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长江历史图谱》 感受浩瀚万里山河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2-26 阅读:473 次
来源:地名世界
目 录
壹:翻阅《长江历史图谱》 感受浩瀚万里山河
贰:东莞地名故事:建设美丽幸福村居 旧村焕新颜
壹:翻阅《长江历史图谱》
感受浩瀚万里山河
在中国地图上,长江、黄河自西向东,穿越大半个中国,在东方流入大海。它们的轨迹,构成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有方志记载的长江历史,约2500年;与人类文明相伴的长江历史,约7000年;而长江自身,已存在了逾一亿年。那么,长江自古至今,究竟是什么样子?梳理它的形态,能为当下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怎样的启示?”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左健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近日,一部从近2000种舆地、政书、地方志等古代文献中选编出来的《长江历史图谱》,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咫尺之内 纵横万里
长江全长6380多公里,沿岸距今1.8万年的稻作文明已初现中华文明的曙光。此后巴蜀、荆楚、吴越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交相辉映。唐以后,江南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与文化重镇。至今,长江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如此广袤的时空,如何呈现?
“《图谱》共设七卷,以长江河道、长江口变迁、江防、沿江名胜四个方面,呈现长江的古今之变。”图谱执行主编张乃格介绍到。卷一至卷三为“河道板块”,分别为《长江总图》《上中游大江图》《下游大江图》。
“卷一收录的明代章潢的《万里长江图》,是古代地理学家勾勒长江流域内容最全面、存世时间较早的舆图,洋洋洒洒占据了24个‘筒子页’,长江浩浩汤汤之走势,尽在眼前。卷二收录的《岷山图》《金沙江江源图》《巫山段大江图》《湖口段大江图》,所绘山河,或形似斧劈,或细若游丝,山水交融、别开天地。卷三《明江阴段大江图》,展现的为沿江城镇,河网密布,繁荣而昌盛。”张乃格谈论着编辑整理过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图片。
卷四《长江口图》、卷五《沧海桑田图》则为“生态板块”,遴选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展现长江古今生态演变。
“长江江岸坍涨不定,岸边生态极容易受到人类的活动影响,发生改变。以白鹭洲为例,图谱里收录的《南唐江宁府段大江图》显示,唐代时它还是水中的一处沙洲,如今已全部变为陆地,成为南京市内的一处公园。将历代长江生态图貌整理成册,一是为探寻长江独特生态系统究竟是何等模样。二是为了警示我们,要保护好长江的自然生态。”张乃格说。
方志,在古代属于政书。方志里的地图,在古代属军事与政治资源。大到治一国,小到理一县,都需要通过“图志”,来掌握地形的险易、人口的多寡、物产的丰瘠。因此,根据方志特征,设卷六《江防图》,也是图谱应有之义。
“刘邦入咸阳,萧何在第一时间搜寻亡秦图籍。荆轲刺秦,假意向秦王献督亢之图,都是这个道理。”为了说明“图志”的作用,张乃格说了这两个小故事。
卷七则为《沿江风情图》。《狮子山图》《幕府山图》《燕子矶图》等图,船只点点、碧波万顷,尽显山河壮美。
“126幅、220余个筒子页的长江舆图,都来自古代典籍。其中既有像明代《图书编》、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这样的类书,也有像《江南经略》这样的兵书,更多的是来自长江流经各省的通志及其所属府州县志。”凤凰出版社编辑崔广洲介绍到。
青灯黄卷 孜孜以求
打开图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达10米的《江山万里图》。画面西起西蜀、东至东吴,烟波浩渺、层峦叠嶂。
“这是南宋赵黻所绘。他的《江山万里图》,是现存最早有关长江的水墨画卷,也是古代长江题材绘画中的杰作。历代收藏家、鉴赏家题诗作跋,乾隆、嘉庆等皇帝无不视之为拱璧。”张乃格说。
但这一“现存最早”,收录进图谱却殊为不易。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最初,张乃格顾虑以故宫博物院宋代画作底本费用较高,打算购买网络版的《江山万里图》作为底本,价格便宜,试印出来后效果也不错。
“但经仔细辨认,网络版的《江山万里图》实为仿作。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是国家战略,使用赝品入书,有损于国家战略的权威性。”左健伟认为。
于是江苏省方志办辗转联系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得知我们在编这套图谱,四处找图不容易,给了我们大力支持。还未等我们正式签订协议,就破例先行提供了高清大图电子版。”左健伟回顾。“深闺”中的江山图,得以通过出版的方式,再次“面世”。
从近2000种舆地、政书、方志中,选择最为恰当的图片,辑录成册,是一件需要学术功底的活,也是一项体力活,需要经历三个绕不开的步骤:一是普选,凡长江沿线有关的舆地图、名胜图,尽可能系统搜集,从中选有代表性的图片。二是根据全书编纂大纲,兼顾上中下游地区的平衡性,形成选目。三是根据选目,选用古籍原书作底本,进行高清晰度扫描。
从早枯坐到晚,青灯黄卷,爬梳剔抉。左健伟深谙方志整理人员的艰辛。“选编初期,我在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正值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南京图书馆特事特办,允许我入馆。偌大的历史文献部,只有我一个人。翻书的声音,能传遍半层楼。”张乃格说。
整理典籍,是一项安安静静的事。存史资政 化育新风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了社会经济大系统,更孕育了无数的文明。
“只是着眼于过去,并非图谱的本义。”左健伟说。
七卷本《长江历史图谱》,将上、中、下游视为一个整体,全面盘点整理长江古今的航道、港口、地形、风貌变迁,尤其是生态图景部分,从流域的系统性出发,努力展示各个时期长江的“原始风貌”,对各地互动协作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具有启迪意义。“《长江历史图谱》是首次辑录志书类书中的长江舆图,经过精挑细择,其中反映的流域历史、区划疆界、风物名胜,是对长江文脉的仔细梳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此书的面世,正当长江经济带推行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之际,其存史资政的现实意义,也无可置疑。”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程章灿认为。
图谱在编纂形式上,仿照古代图志体例,各卷前为图,图下注明出处,卷后附有图说。在卷五《古金山四面图》一图后,除了说明“金山”的古今地名、地理范围之别外,还附有唐代张祜“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等诗句。这些诗句,拓展了图的文化内涵。
宋代的郑樵在《通志·图谱略》里说:“若欲成天下之事业,未有无图谱而行于世者。”
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9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联系。
贰:东莞地名故事:
建设美丽幸福村居 旧村焕新颜
近年来,道滘金牛坊以建设美丽幸福村居为契机,使旧村焕发新颜值,同时美化村居的成果也惠及了更多市民。
金牛坊自然村位于道滘镇中心区,以前该村名叫“留路”。据史书记载,明朝末年张家玉在道滘抗清,清兵攻陷道滘后,故意在村前点亮灯笼火把,不留守卫,却偏在村后黑暗处派重兵把守伏击突围的抗清义士和逃难的村民,“留路”这个地名因此而来。道滘镇文广中心顾问叶康发:“这个地名本来就是留路,留下一条路,后期年代久远,留路留路这个名字就不好听。那些人就说,牛是农家的一个宝贝,我们道滘话留牛两个音分不出的,所以变成这里的人就说,既然是牛,当然是一只很出名很名贵的牛,所以就叫金牛,以后发展成金牛坊。”
到了清初,金牛坊属东莞县延福乡第十三都,之后几经变迁,1999年至今属道滘镇北永行政村。一直以来,该村十分注重村容村貌建设,着力为村民打造宜居环境。
来到水乡,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品尝地道水乡美食。过去,逢年过节,水乡人家家户户都会动手做油角、蛋散、糖环等美食。金牛坊也是以水乡美食为突破口,带头传承和创新道滘美食文化精华,同时融合乡村旅游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东莞要闻;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8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联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