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405177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杭州市《滨江地名故事·浦沿》编印出版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12-23 阅读:1365 次

来源:地名世界

杭州市《滨江地名故事·浦沿》编印出版


近日,《滨江地名故事》——浦沿卷编印出版,这是滨江地名故事系列丛书继2019年长河、西兴卷编印后的又一佳作。至此,滨江区完成滨江系列地名丛书——街道篇,为杭州市滨江区地名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据了解,《滨江地名故事·浦沿》由区民政局编辑,在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的通力合作下,通过浦沿当地的地名学者细致深入地采访、编纂与评审,最终形成了地名典故生动美丽、生活气息浓厚,内容兼具代表性、可读性、资料性的浦沿地名文化书籍。
浦沿卷由 “社区风情”“绿水青山”“通江连河”“古迹遗址”“街路里巷”五个章节组成,展开对滨江区浦沿街道历史发展演进的回顾。
例如,在浦沿卷的“社区风情”的第一篇中介绍道,新生社区的前身,新生村,因钱塘江东南岸西江塘内居民开垦种地,迁居落户,后繁衍成村落,习惯叫作新诞生的村庄,因此得名“新生”。又据相关文献记载:“原为新生农业生产合作社,大队以社名命名为新生大队。”1955年,新生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办苗木场,这里也是浙江省最早的花木苗场。因为人口众多,这里还被称为“万人社区”。2011年2月撤村建居成立新生社区,沿用原名。
又例如,在“古迹遗址”的章节中介绍了浦沿老街的前世今生。浦沿老街,位于浦沿街道大浦桥西北,长约150米,街面十分狭窄,两边店铺檐口几乎相吻,因街道短而窄,故称“烟管街”,又称“泥鳅街”。清代中叶,浦沿开始出现农村集市贸易,当时大浦河西有部分居民经营酿酒和炒货,开始有了集市,以后店铺陆续增多,逐渐发展成为街道。
这里也见证了浦沿的发展历史。该篇章以寄信一事为例,从“无邮电机构和信箱,寄取信件须跑到闻堰、长河去转递”,到“浦沿供销社百货部放置一只信箱,并代售邮票”,再到“1985年,浦沿邮电所升级为浦沿邮电支局”,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浦沿如何迅速走上了城镇化的道路的历程。
在一个个浮跃跳动的地名中,读者可以探寻浦沿街道地域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与变迁,借助地名这一“本地人的脸孔,外地人的眼睛”,思忆过去、把握今天和展望未来。
本书不仅为滨江地名故事系列丛书“圆梦”,更将杭州市滨江区以西兴、长河、浦沿三个街道的历史古韵系统性地串联起来,形成了当地丰富的地名文化成果,构建了具有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的滨江地名文化体系框架。
地名虽小,却记录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承载着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对一座城市来说,地名文化因深植于居民之中而成为市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新滨江人了解这座城市文化的快捷“窗口”。

来源:杭州市滨江区政府网站,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9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今年山西新设置街路巷地名标志1.15万块


12月19日,山西省民政厅消息,今年全省共新设置街路巷地名标志1.15万块,楼门户牌超10万块。
近年来,山西省地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形式不断创新,功能持续完善。截至目前,今年全省共新设置街路巷地名标志1.15万块,楼门户牌超10万块。在数量增加的同时,通过采用新材质(夜间或弱光材料)的地名标志来增强可见效果,采取新技术(液晶显示屏)丰富宣传内容,探索新功能(二维码、数据库)提升服务水平,使各类地名标志成为群众身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外,省民政厅还开展了“礼献百年 红色地名文化作品宣传征集活动”,完成征集任务并向民政部上报红色地名文化作品189项,获全国三等奖2个,通过丰富鲜活的地名文化作品,全方位展示了山西的红色历史、革命精神和奋斗历程。同时,省民政厅组织各市开展了红色地名宣讲大会、知识竞赛、媒体展播等红色地名宣传活动。

来源:太原日报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9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