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农村聚落名研究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7-20 阅读:855 次
来源: 江西地名研究
地名是特定的地域之名,是由于人类命名或约定俗成的语言代号,它用以识别地理实体的方位、范围、形状和特征。地名作为专名的一种,与一般语词不同,是具体的、个体的名称。不同地域、不同民系或民族,由于生活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形态、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以及语言的不同,造成了地名的冠名方式及文化内涵的差异,各具地方特色。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地物、聚落(城镇聚落和农村聚落)和行政区划等。本文主要探讨赣南农村聚落名,含片村、村、自然村和圩市。赣南农村聚落名是赣南人生产生活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当然,赣南的主要居民为客家人,赣南农村聚落名保留了客家人生活变化的记录,记载了客家人的某些特质。本文主要依据赣南18个县市地名志的农村居民点部分,对赣南农村聚落名的用字情况进行统计归纳(南康、宁都、龙南、安远、定南是详细统计,其余为抽样统计),从而探讨其文化特征。
一、赣南农村聚落名的用字情况
1、通名的类型
赣南大部分地方山脉丘陵逶迤,河川沟壑纵横,山多不算高,水众不为大,地形地物复杂多变,众多的村落就分布在这山水环列中。地形的复杂给人们的命名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在通名中则表现为多样性。
赣南农村大部分都在山区,大量村落名就以他们居住地的山为参照物或直接用山名为村落名。赣南一般把山叫作“岭”、“山”, 二者使用上没什么区别,在村落名中出现频率大致相当。赣南普遍称“陡峭”的山为“(岐企、欺、琪)”,称较缓的山坡为“斜”,如岐岭(南康)、企厂下(龙南)、黄土斜(南康)、黄泥斜(宁都)等,其中宁都以“斜”入村落名的有59个。赣南其他常用的与山有关的通名有:
坑:两山之间的山谷地带。赣南以山为主,村民往往依山谷而居,大的“坑”有好几个自然村,成为片名,小的“坑”只有一两户人家,同一“坑”中的人们出入交往频繁,一般都认识,往往会说是“同一条坑的人”。南康北八乡以山地为主,其他地方的人称他们为“坑里人”,方言也被称为“坑声子”。具体情况为南康461个,宁都432个,石城223个,大余120个,龙南138个,赣州市郊206个,安远244个,全南105个,这8个县市加起来近2000个以“坑”为通名的村落名,名列村落通名之首。
坪:山中较平坦的地方。如大塘坪、大坪、下坪、丫岔坪(文中举例若没加以说明,则出自《南康地名志》1984年编)等。分布于赣南18个县市中,但在中心片较多。如赣州市郊就有200个左右以“坪”为村落通名的。
排:山坡。如珠沙排、桃树排、排上、下排子等。除三南、寻乌较少外,其他县市都有大量的以“排”为村落通名的。如宁都有284个,南康有105个,安远有61个。
嵊[in51](应、塖):指矮山或较陡峭的山。这在赣南各个地方都有,其中宁都分布较多,有43个村落名带“嵊”字。如牛牯嵊(南康)、竹高嵊(安远)、杨梅嵊(会昌)、嵊背(于都)、老虎嵊(信丰)、龙嵊头(瑞金)等。
岗:较低而平的山。岗上有树有田,农民可以在此生活。以“岗”为村落名通名排在本县村落通名前15位的有:南康48个,安远51个,全南38个。如桐木岗、横田岗、戽水岗(因岗上耕地常用人力戽水,故名)。
嶂:指高大如屏嶂的山。主要在安远、龙南、定南、全南、寻乌一带,如安远有35个、龙南有13个带“嶂”的村落名。但其他地方较少,南康地名志中只有一个“障背”。
:山的较高处。山里的路难走,常常就是“上下”,十分辛苦,不少人就住在山的较高处的小块平地上,赣南村落名含“”较多的有:石城40个,安远56个,宁都47个,龙南22个。
坳(垇)、窝:山窝。坳里一般有小块平地,有溪水,生活较方便,往往有人家居住。如菖蒲坳、茶叶、大窝、富足窝、石壁窝等。各个县市均较多这类地名。
迳[kan51]:狭长山谷或坑垄。宁都含“迳”的村落名有98个,另外,三南也较多。如龙南的迳口、凉伞迳,定南的中迳、乌迳等。中心片较少见这类地名。
磜(碛、碌)[tsai51]:溪涧断崖。主要流行于赣南的环形片,如石城以“磜”为名的地名就有43个,安远以“碛”为村落名的有37个,宁都以为村落名的有85个。
仚[hen51]:人坑不远处的较高平地。主要见于南康、上犹、崇义、赣县、大余等。其中南康含“仚”的村落名有40个,排在村落名通名的前20位。如雷公仚、黄泥仚、罗伯仚等。
[in51]:山地瘴气重,常常烟雾弥漫,人进入,有时衣裤皆湿,当地人称之为“”,定南有个地名叫“三拾把”,原称“衫湿坝”,反映的就是这种恶劣的气候环境,如南康白毛,另如上犹的杨梅,兴国的长岗、石磨。
有山就有水,人们生活的地方往往是依山傍水,村落居于水边,村名往往与水有关,有的直接用水域名为村名,如沙溪、乌溪,有的以水为参照物,如溪上、河背、江子口。赣南与水有关的村落名主要含“溪”、“江”、“水”、“塘”、“潭”、“湖”、“滩”、“坝”、“陂”、“湾”、“源(沅、元)”、“圳”、“河”、“枧(笕)”。其中“塘”最多,指池塘,如石塘、十八塘、井塘、洋塘、沙塘等。其次是:“坝”和“陂”。“坝”指河的冲积洲,坝子里土地平整而肥沃,是较理想的人居之地,如沙坝土、陂田坝、松江坝、坝子里、大塘坝、下坝等。“陂”指人工筑的或自然生成的拦水坝,如河陂、横陂头、陂上、陂头下、大石陂等。再次是“水”和“湖”、“源”,赣南的“湖”指水洼处,并非指真正的湖,“源”指水源处。
赣南以由为主,人们称旱地为“土”,水地为“田”,村名中含“土”、“地“的不多,含“田”的较多。在不同地段,田的大小不同又有不同的叫法。反映在村落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塅:山下稍微大的田段。如塅上、大陂塅、大水塅、塅里等。
垄(垅):较高的田、山丘下的田。垄田多为山坡上的梯田。如垄子上、黄竹垄、横垄、沙下垄等。
丘(坵):赣南称一畦田为“坵(丘)”。如禾场丘、埂丘、蛇丘、铜锣丘、四角丘等。
洞(峒):没有具体指什么样的田土,“洞”原为畲族的聚落名,这主要集中在三南,如全南有22个带“洞”的村落名,其他地方也有少量这种村落名。如方洞(龙南)、富田洞(定南)、罗洞、茶罗洞、毛栗洞、洞上等。
赣南很多村落以姓氏为名,这个姓氏往往是当地的开基姓或大姓。主要表现有:①姓+屋(+村):赣南大多数称房子为“屋”,宁都一带也有不少称“家”的,如卢屋村何屋村、幸屋、蔡屋等。②姓+边:如罗边、肖边、朱边、张边、易边等。③姓+源(沅、元):此村一般监狱小溪发源处,又如麦元、黎源、李源、朱源、黄源等。④姓+其他与住地有关的通名:如李坑、李村、葛坳(于都)、欧脑(定南)、肖坊等。南康用姓氏为地名的有225个村落,约占9%。
其他有特色的民居名有:①寨,过去山寨文化的反映,如洋拦寨、山寨、寨头、小寨、铁钻寨、灯笼寨、布谷寨。②寮(僚)、棚(朋)、槽:原为一些极简易的棚子,兴国的三僚村就是当年杨筠松与其两个弟子在勘舆时搭了三个简易住棚而得名。如油寮下、油槽下、上寮、下棚、鸭婆寮、田寮下、双棚,石城带“寮”的地名有40多个,这又反映了移民文化。③围,客家围屋是中国的五大民居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居住、防御、聚族等功能,这个在龙南、全南、寻乌、安远等地非常突出,南康虽已没有真正的围屋,但在地名中仍有不少保留,含“围”的村落名有23个,如土墙围、围下、烂围子、红土围、代围、傲塘围等。
2、有特色的一些地名词
赣南地名中除了常用的上、下、东、南、西、前、里、中、头、外等,还有一些明显的与山水有关的方位名词。
背:应用较广,多指后面,在赣南各个县市村落名中均为高频词,仅次于“上”、“下”。如岭背、社背、大背、大路背、塘背、江背等,南康地名中含“背”的有195个。
脑(垴):上面。如大岭脑、斗笠脑、龟脑、八仙脑、坪脑等。宁都村落名中含“垴”的有72个。
尾:结束处,与“头”相对。如村尾、坑尾、龙塘尾、蛇含尾等。
口或咀:山或水的开始。如江口、水口、坑子口、沙口、合溪口、犁头咀、象咀上等。
心:中间。如南康叫田心(含田心子、田心里、田心孜)有14 个,又如罗心上(本写作箩心上,村前两山形似谷箩,村对二山中心上)、塅心子等。
面:正面,与“背”相对。如白石面、塘面、水孜面、石皮面等。
舷():本指容器的边缘,地名一般指水边,如河上、圳上等。
额、轭:最里面,如岭额下,岭轭下、大额下。
笃、叾[tu5,入声],指底部,“笃”、“叾”指容器或水域的底部,“笃”为本字的同音字,如貌笃塘,塅叾下(龙南)、坝叾围仔(龙南)等。这在广东广西也有较多带“叾”的地名,据统计,广东有95处,广西则有174处。
圩(墟):商品交易之地,如圩下、圩场、圩背,赣南有些地方圩与输同音,故口语中改为“好”,如兴国的高兴好、池江好、青龙好,也有的地方口语中叫“赢”,如赶集叫逢赢,但在地名输人中没有采用。
社:社指土地神,赣南人普遍信奉的就是土地神,几乎村村都有土地庙,当然有的极简易,就用几块石头搭在一起,南康地名志中用“社”的农村地名有37个,如社公前、社官背、社下、社山等。
车:即水车,当地人叫天车,过去是重要的灌溉工具,现在已不多见,但地名中仍有不少,如:水车、车前、车田、车子上、河车等。
窑(瑶)、罐:做瓦窑的地方,如:窑灶背、瑶前、窑坑罐里等。
庵(安)、庙、寺、观、仙,反映过去的宗教活动,如中安、寺背、庙背、庵脑、观里、几湖仙(宁都)、等。其中庵(安)、庙较多,寺、观相对更少,仙在环形片分布较多,这就反映了赣南信仰的多元性,既有佛教、道教等全国性宗教,又有独特的神灵崇拜。
人们往往用直接感受到的该地景物的外部特征来为聚落命名,其中颜色词是最直观的。赣南多黄土,故每个县的村落名有大量的含“黄”的地名,如黄土斜、黄土陂、黄泥洞等。南康村落名有74个“黄xx”(不含黄姓地名)的。
赣南多山,山中多石,也多用石为建筑材料,有的地方把“石”当神灵崇拜,称之为“石公”、“石官”,因此,“石”成为地名的标志物,“石”在地名中是高频词,如南康叫“石壁下”的就有11个,叫“石陂(下、头、仔)”的有12个,叫“石公(前、背)”的有4个。
赣南地形复杂,山多溪众,给人很大的联想空间,所以很多地名都是因势命名的,特别是动物类地名,如猪麻嶂(龙南)、象牙湾、兔子嵊、龙头石等,反映这种联想命名法的最突出的莫过于“形”字。赣南很多地名直接名为“xx形”,如磨形月形、狮形、蛇形、靠椅形、虎形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每个县市都有一些这样的地名,其中南康就有36个。
二、赣南农村地名的文化特性
地名的命名法与其他专名不同,“地名的命名法更多地取决于人们所感受到的客观的情状……早期出现的地名,大多是反映了人们对该地有关自然或社会特征的认识和分类。换言之,地名的命名固然也有某些主观意念的因素(后期尤其如此) ,但总是体现着更多的客观依据。”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名普通以原生地名为主,原生地名通常以山水等自然地理实体为命名的主要依据。赣南村落名当然也就与赣南的客观情况分不开了。赣南地名中有一些是全国通用的,如“山、水、江、河峰、村、上、下、东、南、西、北、前、中、里、大、小、新、老”等,但更多的是反映赣南本地的特色及与周边方言区的交叉性。
1、山地特性
赣南地处山区,山占了总面积的大部分,具体比例大约为:山林占77.3%,耕地占9.1%,水面占4.9%,其他占8.7%。反映在村落名中,具有很鲜明的“山地”特色。赣南与江西的赣语区,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地名中有很多相同的通名,如“脑、潭、岗、坪、丘、垄、湾、墩、形、源、圩”等,同时也有一些有明显区别的地方,如以自然地理实体人名的赣语区较多的“港、畈、冲、汊、堑、陵、坦、地、尖”等地名,赣南则较多的“溪、坝、排、坑、圾、窝、土、嶂、陈、塘、背、迳”等地名,这主要是赣语区多大江河洲湖汊,赣南多小溪坝高山岭的缘故。反映民居聚落特色的赣南的“屋、寨、洞、边、围、寮、畲”等也较少出现在赣语区地名中,赣语一般用“村、家、房、基”等。因此与赣语区的比较,赣南地名呈现明显的山地特色。
2、移民特性
赣南根据语言特征和民户来源可分为两个片层:中心片和环形片。中心片包括赣县、赣州市郊、南康、大余、于都、兴国南部、信丰北部、上犹和崇义两县东南部,环形片又分为宁石片,包括宁都、石城两县;散形片,包括定南、龙南、寻乌、会昌东南部、瑞金东部、上犹和崇义两县西北部;交叉片,包括信丰南部、安远、会昌西北部、瑞金西部、兴国中北部。其中散形片为明末清初的闽粵移民集中之处,这里地名中有些在中心片就很少见,如见于此处的“笕(枧)”,指山间引水用的竹管,多见于闽西、闽北,此处有笕坑(龙南)、笕头(定南)等,又如“岌”指较陡峭的山,通行于粤地和闽北,此处如竹枪岌(全南)、吊钟岌(寻乌)等。而在中心片和宁石片见得较多的“垄”、“源” ,在散形片和交叉片都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片都是较早从赣中一带迁过来的,“垄”、“源”在赣语区用得很多。聚落名中的“边”“寮”反映的也是移民文化特征。客家人初迁时,有些荒山场并无主人,于是,先来者插草为标,各占一边,便有了聚落名称“边”,南康含“边”的地名有20个,如凤岗的“陈边”为陈姓开基,早已易姓为罗,但仍用原村名。
3、客家特性
客家民系主要分布于赣南、闽西、粤北,这三地在文化上有很多共性的地方,在地名上也保持很强的一致性。如“屋、背、”是赣南较一致的村落名通名,在福建客家,据李如龙统计分别有52处、46处、38处,闽方言区则在闽南见少量,其他地方几乎没有,而用“厝、兜”表“房子”、“方位”,“”则没有对应的词。又如‘“排”为赣南聚落名的高频词,在福建也主要分布于客家地区,如宁化一县就有70处,在闽方言区除闽北也有不少外,其他地方就很少见。粵北地名中也有大量的含“屋、背、”的地名,如梅州兴宁市带“屋岭”的村有刘屋岭、田屋岭、李屋岭、黄屋岭等,新丰有石角背、仁化有板岭背等,台湾的客家居住区也称房子为屋,如苗栗县的头屋、桃园县的宋屋等。又如以“畲”字为地名,据陈龙统计,福建全省有231处带畲字的地名,光长汀一处就有二、三十处之多。广东有带“畲”字的地名有793处,司徒尚纪指出以畲为地名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台地地段,尤以内陆客家人地区最为普遍。例如平远有欧畲、下畲、季花畲、良畲等。赣南各个县市都有一些带“畲”的地名,如南康龙华有“上畲”和“下畲”,这反映这里曾经是少数民族畲族居住过的地方,也说明闽西赣南、粵北客家的一体性。
来源:《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
作者:温珍琴
选稿:周辰
编辑:邬卓晶
校对:华丽
责任编辑:郝志坚
【内容提要】 地名是特定的地域之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系或民族地名的冠名方式及文化内涵有不同的特色。赣南地处江西南部,居民大部分为客家人。本文主要探讨赣南农村聚落名的用词情况及其特征,旨在揭示这一区域农村聚落名的文化内涵。【 关 键 词 】 赣南;农村;聚落名;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