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汉召开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7-16 阅读:841 次
来源:地名世界
目 录
壹: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汉召开
贰:北京一些公交站名让人摸不着头脑
壹: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汉召开
7月6日,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在汉召开。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了《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章程》、《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会费及财务管理办法》,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监事。原省十二届政协常委、科教卫体专委会主任刘永泽全票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曾婕、杜清运、姚伟钧、汪国有、吴成国、郑卫东、戴新民当选为副会长,梁必文当选为监事,郑卫东当选为秘书长;龚健雅、刘玉堂等14位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特邀研究员。湖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毕道丽,湖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明新出席大会并讲话。
毕道丽在讲话中指出: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全省上下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际,省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今天正式成立了。这是湖北省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喜事,对于加强行政区划和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推动优秀地名文化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月1日,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行政区划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规划。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行政区划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放在行政区划工作的首位,将行政区划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行政区划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使命担当。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
近年来,随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开展和普查成果转化的深入,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宣传活动,但在现代化、城市化迅速发展过程中,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传承和发扬地名文化,积极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作出安排部署。作为民政的重要职能、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和一项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重要事业,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理应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找准坐标定位,体现责任担当。希望研究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社科联的智库作用,在主管部门领导下,繁荣学术研究,加强交流互动,推进服务实践,促进文化传播,更好地为改革发展服务。希望研究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凝智聚力,积极探索,不断丰富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增强研究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为湖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张明新在讲话中说:今天,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的召开,既是值得我们共同庆贺的事,也是一件来之不易的事。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虽然是一个新成立的社科类社会组织,但这是一个有专业特色的组织,也是一个有很多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深厚的老领导与老专家汇集其中的优秀组织,还是一个有无数有专业特长的年轻会员热情参与的充满活力的组织,我相信随着我们这个研究会的工作启动和不断向前推进,一定能全方位地开创适应新时代需要并体现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的良好工作格局。研究会一定要突出学术强会,将学术研究扎根在湖北发展的厚实大地上,打造更多更好的学术精品。研究会要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确保学术研究永远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术研究不断朝向深化进行,从而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学术研究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刘永泽在就职讲话中指出,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治和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手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新形势下行政区划的新目标、新任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地名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凝结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是区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办国办,省办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对地名文化传承和保护作出了部署和安排。在历史重要转折时期成立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刘永泽强调,区划地名工作既古老、又年轻,既光荣、又艰巨,既涉及国家政权建设、区域战略大局,又事关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从事区划地名研究、服务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刘永泽要求,广大会员要同心协力、紧贴时代、开拓创新,致力将研究会打造成为湖北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领域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为推进湖北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促进湖北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事业发展,勇于奉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华闻视线,发布时间2020年7月8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
贰:北京一些公交站名让人摸不着头脑
现象一路名已改 站名没变
朝阳公园路上,一座公交站被命名为“枣营路北口”。在这座公交站停靠的有419路、421路、682路等线路。这座公交站距离蓝色港湾购物中心仅有约50米的距离,许多消费者搭乘公交前往时,都选择在这个车站上下车。
不过打开地图,虽然公交站周边有枣营北里小区、80中枣营分校和地铁枣营站等以“枣营”命名的居住区和单位,却并没有一条名为“枣营路”的道路。枣营路在哪儿?一位正在等车的居民说:“就是这条路,这条朝阳公园路以前也叫枣营路。”
登录市自然资源委主办的北京地名网,查询到,蓝色港湾门前的这条路,成路于1961年,因穿过原枣子营村,曾名枣营路。1990年,朝阳区撤销枣营路地名,2005年,这条路由市规划委朝阳分局审批命名为“朝阳公园路”。尽管道路有了新名字,但这15年来,公交站用的还是老路名。
公交站名跟不上变化的情况,不光出现在路名变更上。有的公交站名使用的是附近单位名称,可如今单位搬走了,站名却一直没变。一位市民反映,地铁十里堡站出来往北走,有两个分别叫做“农民日报社”和“农民日报社北”的公交站。然而,农民日报社早已迁走。“农民日报社的机关早就搬走了,现在只剩印刷厂和家属院没有搬走,车站还叫农民日报社,会不会误导人走错路?”
现象二车站与真实地名离太远
有的公交站使用路名作站名,但车站与真正的道路差出好几个路口。
在朝阳区霄云路网信大厦门口,一座公交站被命名为“麦子店西街”,停靠405路、604路等。然而,真正的麦子店西街并不在车站附近,而在2公里外的亮马桥以南。从这里下车前往麦子店西街,普通成年人需步行近半个小时。相反,如果搭乘405路,在两站之外的“燕莎桥南”下车,只需走约30米即可到达。
“这个‘路口南’实在太靠南了”。宽街路口南是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许多前往北京中医医院看病的老年人常在这里上下车,不过这座公交站距离站名里的“宽街路口”,有400多米远,距离同方向、同站名的104路、108路站台,也有着310米的距离。“很多看病的老人腿脚都不利索,下了车还要呼哧带喘地走小半站地。我们希望这个站的位置能调一调,离医院大门和路口近一些。”一位乘客说。
现象三一个公交站冒出俩站名
在通州、顺义、昌平等地,市民除了能搭乘北京公交集团开通的市郊线路,还可以选择地区内企业经营的区域公交线路。不过,这些区域的许多公交站却存在着“一站多名”的现象。
“上次我坐805路去果园地铁站,到站时公交报站竟然报的是‘日光清城’,等车开出了站才发现,这果园地铁站不就在旁边吗?”郭女士说,由于公交车已经开出,自己只能多坐一站,到果园环岛西下车之后,又往回走了500米,才回到了果园地铁站。
郭女士所说的公交站了解到,这座车站竖立着两个站牌,站牌顶端的站名是“日光清城”,但每条线路的信息牌上写着不同的站名。其中668路、805路、快速直达专线166路等站名是“日光清城”,而通10路、通11路、通68路等站名为“城铁果园站”。
“城铁果园站”站名来源于附近的地铁站,“日光清城”则是车站对过一个小区的名字。“虽说现在大家都用手机导航找路,不容易出问题,但很多人上下车还是要靠听报站。如果不熟悉这里,跟他说日光清城,可能就找不到路了。”
在顺义区,某些公交站也存在着一站多名的现象。“像是乔波滑雪场门口的公交站,顺字头的线路,如顺14路、顺21路、顺27路,都叫乔波滑雪场,而公交集团的856路,就管这站叫西丰乐北口。”家住牛栏山镇的何先生介绍,牛栏山周边许多站点都存在着这种现象,比如龙湖别墅站,市区的公交就叫恒华街站。“市区公交线路一个站名,顺义公交一个站名。本地人还分得清,不熟悉的人就容易搞混。”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李博,发布时间2020年7月03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