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大会》对地方文化的传播及价值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4-27 阅读:1196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
摘要:中国地名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不仅涉及知识非常丰富,而且产生影响极其深远。针对现如今各类综艺节目争相斗艳的市场环境,为了让社会群众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大力宣传地方文化,中央广播电台与民政部在合作探讨的基础上拍摄出了首档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本文主要从当前地方文化宣传情况入手,依据《中国地名大会》节目播放产生的影响,研究其对地方文化的传播及价值,并提出具体且有效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中国地名大会》;地方文化;传播;价值;新媒体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宣传民族文化,增强群众的民族意识,中央广播电台、民政部等多个部门在沟通探讨下创建了新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地名大会》。
节目内容会从民间习俗、历史文化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入手解析我国各地文化内容,并充分体现隐藏在历史舞台之下的美丽风光。了解节目内容及实施情况可知,从播放初期开始到最后结束,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基层群众都受其影响,开始从多角度观察地方文化,并根据自身理解深入研究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现阶段,不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是《中国成语大会》等由央视主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从开播到结束都能吸引大批量观众,且节目效果、语言应用等都可以成为话题热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群众在追求基本需求的同时开始注重精神需求,如了解养育自己的故乡、学习即将消失的文化和技术等,这样不仅能加快实践经济发展速度,而且可以促进各行企业的创新与优化;另一方面央视合作拍摄的《中国地名大会》在基于文化知识专业性的基础上,要运用全民参与的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促使群众对《中国地名大会》产生观看兴趣的同时,加深对形成民族自豪感。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想增强我国文化底蕴,丰富我国文化内涵,可以从《中国地名大会》入手,提升对地方文化的传播,明确其拥有的价值。
二、《中国地名大会》
对地方文化的传播
(一)依据地名感受语言优势
从本质上讲,地名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不仅浓缩了上千年的中华文化,而且代表着所处地区的历史传承。以现如今的四川省为例,它也简称为“蜀”,在《说文解字》中蜀表示“葵中蚕也”,再根据嘉宾们的介绍,“蜀”属于象形文字,就是养蚕的意思。
蜀字字形演变
了解四川省的历史发展轨迹可知,其被称为“蜀”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当地的养蚕业发展非常迅猛,且促进了纺织业的稳步前进。就像康震教授说的那样,上千年来,虽然语言和文字在形体上出现变化,但其核心内容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国各地地名可以充分展现出中华历史文明的前进变化,这对我们了解地方文化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二)依据地名传承文化基因
地名作为历史发展下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包含了大量的典故、习俗及地域特色,属于传承我国文化基因的主要载体。现阶段,央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对华夏文明及相关精神等进行深层探索与发掘,不仅能从多方面认识中国,而且可以掌握更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文化。由此可知,《中国地名大会》这一节目策划,不管是选题还是内容设计等都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且在主持人、选手、嘉宾及观众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地名的独特性和有趣性,这样既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又在社会经济革新发展中奠定了主流文化的重要地位,以此引导当前社会下的各类群体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三)依据地名形成情感共鸣
在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的过程中,虽然很多人受内外环境因素的限制选择出国或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外地发展,但对故乡的爱慕和思念之情并没有因此而降低,相反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回乡,并希望在积极参与国家政府支持的城乡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帮助自己的故土更快发展。了解《中国地名大会》这一节目可知,每一期探讨的地名都非常有深意,不仅拥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且其中涉及到的地域文化、民间习俗等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这对青年化越发严重的社会环境而言,不管是其他地区还是当地居民都能进行一次非常好的文化教育与宣传。
与此同时,随着节目影响范围的扩大,相关地名知识的传播逐渐增强了民众对故乡的依赖情感,调动了他们的爱国意识,这样有助于每位居民在享受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明确认识到祖国和家乡对我们的支持与鼓励,进而促使地方文化在不断创新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全方位传播。
(四)依据地名促进时代发展
地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换句话来说,地名文化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轨迹,如民族迁移、环境改变等,是非常关键的民族文化遗产。因此,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地名的革新速度也在加快,新名字的产生促使旧名字消失,这一过程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充分体现了当地生活水平的变化。现如今,民众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开始更为注重精神文化的满足,在这一背景下地名文化的影响力得到了凸显。近5年来,我国针对各地地名进行普查工作,其中包含地名有一千三百二十多万个,涉及范围有国家省市县共四级。光明日报根据“寻找最美地名”的征集活动不仅面向全世界宣传了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而且让更多的人看到和讲述人与故乡那不可割舍的情感,促使刚步入社会或才学习文化的青年和青少年在正确历史文化的引导下形成文化保护与传播意识。
(五)依据地名规范保护文化
在二十世纪末期,联合国就曾针对地名文化的保护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我国根据自身文化底蕴和发展趋势,也随之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并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样不仅能提升地名文化保护水平,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重视地名文化传播工作。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在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在受其他国家文化影响。此时社会出现两极反转,有的人选择融合国外文化,而有的人继续宣传本土文化。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际合作发展水平的提升,文化交融将成为必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在其他国家文化中脱颖而出,绝不能向着随意化和低俗化的方向发展,不要过度追求创新和新奇,这样不仅影响历史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而且会降低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致使文化传承失去延续。因此,针对各地地名文化进行有效保护至关重要。例如,地名故意难懂或存在封建迷信等含义时,必须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规范管理地名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地名文化。
三、《中国地名大会》
的应用价值
(一)节目具有专业性和大众化
由于大部分地名的专业性较强,很少有人听过或理解过,因此将它们转化为多个有趣且简易的文化故事,不仅能吸引民众目光,而且可以加快传播效率,促使世界其他国家了解更多中华文化。在设计《中国地名大会》这一节目时,工作人员充分融合了内容与形式,让观众在享受文化乐趣的同时学习更多知识。
了解参加选手可知,节目为保障观众观看效果和文化传播影响力,所选选手来自于各个地方和不同行业,年龄上也有一定差距。节目设计初期就提出,要从平凡人入手发掘不平凡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大量从事基层工作的员工,如街道办事处、博物馆讲解员以及售票员等,他们与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缩小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而且可以让观众认识到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除此之外,为了更好讲述地名故事,节目特邀了一批既是出题人又是文化传承者的“地名达人”。
通过在节目中充分展现出题人与地名文化之间的联系,向观众讲述一个又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人物故事,有助于他们更快接受各地文化知识,并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这种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在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
(二)节目融合了竞争性和娱乐性
节目在安排赛制时,不仅没注重竞赛的娱乐性,而且没强调过程的激烈性,相反在有效融合两者的基础上,为观众呈现了全新的节目效果。一方面,通过设计五大环节,现场选手在“闯关”和“淘汰”答题模式下接受层层选拔;另一方面,为了提升节目的娱乐性,工作人员增加了主持人、选手和嘉宾之间的互动环节,这样能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地名文化交流中。例如,在节目第十期介绍歌曲《南泥湾》背后的故事时,鲁健和两位嘉宾就共同演唱了这一首老歌,现场氛围不仅得到了活跃,而且勾起了很多人对故乡以及歌曲所处时代的美好回忆。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融合年轻人的心理,节目组还将“五岳”设计成新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数字化技术创造出新文化《五岳群英传》,以此运用“主人公”的角度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年轻群体,而且可以增强地方文化传播范围,提升文化宣传的创造性。
(三)节目实现多平台共享互动
媒介融合作为新时代下媒体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优化电视节目的宣传效果得到。《中国地名大会》在融合多种媒体的基础上,不管是节目互动还是视频展现等都充分借鉴了新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例如,在节目播出的同时,电视屏幕上会显示一个二维码,观众可以通过扫一扫与现场选手一样进行答题竞赛,不仅能分享让好友参与其中,而且可以在线咨询寻找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节目还运用了新媒体宣传手段,如在微博、微信及抖音等平台提前上传精彩片段,促使观众在了解节目内容的基础上,对后续节目播出产生期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创新而言至关重要,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回忆和了解以往地方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对未来建设工作进行改善。因此,不管是社会还是基层群众都要加强对地方文化的认识,注重从多角度入手进行深层探索与分析,以此在传承地方文化的同时,提高我国国民文化素养。
来源:《传媒论坛》2021年第4卷
作者:梁棋淇
选稿:佘本金
图片:网络
编辑:郭娟
校对:孙欣仪
责任编辑:刘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