言字、土俗字的含义,一般要予解释,尽量表达清楚;
3、生僻字、方言字、土俗字的读音,均要用汉语拼音准确注音。
㈢地名的全称问题
作为标准名称除了字形要准确以外,还有个全称问题,即所有上表的地名都要填全通名和专名(但××村民委员会,可简称××村委会)。
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是:
1、对含义不妥等新生地名,凡未办理审批手续的一律不予承认;
2、对擅自命名含义尚好的地名,均应责成有关单位补报审批手续。
四、关于地名来历、含义的编写
地名的“义”,拓展讲就是包括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等。但来历和含义是有区别的。地名来历的解释是出处、原委,也指由来。例如:瓜埠镇(自然镇)的来历是“因瓜埠山得名瓜埠镇”(详见例样)。地名含义的解释为,即地名本身所包含的意思。例如:红光公社专名红光的含义是,寓意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光芒万丈(详见例样)。地名的演变,通常理解为地名的沿革或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行政区划地名都有历史的演变,越是古老的或越是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其演变过程越可追溯的更远。例样中的瓜埠镇(行政镇)因其历史悠久,故地名的演变就写得比较详尽。
但是,过去在填写“来历、含义栏”时,这三者往往不是独立逐一说明的,而是相互交叉、互相融合的,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情况应当改变。是来历就写来历,是含义就写含义。另外曾用名也有来历和含义两部分。当然二者有时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总之涉及到哪个,原则上都要有个交代。除对标准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要有所交代外,还要对其曾用名、别名(含雅名、俗名)等都要有相应的解释,不能顾此失彼。目前在“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名的考证不够,交代过于简单;运用典籍和地名工具书太少,即佐证少,传闻多;明确说法少,“实地调查”多,因而对考证感到神秘莫测,无从下手。其实地名考证并不难,主要是有关现成的资料不知道去采用或搜集较少的缘故。在这次地名补更和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学会和掌握地名考证的一些基本方法,以提高地名“义”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㈠、考证一条地名时,必须综合各种因素,通盘考虑,选择主要的参考书籍,例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江苏分卷》、《辞海》、《中国名胜词典》、《中国历史地图集》、各个时期各种版本的县乡地方志、专业志、家谱、族谱等史料,充分收集和运用这些资料,考证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但有很多小地名、新地名,史志或资料上没有记载,则要通过实地调查、专访、召开座谈会等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㈡、利用史籍考证地名时,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工夫进行分析、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力求得文字记载和传说口碑一致起来。对史籍要持不可不信和不可全信的态度,发现记载有出入就要多找有关资料进行印证,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那种对史籍记载或口碑材料必信无疑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㈢、在考证过程中,对一时搞不清的问题,可以暂时搁起来;对立说有据的几种说法,可以同时并存。
五、关于位置的填写
这里的“位”,一是指位置,包括绝对位置(指经纬度)和相对位置(指方位);二是指部位。二者互相联系又有区别。地名的指位性相当重要,它是人们寻找和询问地名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没有准确的地理位置,无论在地图上或去实地查找一条地名都是很困难的。
(一)填写“绝对位置”(经纬度)的注意事项:
1.在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上选取经纬度时,经度从左往右(即从西向东)数读,纬度从下往上(即从南到北)数读。目前已发现经纬度有数错一分的情况;
2.以乡镇为单位分剪的工作底图应裱糊在道林纸上,其上所画的经纬度网格要与原图完全一致,否则填表的经纬度与图上经纬度难相吻合;
3.万分之一地形图上没有经纬度“分”的记号,必须在图上事先划分好,否则无法数读。
(二)填写“相对位置”(方位)的注意事项:
1.这里的方位,特指与有关驻地的方向和距离(各种不同情况详见例样);
2.图上直线距离要通过换算才能变成实地距离,量算方法: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分母;
3.方位的表述按照东、南、西、北和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填写,不能有偏北、偏东南之类的写法。
(三)填写“部位”的注意事项:
1.这里的部位是在“概况”栏中填写的,并作为开头第一句话,它特指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大致方位;
2.部位的表述有时和方位不一样。例如某一村民委员会在乡驻地北2公里(相对位置,指方位),但在整个乡境内所处的位置可能在其它部位;
3.有些地名(包括城市中的地名)表述距离和方位时感到困难时,相对位置栏可不填,但须在“概况”栏中写明部位。
六、关于地名的分类问题
地名中的类别,一般是根据地名指称的地理实体类型来划分的,但具体情况必须具体对待。地名内涵丰富,千变万化。若仅仅根据通名就望文生义,往往会把地名的类别划错。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普查时地名卡片的类别对号入座(《地名管理文件选编》第99页、第115页和第119页)。
划分类别的注意事项:
(一)城市中属于路、街的地名,类别填“街道”,巷的地名类别仍填“巷”;
(二)桥梁、闸坝、公路等人工建筑物的类别填“建筑物”;
(三)属于河流性质的人工河、水渠的类别均填“河”。
七、关于地名信息
信息部分,主要是指地理实体概况这一栏目的所有内容,也是这次地名补更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地名所蕴含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认真对照有关规定填好这一栏目十分必要。尤其要注意属于补更范围的地名的原信息,哪些已经发生了变化,哪些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以使地名资料保持较强的现势性。《地名补更成果表填写要求》,对乡镇、村委会、自然村镇、城市街道、建筑物(桥梁、公路)、自然地理实体(山、河等)这些在补更工作量比较大的地名,根据《全国地名普查若干规定》、《江苏省地名普查补充规定》的有关条文,进行了相对集中和归纳,因而在编写上述地名的概况时,可不必要再去查找以前的文件,可以根据《地名补更成果表填写要求》第九条“地理实体概况”的各项规定,并参照例样进行编写。至于其它地名的地理实体概况如何编写,可参照各类地名例样或查找普查时的有关技术规定。
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不写与地名无关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注意反映当地特色,要留心省《新华日报》和当地报纸对本地区新面貌、新成就的报道,从中概括出当地的特点;
(二)所有统计数字,均截止1989年底。数据信息的来源依据,大都出于市县、乡镇、村委会和专业职能部门的统计材料、年报材料等。不能反映当地特色的数据和极不稳定的数据,应当不用或少用。
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工作,是国家交给地名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胸怀大局,振奋精神,确立信心,脚踏实地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增长才干,以高质量的地名补更成果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1990年3月
备注: 本材料为1990年3月在盐城举办的“全省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培训班”教材之一,由本人撰稿并讲授此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