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60033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台湾”这一名称由来,你真的知道吗?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11-25 阅读:1141 次

来源:特色文苑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不过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那么,你知道“台湾”以前叫什么吗?“台湾”这一名称又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很多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岛夷

台湾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名称,可以追溯到《尚书·禹贡》的“岛夷”时期。

《尚书·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其意为:东南海岛上有夷人,穿着锦服,用竹器装着缀有亮贝的布料,带着橘柚特产,受旨命前来进贡,他们沿着长江大海,到达淮水泗水。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学家论证,这个“岛夷”就是指台湾。“岛夷”,就是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夷州

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有以下这样的一段叙述:

(黄龙)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数千人还。

亶洲是海南岛,孙权的将士没有去成;夷就是台湾,黄龙二年(230年)春,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征夷洲,得夷洲数千人还。这是中国历史上大陆汉人首次开辟台湾的军事行动,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太守沈莹把这次随军行动所见所闻记录成《临海水土志》。书中记载:“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张。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这里所说的“夷州”,位在临海郡东南方二千里的海上,三国时代的一里约为现在的0.4公里,所以“去郡二千里”即是距离临海郡(今浙江台州)约八百公里的台湾南部。

沈莹书中描述夷州的地形地貌、气候、物产、住民的生活习俗等,与近代以前台湾早期住民极为相似。三国东吴孙权军队的这次海外行动和实地见闻,揭开了大陆汉人出海远洋的探险之旅,台湾这个海岛夷洲不再神秘莫测。

琉球

台湾岛在古代一段时间内曾被称为流求、琉求、琉球或“小琉球”,然而早期的称呼不明确,意义在琉球群岛和台湾岛间摇摆。至今学界仍无定论。

文献记载:六世纪中后期,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今钓鱼岛西南170公里)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唐朝编纂隋书时,为避帝王龙讳,将该地更名为流求。至朱元璋时期,将该地美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

台湾

1684年清廷在台湾设台湾府,“台湾”自此开始成为全岛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而关于“台湾”一词的起源跟荷兰人有关。

1624年9月荷兰人登岛抵达现今台南市安平区,次年开设商馆,并用十年时间修筑热兰遮城,此地成为荷兰人占据台湾的首府之地和商业中心,也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

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

“台湾”这一名称,在见诸官方文献前,就已经在民间使用。清季麒光《蓉州文稿》载,万历间(1573—1615),“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郑芝龙附之,始称台湾”。而台湾之称呼最早见于官方文献是在明崇祯八年(1635年)何楷、王家颜等人的奏疏之中:“今欲靖寇氛,非墟其窟不可。其窟维何?台湾是也。”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荷兰人普罗文蒂亚城改为东都明京,并设一府二县,即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1664年其子郑经把东都改称东宁,并撤县改州。

1684年施琅《陈台湾弃留利害疏》:“窃照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离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遥。……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康熙帝谕旨曰:“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下诏决定把台湾并入大清版图,并设立一府三县,即台湾府,所属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福建省。大名鼎鼎的“台湾”作为行政地区名称,在康熙王朝一统江山的凯歌中走上中国历史舞台。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