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地名文化之根故乡之源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8-28 阅读:695 次
来源:地名世界
城镇化的进程中,与村庄一起消逝的,还有它们的名字。根据2014年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会议发布的数据,自1986年以来.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被弃。新地名涌现、老旧地名消失以及地名变更的现象频频发生。
当新的地标不断涌现.一些古老的乡镇和村庄不复存在,那些与之相关的地名文化该如何保护?那绵延千年的乡土风情又将如何维系?
2015年9月23曰.由浙江省民政厅牵头举行的“寻梦乡愁一一浙江地名文化之旅”采凤活动在衢州启动,来自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及媒体的数十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了这次采凤,记录下省内多个历史文化古村背后的地名故事。
南孔圣地,开启寻根之旅
衢州西高速公路出口处一块刻有“南孔圣地”大型景观石随即映入眼帘,宣告我们已经进入800 多年前,由孔子第48代嫡长孙孔端友携族人南渡后所定居的这片热土。
这里之所以称作“南孔圣地”是因为想要把南孔作为衢州的代名词, 让人一看到这个词就想到衢州.想到 儒学是这里的主流文化。在衢州,除了孔庙与祭孔大典外.一些散溶于各地、与孔姓密切相关的地名.尤其能够反映特定时代的历史情况。
例如.柯城的孔家村、衢江的孔家山自然村.这些地名既带着村民对于祖先身份的认同感与荣耀感,同时也反映出其后人迁徙聚居的历史脉络。也正是孔氏后裔的到来, 才使得诗书礼乐、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逐渐在江南地区盛行,守仁孝、重礼仪的好风气也由此形成。
地名故事,承载历史变迁
地名故事.既可以是某个地名背后所蕴藏的神话传说,也可以是对于名字本身的字意推敲及语言学阐释。在省区划地名学会副会长、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工作室主任王建富看来,了解每个地名词语的变迁.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史为鉴,思量当下,才是研究地名文化、讲述地名故事最有意义的地方。他讲述了他的第二故乡一一舟山地名的历史变迁。
秦汉以前,舟山只是东海中的一个无名小岛,唐代时才首次被命名为“翁山县” 。“翁”是对“仙翁”的简称,源于当地居民对秦朝炼丹术的美称。到了1073年,北宋宰相王安石又提出将舟山重新命名为“昌国”县。
“一个当时仅有几千人口的小岛,何以能够昌国?王安石用寥寥数语就回应了其他人的质疑。他认为,舟山‘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可以昌壮国势焉 ’,就这样将建县问题上升 到保护海上丝路安全和国家富强的战略高度。”王建富说.直到现在,“昌国”这个地名仍然作为定海区的一个街道名,存在于舟山的行政区划里,以这样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铭记着舟山人的家国历史。
齐抓共举,留住乡情乡愁
根据浙江省民政部门的统计.目前全省初步符合国家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的地名文化遗严总共有727处.其中干年古城(都)7个、千军古县38个、千年古镇110个、千年古村329个。这与全省1300多个乡镇(街道)、近3万个村的总量对比,仍属稀缺资源。对那些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地名及其相关古镇、古村的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本文是此篇文章的部分节选。)
【来源:中国地名作者:牛金平2015年第11期】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