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打造地名文化街区的创新实践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12-14 阅读:1006 次
来源:搜狐号
蒋蕴翔 谭晓林
地名文化有着重要的文化基因,是城市文化、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接地气的文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近年来,南京采取多种方式充分挖掘、保护街区历史地名文化,既留住了乡愁,靓丽了街区,也提升了城市品质。近年来,南京在全市推广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保护、传承、弘扬地名文化,打造地方文化街区的做法。
深入挖掘城市街区地名文化资源
朝天宫街道位于南京主城中心新街口西南片的朝天宫附近,常住人口10万余人,有96条街巷、24座桥梁,有200多个老地名,蕴藏着诸多历史人文故事,是朝天宫街区的特有的文化基因宝库。通过对朝天宫街区地名群的梳理分析,可以把该地区地名文化的主要文脉概括为“一城一宫,一河两岸”。“一城”是指冶城,是一处规模较大、围有土墙之百工作坊。“一宫”是指朝天宫。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释文记载:明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下诏改建的元朝在冶山建立的永寿宫,并赐名“朝天宫”。“一河两岸”是指南京内秦淮河中支从淮清桥起向西偏北经内桥流过冶山、朝天宫南侧的一段河流及两岸地区。现存朝天宫之建筑保留了清朝同治时期的主要格局,为江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组古建筑群,是皇家气派之旧名与市民之新实结合的有趣之地。
将地名文化作为打造文化街区的重要途径
朝天宫街区原住居民人口多,驻区单位多,人员流动性大,老城改造任务重,城市街巷管理困难。在打造地名文化街区实践中,总结出“调研—共识—设计”三步法模式。首先,调研情况,理清思路。根据当时老旧小区改造等情况,结合街区实际,挖掘梳理区域内的优秀传统地名文化,并以适当方式展示出来,取得大家的认同。其次,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在多次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共识,采取“不争论、先试行、看效果、再推开”的态度和策略,开展街区保护。再次,招揽人才,具体设计。实施对地名的历史来历、文化含义、沿革故事、现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整理考证,打好地名文化设计创作的基础。此外,还要吸收专业人才运用专业技能,结合环境整治、街巷出新、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工作,使地名文化宣传寓教于欣赏整治一新的优美环境之中。
采取多种方式传承弘扬街区地名文化基因
经过上下多方共同努力,因地制宜、由点到线、连线成片,目前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已在全街区范围内形成了以地名微标牌、微展馆、微街巷、微小区、微媒体的“五微”地名文化建设的氛围。
一是地名微标牌,宣承金陵文脉
朝天宫街道正是从有步骤安装形式各异的微地名牌入手,记载宣传地名中大量的正能量人文故事,同时注重艺术性。从地名标牌解读地名功能看,目前,朝天宫街道已在室内室外解读地名2000多处,基本覆盖街区的全部老地名并适度引申介绍秦淮区和南京市的特色老地名。
二是地名微展馆,铸就共有记忆家园
朝天宫街道发动所属范围内的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利用现有建筑闲置空间,逐步打造一批地名微展馆,居民每500米就能邂逅一家主题鲜明、展陈精美、绿色环保的地名微型展览馆。如七家湾社区“民族之家教育馆”馆内和馆外展陈与回民文化有关的朝天宫街区地名。评事街社区“可园史志馆”将社区功能室以老街区地名命名,如社区主任室称“评事街”、社区警务室称“南捕厅”、社区组织服务室称“程善坊”、居家养老室称“百岁坊”等。
三是地名微街巷,更新城市景观
向“存量空间”要“增量价值”,赋予不同街巷各具特色的人文主题,主推“转角遇见美”系列。完成地名微街巷建设百余处,代表性的有红土桥“南京特色地名与运渎桥系列地名”微街巷;富民坊“南唐天空”地名微街巷;绒庄街“龙蟠虎踞”地名微街巷;七家湾“南京地名谚语”微街巷等。
四是地名微小区,打造诗意栖居
朝天宫街道范围内的居民小区以老旧小区居多,通过“街道牵头、单位联动、居民参与”的模式,按照“一小区一主题”,对老旧小区的外墙壁、车棚、花坛、门禁等公共空间进行主题设计,代表性的有评事街小区“老城南地名记忆馆”,小区内地名诗篇、地名典故随处可见。秣陵路101村的“博爱101馆”把承载好人文化的朝天宫地名全部纳入;韩家苑小区以“南京鸭文化”地名为主题进行创意。
五是多种微媒体,提升老地名的新价值
朝天宫街道的微媒体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微电视台、社区微小报。其中,2017年以社区区域为单元整体介绍地名和文化,以“夏日走巷、秋日走巷”为主题深度介绍老地名;2018年“运渎史话”专题则全方位组合式推介地名文化61集。
保护城市街区地名文化建设的成效
城市街区“五微”地名文化建设的创新打造,展示了地名文化建设与城区改造建设的互相结合,增强了朝天宫街区文化特质,深受市民喜爱。具体成效有:
一是浓郁文化氛围,彰显街区特色
朝天宫街道以优秀传统地名文化统筹开展的“五微”文化建设,借由遍布街区的地名文化载体,使城市记忆从凝固历史变为触手可及的城市景观,使城市形象从抽象概念成为可亲可感的生活具象,以文化特有的温度与情感让街巷、居民小区不再千篇一律。结合政务微信号“美丽朝天宫”以地名文化为主线的原创文章,营造出“城区即景区”的生动文化气象,使朝天宫街区日益成为一个彰显南京特色的城市地名文化展览馆。
二是培根精神认同,凝聚主流价值
乡土情怀是现代人内在具有的情感共性,具有所在区域特色的人文典故是城市居民挥之不去的当代乡愁。通过富有城区特色的优秀传统地名文化与“五微”载体相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进入了居民生活空间,成为老人看见的回忆、中青年人欣赏的景观、孩子瞧见的故事。
三是践行文化为民服务,赢得百姓认可
优秀传统地名文化的“五微”传承弘扬形式,注重将静态的载体与动态的为民办实事相融合,既解决居民环境诉求,又回应精神期待,使朝天宫街区城市面貌由曾经的全市连续十多个月倒数第一,变化为接连荣获南京市城市治理进步奖,多个老旧小区公共空间被媒体和居民誉为“城市客厅”。
近年来,以“五微”地名文化建设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发展为现在的备受欢迎,从街道社区“独角戏”到群众积极参与并衍生出多个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民非组织。这个过程中,群众亲眼看见党员干部挨户走访动员、志愿者穿着红马甲无私奉献,大家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待、践行党的主张,群众发自内心地对党组织更认可、更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