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地区红色地名,追寻红色记忆 不忘初心使命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7-02 阅读:3469 次
来源:百度网
追寻红色记忆 不忘初心使命
营口的大地上,红色资源丰富,革命精神丰沃。一些我们常常谈及的地名,伴随着营口解放、新中国成立而诞生,历经风雨沧桑沿用至今。它们有的记载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的渗透着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基因,成为了这座城市宝贵的文化资源。
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今天,让我们循着营口的红色地名,一起追忆曾经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
杨运镇杨运村
杨运村位于盖州市杨运镇东南部,因烈士杨运而得名。
杨运原名杨万宏,河南省偃师县缑氏乡官庄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受党的派遣到东北地区开展工作,被分配到万福县熊岳区任区委书记兼区长。1946年5月,杨运带领群众开始除奸惩霸、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等斗争。1946年寒冬,敌军步步向东部山区逼进,八道河、北威子都驻扎了敌军。杨运和他的二十多个战友们在深山野林里同敌人周旋战斗,经常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为保存实力,杨运让副区长陈明带领大部分区工作队同志撤到岗里(今大连普兰店)。广大群众非常关心杨区长和其他同志的安全,劝他们也撤到岗里去。杨运却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撤!我们走了,乡亲们就要受苦了,大山不倒,共产党不倒,就算只剩一个人也要战斗下去!”。这期间,国民党悬赏5万元通缉杨运,并调遣一营兵力驻扎八道河搜山。杨运在群众的帮助下几次躲过敌人的追捕,但在一次突围中不幸被树杈刺伤左脚,伤口冻溃,弹尽粮绝,只好躲进农户家养伤。敌兵寻踪觅迹,将其包围。为了不使农户家遭受牵连,杨运挺身而出。敌兵用铁钉将杨运的双手钉在车板上,杨运鲜血淋漓,几次昏厥过去。
1947年1月17日,杨运惨遭杀害,年仅23岁。1947年6月,万福县解放,县委、县政府将杨运生前战斗的八道河山区改为杨运区,村名也改为杨运村,一直沿用至今。
杨运烈士墓坐落于杨运镇六道河村北观宝山的南坡上。茔盘座北向南,呈正方形,边长16米,高1.06米,正中有6级台阶通上。墓分墓室、墓顶两部分。室内置木棺,柩内有书有烈士英名的木制灵牌。墓前东西两侧有烈士母亲和胞弟来吊唁时,栽植的四株苍松,正中立有花岗岩石质的墓碑一通,碑身高1.32米,宽0.62米,厚0.15米。正面印刻“杨运烈士之墓”6个大字,背面印刻杨运同志简介。
建一镇
建一镇原名接官乡,1946年该地区区长丁隽一被国民党杀害,建一镇因烈士丁隽一而得名。
丁隽一(1926-1946)原名丁士鱼,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43年秋,中学辍学后随父到东北做零工。1945年11月,盖平民主政府成立,招聘教师。丁隽一考取了教师短期训练班,结业时分到盖平镇政府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被任命为盖平县九区(今建一镇和黄土岭镇)区长。
丁隽一能文能武,在深山老林中培养党积极分子,并广泛发动、领导群众同当地的恶霸地主进行英勇斗争。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向辽南进攻。丁隽一放弃了随大部队南下的机会,坚持留在各方面情况比较熟悉但环境十分危险的乡村领导工作。后来,丁隽一身患重感冒,高烧不退,在与匪徒周旋时,经过长途跋涉、昼夜劳累,病情更加严重。为了不拖累大家,丁隽一留在一老乡家养病。10月29日,因叛徒告密,重病在身的丁隽一被敌人逮捕。在严刑拷打下,丁隽一毫不畏惧,大义凛然。11月1日凌晨两点左右,丁隽一被秘密拉到盖平护城河外杀害,牺牲时年仅20岁。
一年多以后,东北解放。盖平县九区划入营口县管辖后,营口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丁隽一生活战斗过的接官乡改为隽一乡,取谐音建一乡。
在建一镇矗立着丁隽一烈士纪念碑,碑上铭刻着:
……
丹枫红叶 世代相传 缅怀烈士 饮水思源
慰君英灵 泣神动天 爱树之碑 勒铭永念
随着历史变迁,建一乡地名又变为建一公社、建一镇等。
当地退休教师鲍振民告诉记者,父亲曾见过丁隽一腰别手枪在乡里开展工作,也曾将烈士的故事讲给他听。丁隽一墓与烈士纪念碑已成为该镇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建一镇的中小学生都会停课祭扫烈士墓,这里每名学生都很熟悉丁隽一曾在这片土地上的光荣故事。
黄土岭镇吕王村
吕王村的得名是为了纪念吕庆余、王希珍两位烈士。吕庆余1921年出生,今黄土岭镇七一村人;王希珍1896年出生,今黄土岭镇汤尔沟村人。两人皆于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分别任接官区民兵队长、区工作队司务长,1947年牺牲在头道沟村(今吕王村)。
1947年4月,接官区工作队到头道沟村发动群众,吕庆余和王希珍带领贫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建立人民政权,开辟和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当时敌我斗争形势错综复杂,接官区国民党清剿队活动猖獗。1947年9月11日晚,区工作队队员们去东二道沟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当夜未归。吕庆余带领五六名民兵在位于头道沟村的万兴号驻地值班,王希珍也留在驻地。夜半时分,混进民兵队伍中的叛徒孙显业勾结已投靠国民党反动派的卢家匪帮包围了区工作队的住处,袭击并抓捕工作队队员,吕庆余、王希珍当晚中枪牺牲。
为了纪念吕庆余、王希珍两位烈士,人民政府将头道沟村改名为吕王村。建立人民公社时,也以烈士的姓氏把吕王村所在的公社命名为吕王公社,1984年改为吕王乡。1997年,撤销吕王乡,设立吕王镇。2002年,撤销黄土岭镇、吕王镇,合并设立黄土岭镇,但吕庆余、王希珍两位烈士的英名已经深深扎根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心中。
吕庆余长子吕福盛在接受采访时说,父亲牺牲那年他才年满4岁,虽然对父亲的形象没有记忆,但爷爷讲给他的关于父亲的革命故事始终鼓舞激励着他,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说:“烈士精神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这些故事是几代营口人心中的集体记忆
这些故事是红色岁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
你还知道营口哪些红色地名?
点击留言 我们慢慢分享给大家!
○ 来源:营口新闻、营口新闻传媒中心
○ 编发:营口好未来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