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141497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地名——乡愁的守望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6-21 阅读:797 次

来源:浙江新闻网

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有血脉传承,城市才能有厚度和温度。

大地有名,文化有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人会因为绍兴的一个地名、一个故事来寻古探幽。

柯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黄锡云:地名文化是乡土教材必不可缺一部分

“安昌街道有个西扆村,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就发生在西扆。一个地名一下子就能让人穿越到4000年前。”柯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黄锡云说道。

走过无数大大小小的城市,黄锡云觉得,相较而言,绍兴的地名与千百年来历史的变迁,百姓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是最具灵魂的。去年,黄锡云对拆迁中如何保护好民俗文化做过一个提案,其中就提到,做好地名的保护工作既是做好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守住一方人的乡愁。

史传魏晋“竹林七贤”的名士阮籍、阮咸叔侄,陪好友嵇康去上虞探亲,过钱塘江而经阮社,为当地黄酒吸引,流连忘返,在此定居结社,常招山阴、会稽名士前来饮酒游乐,时人称为“阮竹林社”,阮社由此而得名。阮社拆迁,而村民的“阮社情结”今犹在。

“今后,在此地建起的广场抑或是道路,能否仍然以阮社及相关典故来命名?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推进,村民们的居住地作了迁移,如何让他们的精神仍有寄托之处,地名或是承载他们寄托的方式之一。”黄锡云表示。

此外,为了让青年一代,从小了解自己的家乡,不妨在现有的乡土教育中,融入丰富的绍兴地名文化的内容与课程,让学生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感受风土人情,接受人文滋养。

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原馆长屠剑虹:取地名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前不久,屠剑虹女士在绍兴图书馆,作了一场“绍兴地名文化”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屠剑虹是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原馆长、研究馆员,编著有《绍兴地名典故》等作品。

屠剑虹说:“现在有一种说法,绍兴是个名人辈出的城市,不妨以与绍兴有关的名人来命名每一条路。事实上,绍兴的不少地名都是颇有意味的。题扇桥,讲的是王羲之为一位卖扇的老婆婆在扇面上题字,使得她的扇子大卖的趣事。投醪河,说的是越王句践为鼓舞士气,将美酒倒入河中,请将士们共饮,最终一举灭吴的故事。如果将题扇桥改为王羲之桥,将投醪河更名为句践河,听起来反而是索然无味了。”

屠剑虹强调,绍兴古城是一本厚重的书,几乎每一条街巷、每一处山川、毎一座桥梁都有地名出典,都有历史传说,都有名人故事,如果我们把这些地名出典进行整理,用一段文字进行展示,或通过扫描二维码后链接地名的相关文字和信息,就更有助于人们了解地名历史文化。这对于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推进文化旅游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还应有一种文化自觉,古城、古镇和古村落中的地名不要一味去追求洋地名,要与城市或乡镇的个性、气质、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相符。”屠剑虹说。

绍兴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林海:让地名成为大家了解地区历史风貌重要窗口

三区融合后,重复的地名如何更改,新建的道路如何命名?针对这些问题,绍兴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给出了答案。

2016年,绍兴市对越城区、柯桥区和上虞区主要重名道路开展更名,目前,涉及三区的主要道路已基本完成了更名,下一步将对部分乡镇路名调整。

“我们更名的原则是,尽量不要给当地的居民、企业带去太大的影响,新变更的名字,同样能反映当地的特色。”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林海说,“怎样让地名反映出当地的特色?就是说,要让地名成为大家了解这个地区历史风貌的重要窗口,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凭据,让地名能够蕴涵着城市演化变迁的各类信息。”

为了从源头上消除地名重名,以及防止道路建造后多年没有命名,今年1月1日开始,绍兴市施行新的《绍兴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地名命名权限,以及地名申报的主体等。

林海说,新实施办法对地名命名的权限做了修改,城市地名规划由市、县(市)民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道路建设单位或者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市、县(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考虑到绍兴正在建设地铁,新实施办法还增加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命名。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