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瑕疵地名标志知多少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2-18 阅读:1411 次
南京市为迎接2013年亚青会和2014年青奥会两大盛会的召开,依照民政部《关于开展地名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2012]94号)精神和要求,近期将对不规范地名、地名标志进行清理整顿。笔者近期在经过许多路段时就轻而易举发现了不少状况,下面仅对南京现有各类地名标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局部性披露,毕竟个人的精力是受限的,隐形的毛病远远不止这些,还有不少差错尚未看到,以下列举的实例只是冰山一角。个人感觉,地名标志要真正整改到位,做到规范化、有序化,不仅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整治力度和资金投入,组织力量对路街巷牌、楼幢牌、门牌、交通指示牌、景点指示牌等各类地名标志进行全面逐一排查,还需民政、地名、公安、市政、房产、旅游、园林、财政等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不懈努力和艰苦付出。
一、汉语拼音标注不规范
1.地名专名和通名的注音字母全部连写,如中山东路、广州路上的旗杆式交通指示牌等。这种错误现象极为普遍、比比皆是,故不一一举例,但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无关紧要,没什么大了不起,已有规定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俨然成了一纸空文。
2.地名专名和通名的拼音字母采用一字一拼的“散打式”拼写,如“石鼓路”(T型路牌-即单立柱路牌,地点:石鼓路与莫愁路交会处西南角)、“秣陵路”、“冶山道院”(旗杆式交通指示牌,地点:王府大街中段)等。此与上述的情况正好相反,成为另一种极端。
3.拼音字母拼错,如“民福巷”(地点:后宰门“民福巷”西口,与北安门街交会处)应为MINFU XIANG,错为MINGFU XIANG,巷牌汉语拼音多了个G;“察哈尔路”(地点:该路西端,与热河南路交会处)应为CHAHAER LU,错为CHAHEER LU,其中,A与E两个元音之间应加隔音符号(’),否则视觉上难以产生清晰的印象,给阅读带来困难等。
以上三种错误的出现,均与业务不熟悉、制作不细致、验收不到位、把关不严格而造成的。
4.旅游景点的地名标志带有英文标注,如雨花台烈士陵园、情侣园、绿博园等游览地中就有大量这样的景点指示牌,完全不符合国家有关的规制。1998年,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试行)中有关问题的解答口径>的通知》(旅办发[1998]139号)。《通知》指出,“在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中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因此各城市设置地名性路牌应遵守此规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相关部门宣传不够、监管不力有关。
二、路牌锈迹斑斑破烂不堪
由于年代长久和风雨侵蚀,很多路街巷牌破损严重,未能及时更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美观,如“江东中路”(地点:江东中路地铁二号线元通站与中信银行之间)等。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置的一些扒墙式老旧街巷牌,已于现代化城市面貌不相协调,早应退出历史舞台,予以更换。
三、地名标志上的老路名未能及时变更
一些路名已作更名,按道理相应的地名标志上的路名就应及时进行调整,如“解放南路”(现已无“解放南路”,地点:该路中段)、“建邺西路”(现已无“建邺西路”,地点:建邺路与莫愁路交会处西北角)、“罗廊巷”(已于2003年更名为“罗廊路”,地点:金丝利大酒店东侧)等。已经变更过时的地名还赫然出现在旗杆式交通指示牌和路牌上,不是混淆视听、名不副实吗?
四、地名标志上的路名、门牌号被私自篡改
地名标志为法定的国家标志物,任何个人无权擅自更改。如“龙蟠里”(地点:该路北端,与广州路交会处),牌面正面部分的地名却被人为缩小,汉语拼音部分被篡改为店主的广告,这种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的做法,简直胆大妄为,完全无视法规的存在;“汉中路280-11临”门牌号码,被业主私自改为280号,其实是原汉中门长途汽车站的门号,等。这些不法行为,完全违反了《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却无人问津、听之任之,真是咄咄怪事。
五、地名标志上的地名书写错误
地名标志上的地名理应均为标准名称,但现实中还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如黄埔路错成了“黄浦路”(地点:该路两端。南京不靠黄浦江,哪来的“黄浦路”?此路是因原驻广州的黄埔军官学校迁此北段的现南京军区大院内,而以其原校名“黄埔”二字而命名的),这种错误犯得实在低级,粗心大意的不可理喻,难怪外地人讥讽南京人是“大萝卜”哩;另外,汉语拼音没有按照专名和通名正确分段,应为:HUANGPU LU,错为HUANGPULU。
六、地名标志设置地点与实地不符
路牌地名标志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这条路的走向和起止点,若地点设立的不对,不是让人一头雾水吗?如南京新图书馆东侧两端(一南一北)的两个路牌应是长白街,这一小段路实则是长白街的延伸段,却错成汉府街路牌;而长江路东端的路牌应止于长白街与汉府街交会处,却向东延伸到了汉府街,真是错的离奇,让人哭笑不得,因与事实严重不符,极易引起误导,造成指位不明。
另外,各区的路街巷牌等地名标志并不统一,各行其是,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个人认为,一座城市地名标志的式样、风格、材质等,应根据主干道、次干道、支巷不同的道路等级,进行分别设计、制作,使得同一体量的道路地名标志保持一致,而不是各自为阵。至于地名标志的版面部分,则应均执行《地名 标志》国家标准(GB17733—2008)规定的要求。
2012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