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141099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辛苦了,南京那些左躲右闪的地名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1-16 阅读:722 次

来源:百家号网

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称,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早在2500多年以前,南京就已经开始建城了。到2300年前,就已经有了金陵这个称谓。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一个地名要始终保持,殊为不易。无论是人文纪念、方言讹传、朝代兴衰等等,都会导致地名的变化。

今天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通用规则,就是避讳。看看南京有哪些地名因为避讳而左躲右闪闪转腾挪的。

建邺与建康

最早,吴大帝孙权听取谋事张纮的意见,将治所移至当时的秣陵,并修建城池,取名建业。三国归晋后,晋王朝将建业一分为三,秦淮河以北称建邺,以南为江宁和秣陵。而当时的重点无疑是建邺。

可是到了西晋末期,晋愍帝名叫司马邺,这个建邺就犯忌讳了,所以干脆改名叫了建康。

钟山与蒋山

还是吴大帝。孙权在武昌称帝,不久迁都回到建业。按规矩,上溯三代都是皇帝。他爷爷叫孙钟。这下著名的钟山就犯忌讳了,改名。正好原来有个秣陵尉叫蒋子文,在钟山追捕盗匪时牺牲了,孙权下令在钟山为其立庙纪念,并将钟山改名为蒋山。孙权死后的陵墓也就被命名为蒋陵。

后宰门

南京的地名都有“讲”,可是要说后宰门这个地方谁也说不明白。是不是还有“前宰门”?这个宰是宰相还是屠宰?其实哪个都不是。

后宰门本来应该是叫“厚载门”的,是明故宫的北宫门。这个就好解释了,厚德载物啊。问题是明朝的正德和嘉靖两帝都是厚字辈儿,一个朱厚照一个朱厚熜。这个厚字肯定不能用,于是改为后载门。

好容易躲过嘉靖,隆庆帝上台,叫朱载垕。这下载字也没戏了,这才变为后宰门。你说好好的厚德载物,变成了这两个字,上哪讲理去。

玄武湖和玄津桥

南京的玄武湖也出名啊。玄武湖历史上叫过多少个名字那是没法数了,太多了。什么秣陵湖、蒋陵湖、昆明湖、练武湖……南朝刘宋时候,传说湖中曾两次出现“黑龙”,于是又被称为玄武湖。可到了清朝“黑龙”也不行了,因为康熙皇帝叫玄烨,玄字不能用,所以只能改,改称元武湖。

与此相类的还有玄津桥,就在西安门对面。也是避讳玄字改为元津桥。后由于元与天字混淆,被讹传为天津桥。不知道的还以为和天津有什么关系。

弘觉寺和弘济寺

弘觉寺在牛首山,弘济寺在幕府山。一个是南朝时候的,一个是明朝时候的。可不管你是什么时候的,遇到乾隆皇帝弘历,这个弘字就都得拿下了。所以弘觉寺改为宏觉寺,弘济寺改为永济寺。

武定桥

南京还有个始建于南宋的古桥,在长乐路的中段,叫武宁桥。因为明朝时徐达的府邸就在边上,徐达的谥号为“武宁”,因此得名。但是清朝道光帝叫旻宁,宁字犯忌讳,所以后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意,改称为武定桥。

南京是个有意思有底蕴的城市,没事看看古地名,挺有意思的。如果你知道南京还有什么因为避讳而改过名的地名,欢迎留言。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