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墓葬地名”知道多少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1-24 阅读:5102 次
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即将来临。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扫坟节、鬼节、冥节、踏青节、三月节等。每年的4月5日前后,人们都会聚家带口怀着虔诚感恩的心情前往墓地祭扫先祖,包括悼念长眠的革命英烈、亲朋好友及对社会做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物,以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缅想他们的丰功伟绩、高尚品格、坚贞气节或养育之恩。在这天蓝地明、神清气爽的时节,众人还会利用扫墓的机会前往郊外春游踏青,呼吸清新空气,欣赏湖光山色,感受春天美景,继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添生活情趣。为纪念这个重要的民俗节气,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专门安排全国休假一天。
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思想理念也发生了颠覆性改观,为保护环境不与活人争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行殡葬的方式除了火化土葬之外,还有采取将骨灰地葬(采取可溶性骨灰盒,不必葬于公墓)、塔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江葬、海葬、壁葬等低碳生态葬方式。但古往今来有形的墓地还是殡葬采用的最主要的手段。在地名工作者眼里,“墓葬地名”是地名群中的一个特殊分支,一般人对此较为忌讳,也不大了解本地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群体和个体性墓地。其实,此类“墓葬地名”各地都有,只是数量多寡而已。
南京是十朝都会、历史名城和英雄之城、胜利之城,已近2500年悠久历史,加之常住人口已有770余万,平均每年离世的人士约有3万之多。从古到今,除了历史上的名人墓地外,特别是建国后,南京陆续开辟了一些新的经营性公墓。那么这些墓葬在地名中如何分类呢?在大类上看,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纪念地名称。为了便于区别各种墓地的属性,本人对此类地名作了归纳,分类方法不一定准确。国家地名主管部门在“殡葬地名”类别的划分上并未明确界定,有的已经成为旅游胜地,如“中山陵”等;有的认为是历史古迹或古墓葬,如“南唐二陵”等;还有的把它看成是建筑物,如“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
由于各类人群年龄层次、文化程度、阅历长短的不同,加之一些墓地的知名度高低不一且又分散在不同的行政区域,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也不十分清楚有些墓地分布的情况。因此,笔者产生了有必要把它们集中起来展示给大家的念头,再附上其具体地址或大体位置,这样就可便于市民前往凭吊瞻仰或游览观光。至于这些墓地何年建成、规模多大、哪些设施,则不作必要介绍,因为很多资料都有详尽说明,个别人物简介点到为止。限于手头资料有限,百密一疏在所难免。下面将11区2县的“墓葬地名”以表格形式向读者展列。可谓:清明时节雨纷纷,祭扫之人欲断魂,借问墓地何处有,我来列表君上坟。
一、群体烈士墓地。这里所提及的群体烈士墓地,既有为人民共和国创建而浴血奋斗的革命忠烈,也有现代史上为国家兴亡而英勇献身的仁人志士。下列集中安葬的纪念性圣地,包括烈士陵园、烈士墓、纪念塔、纪念碑等。革命先烈的千秋功业、历史丰碑,永昭日月、彪炳史册。每当看到这些地名,不由让人肃然起敬、敬从心生,成为永怀难忘、刻骨铭心的记忆。为了深切怀念这些先烈们的光辉精神,每年清明节和其他重要节假日,广大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和社会各界都会到下述纪念地集体聚会,鞠躬敬礼,举拳宣誓,敬献花篮、花圈,以激励世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和飞速崛起而忘我奋斗。
序号 |
名称 |
地点 |
概要 |
1 |
雨花台烈士陵园 |
位于中华门外南1公里处 |
自1927—1949年,约有10万革命志士殉难于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A级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
2 |
渡江胜利纪念碑 |
位于下关区热河路广场中心 |
为纪念渡江战役而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船工挑夫等为此献身的人们所建。 |
3 |
雨花功德园 |
位于南郊雨花台望江矶石头山 |
安葬有部队高级将领杜平、艺术大师傅抱石、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张宇哲、舍己救人的周光裕、捐献器官的于璐、勇斗歹徒的于葆林、书法大家武中奇等。也属公共墓园。 |
4 |
辛亥革命雨花台之役人马合冢 |
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北殉难处 |
为纪念辛亥革命雨花台之役阵亡的新军将士,连同战死的马匹合葬与此。 |
5 |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
位于东郊的紫金山南麓东侧,灵谷寺内 |
是民国时期的国殇墓园,在无梁殿四周墙壁共刻有阵亡将士33224名,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阵亡者名录碑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 |
驻外九使节烈士公墓 |
位于中华门外石子岗菊花台 |
1942年4月,日军占领菲律宾,并对中国9位驻马尼拉总领事馆人员进行诱降,他们宁死不屈,而被野蛮杀害。曾名“忠烈公园”。 |
7 |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公墓 |
位于紫金山北麓王家湾东侧 |
纪念馆位于南京钟山北麓抗日航空烈士公墓旁,占地30亩,建筑面积2200多平方米,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镌刻着3304名中外航空烈士的英名。纪念馆反映了中国空军和美国、前苏联援华空军团结抗日的历史,着重呈现1932年“一・二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八・一四”、南京保卫战、武汉大空战、奇袭海南岛等重要空战,以及“驼峰空运”等场景,形象展示中外空军血战长空、英勇杀敌的豪气和壮举,神勇和辉煌,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颂歌。 是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为纪念所属在北伐以及淞沪抗战中阵亡的3000多名空军飞行员而建。 |
8 |
粤军殉难烈士墓 |
位于莫愁湖公园内 |
该墓是国民革命的史迹,记载了粤军以少胜多的厥功至伟和殉难烈士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共有62具烈士遗骸葬于一冢,曾名“建国粤军将士墓”。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9 |
望江矶三烈士墓 |
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西南隅1公里处的望江矶 |
为纪念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三烈士所建,三墓呈圆堡形,平列排开。 |
10 |
人民公墓 |
位于雨花台区花神庙南侧 |
为存放革命烈士忠骨而建。曾名窨子山公墓。 |
11 |
晓师烈士纪念碑 |
位于晓庄师范学院 |
为纪念牺牲的革命校友和同志而建。 |
12 |
云台山新四军抗日烈士墓 |
位于江宁区横溪云台山,中华门外西南约30公里 |
建于1964年,为纪念1939年2月在云台山牺牲的65位新四军抗日官兵,有墓碑、纪念碑、陈列室、牌坊各1座。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13 |
龙都烈士墓 |
位于江宁区龙都集镇南面 |
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龙都一带打游击而牺牲的刘鹤亭等烈士而建。 |
14 |
土桥烈士墓 |
位于江宁区土桥镇西柏墅岗上 |
为纪念新四军抗日烈士而建。 |
15 |
竹山烈士墓 |
位于江宁区东山镇竹山 |
为纪念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建。 |
16 |
凤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
位于浦口区珠江镇凤凰山 |
为纪念数百名为解放江浦县城而壮烈牺牲的解放军战士所建。 |
17 |
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 |
位于溧水区城南20公里回峰山北麓 |
建于1985年10月,为纪念1943年苏南反顽战役中阵亡的179名新四军将士,馆内有回峰山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碑。现为溧水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18 |
桂子山烈士陵园 |
位于六合区八百桥镇桂子山西侧 |
为纪念1943年新四军二师五刘旅十三团与日本交战牺牲的壮士而建。 |
19 |
“三浦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 |
位于浦口区珠江镇求雨山顶 |
为纪念在江浦、浦镇、浦口地区发起的“三浦战役”中牺牲的军队指战员而建。为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 |
|
抗日英雄纪念碑 |
位于浦口区石村庙泰山山顶 |
1997年6月,为纪念1944年新四军江全大队和含山独立大队在石村庙乔家岗围歼日伪军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 |
20 |
中山烈士墓 |
位于溧水县永阳镇中山 |
为安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 |
21 |
乌山烈士墓 |
位于溧水县原乌山公社乌山东麓 |
为纪念抗日战争中在赵山坳牺牲的12名新四军战士所建。 |
22 |
后村烈士墓 |
位于溧水县原群力公社爱民大队后村西面高岗 |
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12位革命烈士所建。 |
23 |
望湖山烈士墓 |
位于溧水县原石湫公社官塘大队望湖山上 |
为纪念新四军茅山军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张成虎等3革命烈士所建。 |
24 |
里佳山烈士墓 |
位于溧水县原云鹤公社里佳村 |
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张排长等5位革命烈士所建。 |
25 |
游山烈士陵园 |
位于高淳县东坝镇游子山 |
为纪念解放前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26 |
小甘村烈士墓 |
位于高淳县小甘村 |
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72名勇士遗骸所建。 |
2.遇难同胞丛葬地。这里所提及的遇难同胞丛葬地,是特指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对被俘的中国军人和无辜平民进行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被害各界人士总数达30万人以上,杀戮地点遍布南京城乡。1985年以来,市人民政府作了统一规划,先后扩建了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在其它遇害同胞较为集中的地点设置了单体式的遇难同胞纪念碑。其实,远远不止这些地方,还有几十处同胞坟场,因暂无设碑而未在统计之列。每当看到这些地名,悲愤之情油然生起,这是永难忘却的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血泪史。让人们永远铭记: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人类的共同美好愿望。
序号 |
名称 |
地点 |
概要 |
1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位于水西门大街中段北侧 |
该馆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场地及“万人坑”遗址之上,以此祭悼30万亡灵。这是一座纪念性的遗址型历史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 |
普德寺丛葬地纪念碑 |
位于雨花台区共青团路雨花新村,雨花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电视发射塔下 |
雨花新村向前步行约30米,沿阶而上可见。经南京红十字会先后埋葬于此遇难同胞共达9721具遗体,故亦称“万人坑”。1985年8月立碑,碑型“双手合十”状。 |
3 |
正觉寺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长乐路武定门古城墙内,长乐花园小区门口 |
1987年12月立碑,碑型呈卧碑状。碑文: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武定门正觉寺枪杀该寺僧人慧兆、德才、宽宏、德清、道禅、刘和尚、张五、德谅、黄布堂、晓侣、慧璜、慧光、源悟、能空、倡修、广祥、广善等17人,与此同时,日军还在中华门外将尼姑真行、灯高、灯光等杀害。兹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五十周年,特立此碑,悼念死者,永诫后人,铭念历史,振兴中华。 |
4 |
东郊丛葬地纪念碑 |
位于灵谷寺东(灵谷寺公园公园门前转盘处向左走,路口右拐穿过停车场朝左,即可看见) |
1937年12月,南京遭遇侵华日军屠城,次年中山门外至马群一带收尸33000余具,其中3000多居遗体葬在于此,1939年1月,设立了“无主孤魂碑墓”1985年8月重设改名“东郊丛葬地纪念碑”。墓碑立在六边形平台上,11个石墩围护在侧,四周松柏长青。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 |
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北京东路中段北侧,北极阁山南麓 |
1985年8月立碑。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花日军屠杀我南京同胞达三十万众。仅此北极阁毗近之处,惨遭杀害者即达两千余人。其时,鼓楼至大石桥,北门桥至唱经楼,太平门,富贵山及蓝家庄的等地,伏尸残骸,盈街塞道;涂膏凝血,触目生哀。翌年一、二月间,罹难同胞之遗骸经南京崇善堂收殓,丛葬于此山之麓及近山之城根等处。爰立此碑,永志不忘藉勉后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国运其昌。碑型呈一面弧形墙状。 |
6 |
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 |
五台山体育场西南角 |
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先后有四批在不同地方被日寇杀害遇难的同胞尸骨安葬于此。1988年7月立碑。碑型呈两块断石状,碑文由当年被日寇刺伤的大屠杀幸存者王如贵老人书写。 |
7 |
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下关区东炮台街“南京铁路物资公司”门口马路斜对面 |
1937年12月17日,日军从各处搜捕已解除武装之士兵及平民3000余人,拘禁于煤炭港下游江边,以机枪射杀。而伤未死者,悉被押往附近茅屋,纵火活焚至死。1985年8月立碑。碑型不大,水泥底座中间斜卧着一个雕刻的白玉石花圈,碑底座上是黑色大理石长方形碑身。碑文如下: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日军从各处搜捕我已解除武装之士兵及平民三千余人,拘禁于煤炭港下游江边,以机枪射杀;其伤而未死者,悉被押入附近茅屋,纵火活焚致死。内有首都电厂职工四十五人,即死于此难。兹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特立此碑,悼念死者,永诫后人,铭念历史,振兴中华。 |
8 |
汉中门外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汉中门桥(石城桥)东端北侧 |
1937年12月155日,避难于国际安全区之本市平民和已解除武装之军警共2千余人,遭日军搜捕后,被押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杀害;其伤而未死者或乱刀补戳,或纵火活焚。尸骸蔽野,惨绝人寰。至次年2月11日、18日两天,始由慈善团体南京红十字会收殓得遗骸共1395具,掩埋于汉中门外广东公墓及二道埂子一带。 1985年8月立碑,碑型为卧碑状。 |
9 |
上新河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棉花堤渡口滨江公园 |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我大批解除武装之士兵和群集上新河一带之难民,共28730余人,悉遭日军杀害于此处,尸积如山,红流成河。1985年8月立碑,碑呈卧碑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 |
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 |
位于绣球公园内城墙边 |
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南京崇善堂等慈善团体先后6批共收死难者遗骸5100多具,埋葬于挹江门东城根、姜家园等地。1985年8月立碑,碑型呈三层叠状形,底下两层较薄为碑座,第三层为方形碑石,碑顶有花圈浮雕,碑园开阔,碑后及两侧有黑色大理石矮墙围栏。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1 |
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门内 |
这座纪念碑是南京20多座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唯一一块立于安全区内的,它有双重纪念意义,既纪念遇难同胞,又纪念难民收容。安全区内本不该有杀戮发生,但很多同胞却在这里被侵华日军残忍的夺去了生命。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时,留在南京的外侨代表,为了收容未及撤离的大批难民,以原金陵大学等处为中心,在城内设立了“国际安全区”,占地约3.86平方公里,内设25个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约25万人。其中,原金陵大学校园本身就是较大的难民收容所之一,收容难民多达三万余人。破城后的12月26日,日军就以办理难民“登记”为由,从设在金陵大学的“安全区”难民所里搜捕了300多名青壮年,随后悉数拉出杀害。这些被杀害的同胞里,有的是早已放下武器的士兵,也有的是普通市民,日本兵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怀疑是中国军人就一概捕杀,手段凶残无比。 除了杀人,日本兵还以各种理由经常强行闯入“安全区”,劫掠财物、奸淫妇女。拉贝先生担任主席的“国际委员会”就此多次向日本使馆及日本当局提出抗议,要求按国际惯例对安全区予以保护,但是日军并未收敛。这些暴行,在拉贝和贝德士等人留下的文献里都有明确记载。据当时慈善团体红卍字会埋尸资料记载:1938年1、2月间,该会曾先后在城北各处收殓,于金银街原金陵大学农场及阴阳营南秀村埋葬遇难者尸体达774具。上世纪五十年代,南京大学在南秀村建设天文台时,还曾掘出过这批尸骨。1996年5月立碑,碑型为一面墙状。 |
12 |
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中山码头江边路与建宁路交叉口 |
碑文:中山码头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遗址之一,当时避居国际安全区之青壮难民,再次惨遭杀害者,共达万人以上。其中,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傍晚,日军从避居于原华侨招待所之难民中,搜捕所谓有“当兵”嫌疑者五千余人,押解与此,用机枪集体射杀后,弃尸江中。十二月十八日,日军又从避居于大方巷之难民中,搜捕青年四千余名押解至此,复用机枪射杀。在此先后,日军还于毗近之南通路北麦地和九甲圩江边,枪杀我难民八百余人。悲夫其时,码头顿成鬼域,同胞悉罹枉死,其情惨矣!呜呼,政闇国弱,何可安全?欲免外侮,惟赖自强。今虽时殊势异,仍当“前事不忘”。爰立此碑,勖勉后人: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1985年8月立碑。 |
13 |
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上元门水厂马路斜对面 |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入城后,将退却的国民党士兵及难民计57418人,圈禁于幕府山下之四、五所村,断绝饮食,冻饿死者甚多。十六日夜间,用铅丝两人一扎,排成四路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悉于扫射后,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江中。 1985年立碑,碑型为冲天长剑状,碑上方有浮雕花圈;碑体洁白,庄严肃穆;碑座呈深红色,象征鲜血遍地; 下撑10根白柱,象征白骨累累 。 |
14 |
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河海大学校园内 |
1985年8月立碑,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撼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数以千计的无辜同胞在本院境内,即清凉山附近之原吴家巷、韩家桥等地遇难。为纪念死者,激励后人,振兴中华,维护和平,特立此碑。碑体为三棱人字形立柱状,象征30万中华儿女屹立大地 ;3层圆形的红色台阶,象征着30万同胞血洒江山,碑顶有“居安思危”三足铁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5 |
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燕子矶公园内,乾隆御碑亭下 |
1937年12月13日,在燕子矶长江滩畔3万余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及2万平民惨遭日寇的血腥屠杀,尸横荒滩,血染江流。1985年8月立碑,石质三柱伞形亭中安置石碑,三根柱子是为了纪念被杀害的30万同胞而设计,碑文由著名书法家陈慎之书写。 |
16 |
花神庙地区丛葬地纪念碑 |
位于去雨花功德园门前小路边 |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即进行血腥大屠杀,尸横遍地,惨不忍睹。南京红字会和崇善寺堂两慈善团体,自1937年12月22日至1938年4月18日止,在中华门外雨花台、望江矶、花神庙一带,共掩埋遇难同胞尸体27239具。南京市民芮芳缘、张鸿儒、杨广才等组织难民30遇人,于1938年1至2月的40余日内,在花神庙一带,掩埋中国军民尸体7000余具,其中难民尸体5000余具,军人尸体2000余具。2001年1月立碑,碑型为耸立的太湖石状。 |
17 |
江东门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已与纪念馆融为一体 |
1937年12月16日,日寇将已被解除武装之中国士兵和平民万余人,囚禁于原陆军监狱院内,傍晚押至江东门,藉放火焚烧民房照明,骤以轻重机枪向人群猛烈扫射,受害者众声哀号,相继倒卧于血泊之中。遗尸布满江东河面,且抛露风日之下,久无人收,情至惨烈。时隔数月,因天暖尸腐,始由南京慈善团体收尸万余具,掩埋于就近之两大土坑内,故称“万人坑”。遇难人数1万余人。1985年8月立碑,碑型为十字架式石质建筑。 |
18 |
鱼雷营遇难同胞纪念碑 |
遗址在金陵造船厂内 |
1937年12月15日,日军在鱼雷营附近用机枪集体射杀了9000余名中国人;同月,日军又在鱼雷营、宝塔桥一带再次残杀3万余名中国人,“由于屠杀人数太多,尸体根本来不及清理。直到2个月后,仍有大量尸体暴露在军营的码头、宝塔桥等地,红卍字会随后安排工作人员前来清理,仅2月19日、21日、22日,就陆续收殓埋葬了5000多具尸体。有址无碑,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有复刻版的鱼雷营遇难同胞纪念碑。 |
19 |
太平门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白马公园对面的龙蟠路边,靠近玄武湖环湖路东南角东侧 |
1937年12月13日,第十六师团三十三联队第六中队等侵华日军部队在南京太平门附近,将约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国官兵及无辜的市民集中起来,周围用铁丝网围住,用事先埋好的地雷炸、机枪扫射,再浇上汽油焚烧。次日,日军复对尸体检查,对濒死者用刺刀补戳致死,太平门集体屠杀无一中国人幸存……。2007年12月13日立碑,碑型为人工制造的巨大石块状,日本友人参与建设。 |
20 |
南京下关发电厂死难工人纪念碑 |
位于下关区中山北路北端南京发电厂内 |
1937年12月14日,日寇冲进厂内,枪杀45名工人。1947年初立碑,碑名为“死难工人纪念碑”,碑型为一面墙状,上刻遇难同胞名单。 |
21 |
湖山村“以史为鉴”碑 |
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湖山村公墓旁 |
2005年8月立碑。 |
22 |
西岗头纪念碑 |
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西梅村公墓 |
1938年农历春节期间,这里有37人被日寇屠杀。2005年由西岗头全体村民为悼念遇难同胞自发筹资于2005年12月建碑。碑型为7层平台上矗立黑色大理石碑身。 |
23 |
仙鹤门遇难同胞纪念碑 |
位于栖霞区仙居雅苑附近 |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马群、仙鹤门一带,俘获中国抗战官兵及民众15000余人,同年12月18日,日军分散多处将4000多人集团屠杀。1938年春,村民自发将遇七百余具难同胞尸骨就近掩埋一座“大坟”内。2007年立碑,碑石分为碑名、碑文两部分,左右而立,碑后是隆起的“大坟”。 |
24 |
殷山矶遇难同胞遗址 |
位于建邺区沙洲街道双和村殷山矶上 |
|
25 |
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 |
位于浦口区新炭场新华街顺河里 |
为纪念侵华日军南京浦口战俘集中营死难的抗日将士而建,碑顶为紧握拳头造型。 |
26 |
广东山庄抗日烈士墓 |
中央门外张王庙40号 |
广东山庄即广东公墓,将公墓称为“山庄”,是南方人特有的称呼。墓园内矗立着一块方尖碑,上书“抗日粤军烈士墓”7字,身后刻有碑文:一九三七年,爆发震憾中外“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役。我粤健儿浴血奋战,伤亡甚为惨烈。伤者多留医南京城内八府塘后方医院。是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寇攻陷南京,留医伤者均遭屠杀,其后由广东同乡会率人草草掩埋于山庄内。公元二○○年七月,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奋后人,经广东山庄理事会研究,筹资重建烈士陵园以慰先驱。先后有74位广东籍抗日遇难官兵遗骨安葬于此。 |
3.公共墓地。这里所提及的公共墓地,是指由专门单位管理的人民群众与世长辞后土葬遗体(特指殡葬改革前)、安放骨灰寄等密集的地方,地名通名或称“墓园”、或称“公墓”、或称“陵园”等,被雅称为“人生后花园”。这里既有凡夫俗子、平民百姓,也有社会精英、将官士兵等离世人士,是亡故者亲属子孙纷至沓来祭扫的集中地。纪念方式有摆放鲜花、焚烧冥钱币和纸元宝、燃放鞭炮、叩头跪拜等。此类公墓规模大小不一,虽数量较多,但有些知晓度较低和因建设用地已被征用(如黄金山公墓等)者并未列入。看到这些公墓名称,有的因与自身有关,哀思之绪往往萦绕脑际、徘徊心间,甚至肝肠欲断、失声涕泣。
序号 |
名称 |
位置 |
概要 |
1 |
金陵华侨永久墓园 |
位于秦淮区石婆婆庙 |
属公共墓地。 |
2 |
普觉寺陵园 |
位于雨花台区牛首山东南山麓 |
属公共墓地。 |
3 |
西天寺陵园 |
位于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马家店村 |
属公共墓地。 |
4 |
仙灵墓园 |
位于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马山口 |
属公共墓地。 |
5 |
岱山陵园 |
位于雨花台区板桥镇柿子树村 |
属公共墓地。 |
6 |
龙泉古苑骨灰塔陵 |
位于雨花台区铁心桥 |
属公共墓地。 |
7 |
仙灵墓园 |
位于雨花台区西善街道 |
属公共墓地。 |
8 |
天隆寺塔林 |
位于雨花台区菊花台公园 |
天隆寺塔林,自清以至民国共有大小墓塔50余座。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9 |
南象山墓园 |
位于栖霞区栖霞镇新合村杨家库 |
属公共墓地。 |
10 |
白龙山思亲陵华侨永久墓园 |
位于栖霞区马群镇上庄村 |
属公共墓地。 |
11 |
龙泉山公墓 |
位于栖霞区西岗镇 |
属公共墓地。 |
12 |
隐龙山陵园 |
位于江宁区宁丹公路、佛城西路 |
属公共墓地。 |
13 |
云台公墓 |
位于江宁区横溪镇云台山脉间 |
属公共墓地。 |
14 |
鲤鱼山公墓 |
江宁区殡仪馆对面 |
属公共墓地。 |
15 |
祖堂山公墓 |
位于江宁区东善桥镇祖堂山 |
属公共墓地。 |
16 |
南京市回民公墓 |
位于江宁区湖熟镇马城山 |
属公共墓地。 |
17 |
龙王山墓园 |
位于浦口区盘城镇丁解村 |
属公共墓地。 |
18 |
朱家山公墓 |
位于六合区马鞍乡朱家山 |
属公共墓地。 |
19 |
方山公墓 |
位于六合区横梁镇 |
属公共墓地。 |
20 |
二龙山公墓 |
位于六合区光明水库 |
属公共墓地。 |
21 |
美人山公墓 |
位于溧水县洪蓝镇凤凰井村 |
属公共墓地。 |
22 |
王氏家族墓 |
位于城区北郊幕府山西南麓的象山,俗称“人台山” |
为东晋尚书、左仆王彬为首的王氏家族墓葬群。属私人墓地。 |
23 |
谢氏家族墓 |
位于城区南郊戚家山南麓 |
为东晋豫章内使谢角+昆为首的谢氏家族墓葬群。属私人墓地。 |
24 |
颜氏家族墓 |
位于新民门外老虎山南麓 |
为东晋又光禄大夫颜含为首的颜氏家族墓葬群。属私人墓地 |
25 |
周金家族墓 |
位于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春江新城小区广场 |
为明代嘉靖年间的户部尚书周金为首的周氏家族墓葬群。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4.个体墓地。这里所提及的个体墓地,大多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建造的,既有古代帝王将相、皇亲国戚的陵寝,也有近代现高官名流、显贵贤达的墓葬,包括其配偶的合葬墓,此类墓地数量较多,体量也较大,故在所有“墓葬地名”中比较突出瞩目。特别是少数皇陵、国父陵,尤显气势恢宏。也有不少墓葬地因年代久远,或化为黄土、或夷为平地,仅存石刻等历史遗存,但可以想见当年那些权重位高人墓葬的豪华档次。除“中山陵”、“陶行知墓”、“刘伯承骨灰纪念碑”等墓地外,其他墓葬特别是清朝以前的个体墓葬,很少有人在清明节期间前往祭扫吊唁。墓地按朝代顺序排列。
序号 |
名称 |
位置 |
概要 |
1 |
孙权墓 |
位于梅花山即孙陵岗 |
孙权,即东吴大帝。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2 |
温峤衣冠冢 |
位于幕府山下关靶场 |
温峤,东晋人,曾任中书令、府中左司马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3 |
卞壸墓碣 |
位于朝天宫西侧 |
卞壸,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曾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4 |
郭璞墩 |
位于玄武湖公园环洲 |
郭璞,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5 |
刘裕初宁陵 |
位于麒麟门外麒麟铺 |
刘裕,宋武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6 |
萧宏墓 |
位于仙鹤门外张库村 |
萧宏,梁临川靖惠王,梁武帝六弟。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7 |
萧秀墓 |
位于栖霞区甘家巷小学内 |
萧秀,梁安康成王,梁文帝第七子。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8 |
萧恢墓 |
位于栖霞区甘家巷小学西侧 |
萧恢,梁鄱阳忠烈王,梁文帝萧顺之第九子。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9 |
萧憺墓 |
位于栖霞区甘家巷小学西侧 |
萧憺,梁始兴忠武王,梁文帝第十子。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10 |
萧景墓 |
位于尧化门外太平村 |
萧景,梁吴平忠侯,萧崇之子。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11 |
萧正立墓 |
位于江宁区淳化镇西南侯村 |
萧正立,梁建安敏侯,萧宏之子。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12 |
萧瑛墓 |
位于栖霞山西麓童家边 |
萧瑛,梁新渝宽侯,始兴忠武王萧憺之子。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13 |
萧融墓 |
位于栖霞山西麓张家库西 |
萧融,曾任散骑常侍、抚军大将军。 |
14 |
陈霸先万安陵 |
位于江宁区上坊镇石马冲 |
陈霸先,即陈武帝,国号陈。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15 |
陈蒨永宁陵 |
位于栖霞区栖霞街道狮子冲 |
陈蒨,即陈文帝,陈武帝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16 |
南唐二陵 |
位于南郊祖堂山西南麓 |
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先主李昇和中主李璟的陵墓,两陵相距100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7 |
王德墓 |
位于燕子矶下庙村伏家桥 |
王德,南宋抗金名将。 |
18 |
杨邦乂剖心处 |
位于宁溧公路南、雨花台东北麓 |
杨邦乂,南宋曾任婺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教授,建康府通判等职,金兀术攻入建康(南京)对其劝降,杨大骂不止,被金兀术大怒杀之,剖取其心。杨邦乂在强敌面前宁死不屈、忠于国家的崇高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 |
19 |
张孝祥墓 |
位于浦口区老山黄叶岭(亦名黄山岭南坡) |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20 |
明孝陵 |
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 |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其妻马娘娘合葬陵墓。马皇后先逝,谥号“孝慈”,故所葬之陵曰“孝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21 |
福清公主坟 |
位于邓府山村 |
福清为朱元璋的公主之一。 |
22 |
徐达墓 |
位于太平门外板仓街129号 |
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屡立战功,曾任左丞相、征虏大将军、右丞相兼太子少傅等职,在创建明王朝过程中,是第一功臣。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23 |
常遇春墓 |
位于紫金山第三峰白马村 |
常遇春,明王朝开国元勋,以骁勇善战著称,曾任总管都督、平章政事等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24 |
李文忠墓 |
位于太平门外蒋王庙村西,临近徐达墓 |
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外甥,随朱起义,曾任曹国公、兼领国子监事等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25 |
俞通海兄弟墓 |
位于中华门外戚家山北麓,今晨光机器厂宿舍院内 |
俞通海,率水军助朱元璋攻克集庆(南京)等地,死后先后追封豫国公、虢国公。俞通源,曾任明朝安南侯。俞通渊,曾任明朝都督佥事、越巂侯等职。三兄弟均为明朝功臣。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26 |
沐英墓 |
位于江宁区将军山 |
沐英,幼年为朱元璋夫妇养子,随军征战,曾任大都督府同知等职,战功卓著。原埋葬地称观音山,后人为纪念他及氏族功绩,改名为将军山。 |
27 |
邓愈墓 |
位于中华门外邓府山 |
邓愈,元末率军投奔朱元璋,屡建奇功,曾任明朝广兴翼元帅、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等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28 |
康茂才墓 |
位于南京线路器材厂内 |
康茂才,元末率军投奔朱元璋,曾任明朝秦淮水军翼水军元帅,兼都水营田使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29 |
吴良、吴祯、吴忠墓 |
位于太平门外紫金山之北,距太平门约1公里处 |
吴良,曾任明朝江阴侯,是吴祯哥哥。吴祯曾任明朝靖海侯,哥俩均为明朝开国柱臣。吴忠,为吴祯之子,承袭父爵靖海侯。三墓由西向东排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30 |
李杰墓 |
位于雨花台养回红村 |
李杰,元末率军投奔朱元璋,屡立奇勋,曾任广武卫指挥等职,追随徐达南征北战,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31 |
方孝孺衣冠冢 |
位于雨花台东岗后山西麓 |
方孝孺,曾任明朝汉中教授、翰林侍讲、文学博士、《明太祖实录》等书总裁。明建文四年(1402),朱棣陷南京,惠帝失踪,燕王令其起草登位诏书,拒不从命,被裂肢于市,此案株连十族,被杀者达870余口。方孝孺的“忠君”思想及不畏权势的精神,为后人所推崇。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32 |
郑和墓 |
位于江宁区牛首山南麓 |
郑和,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33 |
浡泥国王墓 |
位于西南郊安德门外,乌龟山南麓 |
浡泥国,即今文莱国。新任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于明永乐六年(1408)率150余人来南京访问,永乐帝朱棣热情款待。国王突得疾病,临终前要求“体魄托藏中华”。 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外国国王的陵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4 |
宋晟墓 |
位于中华门外邓府山西侧 |
宋晟,追随朱元璋反元战争,曾任四都司指挥使、右军都督府佥事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35 |
宋瑛墓 |
位于溧水县北团山西麓 |
宋瑛,明初功臣西宁侯宋晟第六子,袭任西宁侯,曾任宗人府事、总兵官督大同守将等职。 |
36 |
庄昶墓 |
位于浦口区顶山镇三村 |
庄昶,明朝成化、弘治年建的著名学者,曾任明朝翰林院检讨、桂阳州判官、南京行人司左司副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37 |
王以旂墓 |
位于祖堂山西南麓,与南唐二陵毗邻 |
王以旂,曾任明朝知县、御史、兵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38 |
顾昊墓 |
位于浦口区顶山镇顾冲村 |
顾昊,曾任明朝浙江嘉兴通判、云南知府等职,在抗击倭寇南犯嘉兴时,斩首180级。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39 |
杜茶村墓 |
位于栖霞区王家洼尹刘村 |
杜茶村,明末清初抗清志士。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40 |
顾兴祖墓 |
位于安德门外小行 |
顾兴祖,曾任明朝总兵官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41 |
顾嶙墓 |
位于雨花台区西善桥 |
顾嶙,明朝南京名士。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42 |
周瑄墓 |
位于雨花台区西善桥 |
周瑄,曾任明朝成化年间南京刑部尚书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43 |
仇成墓 |
位于玄武区岗子村 |
仇成,曾任明朝秦淮翼副元帅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44 |
朱之蕃墓 |
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周村 |
朱之蕃, 明代大臣、书画家。 |
45 |
顾起元墓 |
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曾庄村顾家山 |
顾起元,明朝官员兼金石家、书法家。 |
46 |
邓廷桢墓 |
位于东郊仙鹤门灵山下的邓家山 |
邓廷桢,曾任清朝修编、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严禁鸦片走私,击退英国军舰。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47 |
曾水源墓 |
位于挹江门内归云堂路东侧 |
曾水源,曾任太平天国御林侍卫、后副侍卫、东殿薄书、同检点、东殿丞相、天官正丞相等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48 |
李瑞清墓 |
位于南郊牛首山麓梅岭东侧,牛首山林场 |
李瑞清,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字画鉴赏家,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江宁提学使、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原中央大学前身)、江宁布政使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49 |
刘智墓 |
位于雨花台区花神庙北中村毛家巷东南山岗上 |
刘智,清代阿拉伯文、波斯文翻译家,用汉文翻译、著述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译著上百卷。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50 |
鲍虎墓 |
位于六合区大厂耿家洼 |
鲍虎,曾任清朝浙江黄岩总兵鲍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51 |
中山陵 |
位于紫金山南麓 |
孙中山,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曾任国民政府临时大总统等职。中山陵,雄伟壮阔,举世周知,在国内已开发的古今墓葬中独一无二,每天海内外观瞻游客如织,坊间有“不去中山陵,就没有到过南京”之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2 |
徐绍桢墓 |
位于江宁区东善桥 |
徐绍桢,曾任清末民初江北提督、大总统南京卫戍总督、参政院参政、广州卫戍总司令、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广东省省长、临时参政院参政等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53 |
谭延凯墓 |
位于中山陵园灵谷寺 |
谭延凯,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为国民党元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叶恭绰 |
位于中山陵东侧仰止亭旁 |
|
54 |
廖仲恺何香凝合葬墓 |
位于南京中山植物园西侧 |
二人为夫妻。廖仲恺生前为孙中山最得力助手,1925年遭反动势力暗杀先葬于此。何香凝生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72年逝世后,按她遗愿与廖灵柩并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 |
邓演达墓 |
位于东郊灵谷寺东约200米处 |
邓演达,孙中山的追随者、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国民党左派领袖,高举反蒋独裁旗帜,被害时年36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6 |
范鸿仙墓 |
位于紫金山东侧,马群以北五棵松处 |
范鸿仙,孙中山追随者,曾筹备“中华革命党”,1914年在寓所被刺身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追赠为陆军上将。 |
57 |
卢师谛墓 |
位于省农科院内 |
卢师谛,曾任四川中华革命党司令长官、中华民国军四川国民军副司令等职,是孙中山亲信干部之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58 |
陈作霖墓 |
位于栖霞区迈皋桥兴卫村 |
陈作霖,是清末民初地方志专家,编纂有一生中最大的一部煌煌巨著、金陵地方人物传记志——《金陵通传》。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59 |
韩恢墓 |
位于中山门外卫桥 |
韩恢,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军长、总司令,1922年在小营被害,时年35岁。后被追赠陆军上将。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60 |
陶行知墓 |
位于北郊晓庄崂山下 |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爱国学者、坚强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
61 |
王世镗墓 |
位于南郊牛首山麓梅岭东侧,与李瑞清墓相邻 |
王世镗,近代著名书法家,楷书、章草造诣均高。 |
62 |
恽代英烈士殉难处 |
位于城西江东门某部驻地 |
恽代英,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63 |
刘伯承部分骨灰纪念碑 |
位于南京军区司令部大院内 |
刘伯承,中国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碑面镌刻:“刘伯承元帅部分骨灰葬於此”12字,为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将军题写。是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
64 |
胡小石墓 |
浦口区珠江镇求雨山胡小石纪念馆内 |
胡小石,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 |
65 |
高二适墓 |
浦口区珠江镇求雨山高二适纪念馆内 |
高二适,著名诗词歌赋家和书法家。 |
66 |
萧娴、江达夫妻合葬墓 |
浦口区珠江镇求雨山萧娴纪念馆内 |
萧娴,我国当代最杰出的女书法家。江达,学者。 |
67 |
戴笠墓 |
中山陵灵谷寺景区内 |
戴笠,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陆军中将。 |
|
张耀华烈士墓 |
江宁区湖熟街道耀华社区 |
张耀华,江苏洪泽县人,赤山区大队大队长。1944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湖熟后胡村为掩护被日伪军包围的县区干部和区大队战士突围,英勇牺牲。 |
以上费尽心力收集整理了南京全市137处名闻遐迩的“墓葬地名”,是否齐全尚不得而知,但我暗忖肯定会有某些遗漏。不管是革命纪念地也好,还是古人的墓葬地也罢,平心而论它们都是前尘往事、抗争命运的历史见证,具有中国特色墓葬文化的超凡魅力,带有很深很浓厚的人文色彩,从墓葬实体上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值得今人永垂祭祀、情思流连,感受历史的沧桑变化,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另外,还有像诸如大汉奸卖国贼的“汪精卫墓”(已被炸毁)、千古第一大奸臣的“秦桧墓”(尚未确认)等备受争议的墓葬就没有收入本文。读者朋友,你们知道南京地区还有哪些较为知名的“墓葬地名”吗?
2010年3月30日
备注:本文发表于2012第2期《南京行政区划与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