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最美地名故事--都匀文峰塔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12-31 阅读:1443 次
来源:地名世界
目 录
壹:黔南最美地名故事--都匀文峰塔
贰:访贵州省民政厅厅长彭旻:以独特视角展示贵州地名文化
壹:黔南最美地名故事--都匀文峰塔
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为五层木塔,直指文曲星,寓意文星下界。说来也巧,也就是木塔建成8年后的公元1580年,都匀人士陈尚象中庚辰科进士,三甲二百三十五名,开了天河。紧接着就有了扶纲、涂宏猷2位进士。到了大清帝国,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壬辰科刘蛟到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甲戌科朱毓崧,162年间,又有19人考取进士,其中成绩最好的就是字子俊、号莲生的陶廷杰。
陶廷杰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拔贡,次年甲戌科进士,二甲二十五名。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西主考官、广东学使、湖广道监察御史、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这是迄今为止都匀籍唯一的正部级实职领导)。
嘉庆二十五年,秉性刚直,为官清廉的陶廷杰退休回家。“人之论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根深蒂固的中庸思想,低调做人。史册记下任巡抚治下的陕西“尤弊绝风清,纲纪为之一肃,人不敢干以非礼”的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流芳百世的忠臣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陶廷杰毕生记得的家训:“离人之道,品为上,次次之。世所称文人学士,谈风雅则有余,考行谊则不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要当有可信天性聪慧耳。昔范文正公(范仲淹)为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汝曹有志,其当勉旌”。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塔被洪水冲毁后,时任大清帝国甘肃按察使的陶廷杰闻讯,慷慨解囊,捐赠一千两银子。地方官员、乡绅、百姓无不为之动容,又捐两千两银子,一鼓作气,建成了现在的七级石塔。石塔为7层六面体,高33m,径心9.5m,塔顶冠一钢质塔刹,各层密檐外伸翘起,中部六面中心有浮雕纹饰,象征吉祥,塔基为青石构筑平台,四周精雕石栏。陶廷杰亲自书写《重修文峰塔》记,至今仍立在塔东面,这一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文峰塔结构精美,造型古朴庄重,远看似宝剑直插云霄,近观若神笔描绘大地,号称“贵州第一塔”。1985年被列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都匀市最重要的地标建筑。
来源:黔南民政;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5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联系。
贰:访贵州省民政厅厅长彭旻:
以独特视角展示贵州地名文化
地名,是人类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也是寄托乡愁的物质载体。历时4年详备的地名普查,让贵州基本查清全省地名的总体情况。如何将这些普查资源利用起来,传承好贵州丰富的地名文化,笔者专访了省民政厅厅长彭旻。
省民政厅厅长彭旻说,目前,贵州省各地普遍建立了地名规范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对不规范地名的清理整顿力度,并初见成效。
谈到贵州地名文化建设工作时,彭旻表示,贵州不仅严格按照地名普查规范要求完成普查任务,还高度重视地名普查成果的转化工作。两年来,省地名编纂委员会编纂了《贵州省标准地名录》《贵州省标准地名图集》《贵州省标准地名词典》《贵州省标准地名志》和贵州红色地名、少数民族语地名、旅游地名故事丛书等地名类文化书刊,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地名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取得的成果,系统、直观、准确地展示贵州省地名的标准名称、位置、相互关系、演化变迁及区域分布特征等。以丰富的视野、独特的角度展示了地名及地名文化。同时,在信息发达快捷的今天,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地名信息的需求,省民政厅还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取得的成果,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了“中国·贵州地名信息库”,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不断提高地名管理信息化水平。
彭旻表示,省地名编纂委员会编纂的贵州省标准地名“图录典志”丛书,记录了贵州省历史文化精髓,升华了地名普查成果,是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时代性、权威性工具书。不仅便于人们从一个独特视角了解贵州旖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为研究贵州民族史、文化史、经济史、军事史提供重要依据,对推动全省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起着标杆作用,对加强省内外交流合作起到宣传作用。
来源:贵州日报;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8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联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