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160600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学术探讨

济源、济宁、济南、济阳都和济水有关,济水到哪儿去了呢?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2-01 阅读:1509 次

来源:百度网

说起山东的省会泉城济南,这座因泉水而闻名的网红城市,大家对于济南的泉水自然是津津乐道,而对于济南之名的由来或许没有太多的关注。


济南的名字其实是来自“济水之南”,汉代时源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是贯穿济南而过的,在今济南主城区西北隔河而望有一个县成为济阳,也因位于济水之阳而得名。那么是不是济水就是黄河呢?如果是,那么被称为济水之源的河南济源又是怎么回事?明明黄河的源头在昆仑之巅。

济水——四渎之一

论说济水在哪里还要从古代的五岳四渎说起。

五岳和四渎是古代帝王祭祀的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至今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于四渎“江河淮济”有些人还有点陌生。在《史记·殷本纪》中有载:“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它们分别指的就是长江、济水、淮河和黄河这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到了唐代称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济水就是四渎中的北渎。


济水在《禹贡》中有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菏泽,古泽名),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它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的王屋山,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济水“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它流经河南、河北和山东全境,沿途经菏水、汶水注入,最后注入渤海。

济水的变迁和消失

历史的风雨是残酷和无情的,沧桑烟云,济水如今已经从地图上消失,而它从四渎到泯没是和黄河分不开的。


源自青藏高原的黄河之水携带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滚滚而下,它滋润了华夏丰沃的土地,也孕育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但同时也因为泛滥让无数人饱受其害。

黄河从黄土高原携裹着泥沙不断地对下游造成冲击,也改变着下游的河道,而济水亦如此,曾经孕育了大野泽(今山东菏泽、济宁一带)、八百里水泊的(今东平湖一代)济水不断的因黄河泛滥而淤积改道。


有史料可查在东晋时期,济水上游至大野泽(今菏泽巨野一代)就已经淤积不见,而后又有多次黄河充溢淤积,于是再后来大野泽至汶水一段也慢慢消失不见,而独留汶水注入东平湖。就这样,原来的河道也难以再寻踪迹。


如今如果非要找到济水故道,则只能说汶水下游的大清河、黄河下游入海段以及发源于济南的小清河则都和济水相关,只是黄河之水滔滔,历史上改道常见,小清河河道和济水故道更相近。

济水文化遗存

济水作为古代帝王祭祀的四渎之一,在济水流域哺育了千秋万代炎黄子孙,同样也孕育出仰韶、大汶口、龙山、岳石等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济水湮灭如斯,但济水的文化遗存却一直灿烂如斯。


如今当我们行走在古济水流域的土地上,仍然会发现许多因济水而命名的城市,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济水之源——河南济源,大野泽——山东巨野,济水安宁——山东济宁,济水之阳——济阳,济水之南——济南等等。


有人说,济水已逝,确实,地理上的济水已经不见,但因济水而来的文化和文明,在这些城市和古遗迹中依然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着不朽的光辉,不因历史流转而泯没。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