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141405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嘉兴市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出炉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4-26 阅读:879 次

来源:嘉兴新闻网

我市将对不规范地名开展清理整治 


一个普通小区,取名叫“××公馆”、“××首府”,同一条路却有好几个名字,而不同的两条路却重名……昨日,记者从嘉兴市地名办获悉,我市日前印发了《嘉兴市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并召开了全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会议,对我市接下来开展清理不规范地名工作作出部署,对重点区域四大类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现象进行清理整治。


  哪些地名属于不规范地名?

  根据《方案》,本次清理整治对象主要是居民区、大型建筑物、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地名中违反地名法规政策规定、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规范地名。主要包括:一是“大”地名。主要表现为含义、类型或规模方面任意夸大,专名或通名远远超出其指代地理实体实际的地名。二是“洋”地名。主要为以外国人名、地名及其谐音,或是使用外语词及其汉字译写形式命名的地名。三是“怪”地名。是指盲目追求怪诞离奇,地名用字不规范、含义低级庸俗或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地名。四是“重”地名。主要是一定区域内多个地名重名或同音的地名。

  “所谓大,即贪大、夸大,比如国际、环球、中华等字眼。洋,就是崇洋媚外,滥用外国人名、地名。怪,则是怪诞,让人费解的名字。重,指一地多名。”另外,在1996年起实施的《地方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我市的一些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依然顶着“洋名”。


  为什么要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地名作为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广泛使用的媒介,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它涉及国家的内政外交、军事国防、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新闻出版、测绘制图等众多领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经济社会越发展,人们对地名服务的需求就越多,对地名科学化、标准化和文化品质的要求也越高。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求清理了一批不规范地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新的不规范地名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

  “嘉兴历史文化悠久,我们的先民就在这片广袤的平原土地上辛勤劳作,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了底蕴深厚的地名文化。这些地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涵盖了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要素,彰显着嘉兴传统文化的色彩和魅力。比如:勤俭路和建国路,凝聚了‘勤俭建国之意’。禾兴路,因嘉兴古名禾兴,移作路名,寓意农业兴旺发达。”地名办负责人说,这些地名都见证了嘉兴改革兴旺的发展史,他们所代表着嘉兴独有的气质应该被更好地传承下去。

  地名管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离不开标准化的地名信息。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每年我市都有近以百计的新地名产生,同时也有许多老地名不断消亡,一些洋名、怪异难懂、寓意不当、或刻意夸大的地名开始出现,不仅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丢掉了优秀地名蕴含的乡愁记忆,引起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和不满。

  据统计,人们日常接触使用的信息中约有80%与地名有关,与地名现状的快速变化相比,地名管理措施相对滞后,地名服务能力较弱、地名文化保护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不仅给规范地名管理带来挑战,也影响了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对不规范地名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有利于推进地名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持续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不断净化地名环境,延续地名文脉,进一步提高地名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嘉兴不规范地名的清理整治工作将如何做?

  根据《方案》,我市将对四大重点区域地名“大、洋、怪、重”现象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外,同时将开展清理更新不规范地名信息。对标注不规范地名及设置不规范地名的公共标志牌进行更换;对涉及身份户籍、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登记等证照上的不规范地名地址信息予以变更。

  规范使用标准地名。清理房地产广告、户外标牌标识、互联网地图、在线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等载体上的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及时为社会提供准确便捷的标准地名信息。

  据了解,本次清理整治对象主要围绕的是居民区、大型建筑物、道路、街巷等地名中违反地名法规政策规定、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规范地名。同时要对有地无名、擅自命名以及地名标志上使用外文拼写专名和通名等情况进行清理规范。《方案》明确指出,要把社会影响恶劣、各方反映集中的新建居民区、大型建筑物中的“洋”地名作为重点,坚决予以清理整治。

  “现在我们正在调查摸底,计划通过社会征集、调查核实、实地调研等方式,我市要求各县(市、区)在5月底前完成摸底排查并确定拟清理整治的不规范地名清单。”市地名办负责人表示。


  清理整治工作中将遵循哪些原则?

  那么,对于排查摸底中发现的不规范地名,到底要不要改,怎么改?对此,《方案》也有较为详细的说明。

  《方案》中提到,会结合实际,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并细化不规范地名的认定原则和标准,科学合理确定不规范地名清单。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要符合地名命名更名基本原则,体现当地历史、地理、人文特征和地方特色。地名更改要以人为本,妥善做好所涉证照、标牌信息变更等工作,尽量降低因地名更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一个地名要不要改、怎么改,到时候也会通过部门会商、专家论证、社会听证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最终由当地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不规范地名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告。”市地名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明确列入整治清单的不规范地名,要根据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分门别类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责任主体明确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地名主管部门单独或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一律坚决予以清理。

  据悉,此次清理工作将持续到9月,其中5月底前是调查摸底阶段,6月底前将完成不规范地名标准化处理工作,预计9月底前将完成清理使用环节的不规范地名,相关命名变更情况也将第一时间面向社会公布。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踊跃提供相关线索,并将相关意见反映到嘉兴市民政局地名办。

  (联系电话:0573-83958086邮箱:zjjxdmb@163.com)。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