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141259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常州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化利用地名普查成果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1-22 阅读:753 次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戴亚君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民政局将“互联网+”思维和高新技术应用于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集成优势和信息通信技术及时高效的特点,构建了多样化的服务与共享模式,探索出了地名服务的新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地名普查成果管理信息化水平。

科学搭建地名信息化网络架构

为了将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以及历年来行政区划勘界和界线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文件、资料和地图成果妥善、科学地管理,更好地服务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政府相关部门对地名数据的共享诉求,作为常州市地名数据的主管部门,常州市民政局经过缜密的谋划布局,本着“互联网+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的思路,于2018年建成了“常州市区划地名信息平台”。

“常州市区划地名信息平台”实现了地名普查成果、勘界成果建库管理,地名命名、更名、消亡等审批结果区县一体化维护,地名数据循环更新,区划地名一张图管理分析,地名公共服务等五大功能。该平台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市、县、乡三级地名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对规范地名管理、提升行政效率、服务社会公众、保护地名文化等起到积极作用。

地名信息及时反馈,实现人人都是普查员

“常州市区划地名信息平台”建成以来,常州市民政局根据地名普查工作的进展和本地地名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和政府管理决策对数据的要求,建立了面向不同用户、不同应用网络的软件系统,分为地名服务网、地名审批成果子系统、地图管理子系统三部分,每个子系统的用户都是“普查员”,都可以在实际运用中提出平台数据更新的要求。

地名服务门户网站提供常州市地名服务最新资讯、新闻动态、相关政策、专题地图、地名景点等信息查询服务,其中专题地图为老百姓提供了地图纠错功能,热心群众可在网站上对地图或实地环境中有疑问的地名进行纠错,实现了人人都是普查员的建设初衷。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市区划地名信息平台”还建立了涵盖11大类76小类的区划地名数据库,实现对常州市域范围内所有区划地名数据资源的空间化、可视化、数字化管理,提供区划地名浏览、地名查询、地名统计、审批结果管理等模块,实现区划、地名、界线信息“一张图”“一站式”管理,从而及时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准确、标准的区划、地名、界线信息。

地名信息动态管理,实现“天天普查”

基于“互联网+”思维搭建的“常州市区划地名信息平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地名管理进行了深度融合,实现了对地名的持续更新、校对、覆盖和管理,达到了地名“天天普查”的目的。

持续更新。平台将地名的行政审批与数据更新结合管理,建立了民政部门地名审核、测绘部门数据采集入库的一体化管理流程。在地名日常动态审批的管理机制保障下,无缝实现已批地名的实时动态入库,从而达到“天天普查”的目的,对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库持续更新。

持续校对。平台将地名数据库中的居民点、道路、高层建筑、单位、社会组织等地名信息(标准地名、来历、含义、历史沿革)提取嵌入互联网终端,借助社会力量对地名信息进行审核校验,建设、房管、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后台对纠错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借此平台,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地名普查校验核对工作,切实提高了地名普查数据准确性和文化挖掘的深度。

持续覆盖。通过多库整合建立了覆盖全市域的区划地名资源中心。审批成果库作为业务库,存储地名命名、更名、消亡等审批成果信息;地名库作为空间库,存储所有地名、地名标志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区划库作为时空库,存储市级、县级的行政界线、界桩数据;民政专题库存储了民政部门除区划地名以外其他各类空间地理信息,包括社区服务、福利彩票、居家养老、婚姻登记、殡葬网点、社会救助、福利机构等。

持续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一般管理信息系统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查询,即使存储了图形,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分析,没有拓扑关系,其图形显示功能也很有限。

地名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时时共享”

对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常州市区划地名信息平台”还发挥了“活数据”“强管理”“促共享”三点重要作用。

“活数据”。平台建立了“区划地名数据库”,目前全面囊括了常州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及勘界成果,共计37166条点状地名、9010条线状地名、6294条地名标志、11条行政区划界线、116颗界桩。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区划地名数据库的长效更新机制,让最“新鲜”的数据成果服务于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

“强管理”。区划地名数据库和历年审批档案库,形成了全面完整的标准地名成果,在平台通过自动化地名比对,从源头上杜绝“大洋怪重”等地名乱象。平台设置了地名审批的标准化流程,重名、洋名、怪名系统将进行自动检索提示,大大提升地名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推进了全市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

“促共享”。平台为管理决策以及社会交往提供及时、准确的区划地名信息,一方面已通过地名服务网向社会提供基础性地名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初步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已通过外部服务接口实现与公安、住建、房管、交通、规划、旅游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并正在积极推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