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简称秦,那“秦”字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11-12 阅读:3291 次
来源:今日头条
原创 牛汝辰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接收周朝在关中的领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禾部•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声。一曰秦,禾名。”清段玉裁《注》:“地宜禾者,说字形所以从禾从舂也。
《(周礼)职方氏》曰:雍州谷宜黍稷;岂秦谷独宜禾与?……此字不以舂禾会意为本义,以地名为本义者,通人所传如是也。(秦禾名)此别一义。”
据《说文》,秦为禾部字,以禾作意符,可见“禾名”应该是秦字本义。后世学者也有意识到这点的,如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直改《说文》原意为:“秦,禾名,从禾,从舂声,会意。”
然而“秦”这种密植丛生的禾又是什么呢?按禾,一通指一切成熟的谷类,一专指某一种谷类。作为专指,稷是最普遍最著名的一种禾,古书中禾、稷不并举即是绝好的证明。作为通指,禾是谷子的大名,所以一切谷科的别种,字都从禾。
以此,“秦”是一种谷类,它区别于其他谷类的特征,则在于密植丛生与谷穗朝天。“秦”这种密植丛生、谷穗朝天的禾又是什么植物呢?现代学者雒江生认为就是现在民间叫作“草谷”的谷子。
这种谷子,在西北地区还有小量种植的。种植的方式与用途是,撒谷子下种,不间苗,也不锄草,让其密植丛生,到了秋天成熟后,不摘掉谷穗,连同谷草一起收割回来,铡成草节喂养耕畜。或者晒干储存到冬季,耕畜吃不上青草的时候,再铡碎饲养耕畜过冬。由于这种谷子是专为饲草而种的,所以叫“草谷”……又因为它的谷穗长得细长,有些像猫尾……所以也叫“猫尾谷”。
本文开始提到的非子,在周朝的角色也是个类似“弼马温”的小官。非子是秦人最早受封为附庸者,附庸就是周王室分封的小国,分封的时间在公元前9世纪初。非子以后才开始真正的“秦”史,非子以前则多出于传说。非子凭着养马的功劳凭而被封为附庸。非子特别擅长养马,他养的马不仅膘肥体壮,而且繁殖率高。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骑兵就仿佛现代战争中的机械化部队,这对于周朝保卫疆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周孝王专门封给非子一块土地(秦谷),作为奖赏。
总之,“秦”字因封赏给非子的地方种植被称为“秦”的用于饲养马匹的密植谷物而得名秦谷,统治区域被称为秦地,建国后被称为秦国,当地人被称为秦人,后来的地方戏剧被称为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