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地图”陶忠耀:让江阴成为回得去的故乡,记得住的乡愁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4-08 阅读:785 次
来源:江阴民政局网
记得住的乡愁
让江阴成为回得去的故乡,记得住的乡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被许多江阴人称为“活地图”的老地名工作者,他叫陶忠耀,一起来看。
江阴征存中学东面的一条无名小路,建设前规划叫征存路,2019年初,经过改扩建通车以后,改成了观风路,观风路,听着好像很文艺、很有诗意的一个名字嘛,怎么会改成观风路的?带着这个问题,小编找到江阴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推开虚掩的门,看到最里面的办公桌前,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地名工作者。老者名叫陶忠耀,今年虚岁82,本来早该退休的年龄,却还在为江阴的地名工作发光发热,工作不止。
对于观风路的来历,陶忠耀解释说,之所以改名为观风路,是因为就在那一带,老江阴城的南门内城门叫观风门,外城门叫朝宗门,江阴的东门、西门、北门分别为春晖门、天庆门、澄江门。而春晖路、天庆路、澄江路都早已存在,朝宗门也已经恢复,唯独没有的就是以观风命名的路桥、建筑了,为了保护观风门这个老地名,于是就把这条改扩建后的路重新命名为观风路。原来是这么回事,小编不胜感慨:真是一个地名,一个回忆,一段尘封的历史啊。
陶忠耀,一名地地道道的江阴人,也是一名退了休的老地学工作者。1938年出生的他在福建省地矿局工作了26年, 1984年调到江苏地矿局苏州第四地质大队工作。他告诉小编,中国自1956年开始找矿以来,30年后,国家的矿藏找得差不多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工程地质、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勘探工作逐步走向市场。1994年,他自愿提出申请,要求提前退休。1995年,单位批准他退养,1996年,正式退休。
“少小离家老大回”,退休后的陶忠耀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故乡江阴,然而,家乡给他感触最深的,除了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就是自己年幼时记忆深处的许多老地名不见了、销声匿迹了。于是,他就以退休地学工作者的名义,给当时的江阴日报社编辑写了一封信,建议相关部门不能轻易丢掉老地名。江阴日报社的工作人员就把这封有建设性意见的信转给了江阴市民政局。1996年,正值国务院决定全面开展省地县行政区域界限勘定工作。彼时,江阴市民政局正因缺乏专业的勘界人才而苦恼,见到这封信,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如获至宝,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陶忠耀,邀请他参与江阴市域地界的勘定工作。能为家乡发挥余热,陶忠耀欣然接受。
那时,虽然市与市之间存在着以田埂、马路、池塘、山丘等为界的事实界线,但是,这些界线却并没有被名字化、法定化。从1996年10月份开始,到2001年勘界全部结束。5年间,陶忠耀经常奔波于乡野,奔波于市与市的交界区域,对界线进行实地勘察。他到哪个地界,就要通知相邻的两个地区所在村的工作人员到场确认界线。遇到双方有争议的地界,通过双方协商讨论,最后确认。江阴从东到西分别和张家港、常熟、无锡、常州接壤,陶忠耀和同事们一条界线一条界线地勘界过来,并将勘界的结果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作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勘定的界线,这些行政区域界线真正明确了江阴行政区域管理的具体范围。界限勘定后,相邻的市区政府相关部门每年会碰一次头,每5年会举行一次联合检查。
勘界工作告一段落后,陶忠耀又参与到了江阴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中去,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地名的起草和老地名的保护工作。新地名的命名按照尊重历史、照顾习惯、反映特色、体现规划、含义健康、好懂易记的原则起草,并且要避免重复命名,避免生僻字,避免宣扬迷信等的字眼。
老地名是历史文化传承的“基因”,是一个地方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地名承载着普通人的幸福感,和对家乡、对故土的归属感,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陶忠耀说,保护地名要了解地名的现状,制定保护措施要实事求是,真正做到能保护,真保护,花力气去保护。要保护专名,不能保护通名(所谓专名,是特指某一个地方的;而通名,是泛指一类地方的)。要保护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老地名。
保护地名有很多工作要做,村落、小区拆迁后有路、有桥的,可以通过新筑路桥的命名来保护老地名。 “你比如,江阴市体育中心所在地以前叫西新街,为了留住记忆,澄江路上,江阴市体育馆西面的一座桥就被命名为西新桥。白屈港那边原来叫东新街,白屈港旁边的桥就被命名为东新桥。”陶忠耀说,“而有些自然村被拆迁后,可能一座桥,一条路也没有,而是一座厂房,一个企业。这种情况,就可能面临着一个地名也保护不下来,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值得研究探讨。那是不是能够在合适的地方,绿地中或者建筑旁竖一块书有老地名的碑。”
加大老地名的保护力度、恢复使用力度,让老地名适时适地地复活,得以传承,2014年,陶忠耀还参与了江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并且参与了首部《江阴市地名志》的编撰,对江阴古今各类地名的来历、含义、沿革、现状梳理,以及保护措施的落实,做了许多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工作。
不仅要起草新地名,保护老地名,陶忠耀还经常要到江阴各镇街实地考察,看看新建的道路、小区、桥梁新取地名的落实情况,有没有用上了,用得正确不正确。80岁以前,陶忠耀到哪个地方,不管乡镇离城区有几十公里,都是一辆自行车骑过去。2018年3、4月份,81岁的陶工照例骑车去马镇实地考察,结果自行车也“老掉牙”了,坏掉了,没办法,他丢掉了破自行车直接乘公交车回了城。如今,他还是经常下乡,不过,不是骑车,而是乘公交下乡,哪里有新建的路桥、建筑,他都要去实地察看。回来以后,他总会第一时间把新的地名标注在地图上。他说,只要走得动,他就会一直这样走下去、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