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大美中华的大千世界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1-16 阅读:456 次
来源:中国日报网
原标题:打开大美中华的大千世界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用一系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节目,点燃了广大观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诗词的热爱。继让诗词遇见生活、遇见音乐之后,正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热播的《中国地名大会》,首创以“地名文化”为切口的表达路径,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身为嘉宾,我在这档节目中一次次收获着当诗词遇见地名的感动。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它的背后既有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又有乡风、乡音和乡情。中国的古典诗词,同样浓缩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文记忆,铭记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的家国情怀。当二者交织在一起,我们便会对脚下的大地产生更为浓烈的依恋与热爱,深刻感受到一个文化的中国、一个情感的中国、一个美丽的中国、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智慧的中国。
从古至今,中国的父母都喜欢从《诗经》中撷取字词为孩子取名,事实上,中国的地名中取自《诗经》的也有不少:浙江的安吉,建县始于东汉,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湖北的嘉鱼县,因《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得名,“南有嘉鱼,烝然罩罩”,而嘉鱼自古以来便是鱼肥水美之地;重庆的千厮门取自《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以此预祝丰收、祈祷满仓;北京的怀柔,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怀,来也;柔,安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表达的是古人对交融发展、和平安宁的渴望……当我们知晓了这些地名的来由,就读懂了我们的祖先深沉蕴含于名字里的祝福、憧憬和寄托。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抒情的民族,“一切景语皆情语”,灿烂的诗词文化同时在不断丰富着地名文化的内涵。在《中国地名大会》中出现过多个富有意象、融于情感的地名:玉门关是“春风不度”的边塞,与之相关的唐诗多达上百首,既有远离故土的思念,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姑苏因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被晕染了一层挥之不去的愁绪;透过“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足以想见昔日成都“天下锦绣出蜀锦”的繁华;漫步在武汉的古琴台,仿佛依然可以听到“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绝唱……一方水土有了诗词的浸润,便拥有了灵动的色彩,拥有了心灵共鸣和凝聚人心的魅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诗词就是地名的最佳名片。“烟花三月下扬州”“芳草萋萋鹦鹉洲”“西湖歌舞几时休”……不管你是否去过徽州,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就足以令人无限向往它粉墙黛瓦的美好;在金庸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中,因为浪漫至极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终身误。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古人”,“风陵渡”成了粉丝眼中的爱情圣地。
泱泱华夏,千古神州,不是所有地方都以物产取胜,或是风景闻名,却都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最重要的记忆和传承。在这些空间曾经发生的、正在进行的以及未来将上演的一切,都被融合在了地名文化之中,而诗词文化则让博大深沉的地名文化变得轻盈、鲜活,充满了想象力、感染力,还有无惧时光流逝的穿透力。
出现在节目中的“地名高手”尤其是广大的年轻嘉宾,他们心里装着千山万壑,所有人共同表现出来的特质,是他们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就像是当代郦道元、当代徐霞客,他们所展现的不仅是地名文化的魅力,更昭显了年轻一代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正如《中国地名大会》中选手所说:“通过这次地名大会,我才真的意识到中国好美。跨越大江南北,走过四海边陲,我们领略着中国的各种美,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的确,走得越多,懂得越多,就会对祖国的山川越热爱,对我们血脉相依、灵魂所系的家国越热爱,而这,也就是《中国地名大会》的初心和宗旨吧。(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