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中的社会与文化心理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1-06 阅读:1500 次
来源:地名世界
地名作为命名活动的一种,指的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本文采用字频分析法,以字为基本单位,对地名命名过程中用字偏好进行分析,研究我国地名的命名特点及其中的社会与文化心理。本文所用地名资料,出自贾文毓等(2005)主编的《中国地名辞源》和网络。对全国3218个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地名进行字频分析,选取过程中,排除地名中的市、县、州、旗等表示行政级别以及少数民族地名翻译成汉语中后的“尓”等无汉语意义的字,共筛选出字频最高的20个字。
字频分析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字是:阳(108)、山(103)、安(96)、江(88)、南(86)、宁(75)、平(69)、东(53)、河(52)、西(49)、新(47)、海(41)、昌(39)、水(39)、川(38)、武(36)、德(35)、大(34)、兴(34),可将其分为自然地貌(山、川、江、河、水、海),地理方位(东、西、南、阳),美好祝愿(平、安、宁、昌、发、新)和优良品质(武、德、大)四类。
一、自然地貌
以自然地貌命名的地名出现频率最高,不仅有山川江河湖海等熟悉的地貌名称,还有丘源坪坝等等许多不熟悉的地貌名称。以自然地貌命名,既反映了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多样,也反映了在命名过程中人们对地名直观性与信息性的偏好。而且由于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最直观的地貌特点命名相对简单易行。同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自然地貌始终是人们日常活动中的重要影响与限制因素。
二、地理方位
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地名占比也很高,例如熟悉的“东、西、南、北”,在古代汉语中山南水北谓之阳,反之谓之阴,所以“阴”与“阳”也表示地理方位,此外表示地理方位的还有“高”“低”“上”“中”“下”“临”等。韩光辉(1991)曾指出地名是各种地理实体的指代符号,按照人类认识的顺序,人类首先接触并逐渐认识与识别的当是他们周围的具体地理实体,而随着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类对更多地理实体的观察和了解,所以在向周围外部认识的过程中会选择以方位名词来指示加以区别。
古人选择的居住地大多依山傍水,对地理实体的命名除了选择特定的自然地貌外还会结合地理位置,这体现出人们在地名命名过程中的准确性要求,即地名要能够准确表达地理方位与自然地貌特征等多方面信息。
三、美好祝愿
地名中的美好祝愿主要包括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两种。表达地区政治稳定祝愿的字主要有“安”“宁”“平”“定”等。在古代,我国处于中原地区,四周强敌环伺,边境常年烽火不断,所以在命名过程中,相比中心地区,人们更希望周边安宁平定,少生战乱。在“安”“宁”“平”“定”等字词前加方位或地区(如东南西北),表达了该地区安宁的祝福,如西安与西宁,意指西部安宁;北京旧称“北平”,有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康定,有康地安定之意。
另一方面,表达经济社会发展祝愿的字主要有“丰”、“富”“兴”“隆”“昌”“新”等。地名中含“丰”“富”体现出人民对居住地物产丰富、生活富足的美好祝愿。由于对物产的需求是农耕社会中人们最重要,也是维持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所以这类地名随处可见,尤其是行政级别较低的乡与村。“兴”、“隆”、“昌”、“新”等字词,相对于“丰”“富”更加抽象一些,表达了人们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勾勒出一幅兴旺昌盛、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上述两种类型的祝愿处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即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地名命名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祝愿属于第一层次——生理需求,丰富物资保障生活,是最基本的需求。地名命名中地区政治稳定的祝愿属于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地区稳定人民安定,是较高一层次的需求。
四、优良品质
类似于人名,地名中也有很多表达优良品质的字词,如“武”“德”,及“文”“雅”“仁”“博”等。我国有崇文尚武的传统,所以地名中会出现大量“文”和“武”,例如崇文、彰武等。成语“文武全才”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人能力的认识,认为文与武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在地名中被频繁使用,以表达对此种能力的崇尚与向往。
同时,很多表达优良品质的字词也和表达美好祝愿的字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如兴文、武隆等。除“文”“武”这些代表能力的字词外,也有对人格美德的形容,例如“仁”“德”等,和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相符。地名中频繁使用儒家文化精髓的字词,便说明了地名的命名过程也是文化表达的过程,反映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
通过字频分析发现,地名命名过程表现出了人们对直观性的偏好,以及对信息准确性的要求。此外,还发现我国地名大量使用表达美好祝愿与优良品质的字词,反映了人们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对于优良品质的崇尚与向往,这些都反映了特定地理与历史条件下,国人的社会与文化心理。除上述四类字词外,出现频率较多的还有与资源物产、颜色与数字等字词。
地名中出现较多的还有表示资源与物产的字词,突出了物产的重要性,如 “金昌”“铁岭”“盐城”等;还有用颜色命名的地名,如“赤峰”“青州”等,大都是出自自然地理特点或者部分与民族宗教相关;此外,以数字命名的地名,多与自然地貌有关,如“双流”“三沙”等。
【来源:中国地名作者:施利民
2020年第08期】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