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政协来朝天宫街道调研地名文化建设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6-28 阅读:690 次
来源:美丽朝天宫
6月26日,昆明市政协副秘书长李鸿等一行8人专门来南京朝天宫街道,参观考察朝天宫街道地名文化建设情况。这个考察团由昆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负责人、云南大学教授、昆明市政协文史编辑室负责人、昆明市民政局地名处相关同志组成。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唤醒城市记忆的“秘诀”之一,就是地名。自2018年12月12日,“南京市地名文化传承发展示范街区现场会”在朝天宫街道举行,会上,南京市唯一一块“南京市地名文化会聚示范街区”牌子授予朝天宫街道,会后,全国各地来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开展地名文化传承发展考察交流的团队络绎不绝。
对吟里巷古风流,集咏街坊新景色。近3平方公里的朝天宫街道,长期坚持以微地名解读,展示为统筹、全域实施“五微文化”滴灌工程,由点到线、连线成片的空间布局已初步形成。
冯骥才先生说:“如果说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代号,那么这城市的生命密码就在其中;如果你崇敬这地方的文化,这地名就是一种尊称;如果你对这地方有情感,这地名就是一种深挚的爱称。”
地名是城市文化的鲜活载体,多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蕴藉着南京城市记忆,凝聚着浓浓的乡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朝天宫街道地处老城南,是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街道正是从有步骤创意微地名牌入手,保护和传承城市的生命密码。这些微地名牌记载着地名承载的正能量人文故事,同时注重艺术性,在微地名牌附近铺设草坪、种植绿竹、修建低篱,打造优美的城市微景观。街道发动社区党员和积极分子,结对认领“微地名”,负责日常管养、维护及解读。随着“微地名”规模日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提供地名故事,使“微地名”成为社会共治共享的鲜活载体。
旭日初升,夕阳西斜,总有居民流连于地名牌前,或感受历史脉动,或聆听岁月回声,或亲近都市绿意,一幅社会和谐图跃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