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黄河”及其“河南”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4-11 阅读:898 次
来源: 地名笔谈
商伟凡
“江”与“河”,今为中国河流的通称,早先却专指南、北方各自的第一大河。查现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初次标注当时地名的夏代,呈现的河名仅为:江水、河水、淮水、洛水,分别对应今之长江、黄河、淮河、洛河,“水”则是那个时代的河流通称。对名列前茅的“江、河”两冠,民间又有“大江”“大河”誉称。及至现代,“江”与“河”的专指用法犹存,如毛泽东诗词有“百万雄师过大江”“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又据上述地图集,“江水”自东晋改作“长江”,“河水”于隋代改作“黄河”。在中国地名中,两者堪称以“专用名”(还是单字)直接阐释地名含义的典范与极致——长江因其“长”,黄河因其“黄”。随之而来的是:“江”与“河”,由某一河流“专用名”变作某类河流“通用名”,“纲举目张”般的南北分列、“连带”组队——长江支流连同南方多数河流,随长江干流通称“江”;黄河支流连同北方多数河流,随黄河干流通称“河”。黄河,以穿流北方、横贯中原的“中华民族母亲河”著称。春秋《左传 · 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宣称其征讨范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河”即专指黄河;近代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怒吼“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在黄河流域,按相对干流的方位自古有“河南、河北、河东、河西”之谓。其中,“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史记 · 正义》);秦代划设“河东郡”,西域有自然形成的“河西走廊”,近代将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河南,古今均可泛指黄河之南——黄河素称“九曲十八弯”,上游的青海、甘肃、内蒙古都可有“河南”之地,今青海省东部便有“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而地域最广、文化最深、声名最盛者,却是黄河中下游这片地处中原的“河南”。
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黄河中下游一带开发较早,在此立国、定都的朝代不在少数,“河南”之称也始见于距今2400多年的春秋时期——《尔雅 · 释地》《周礼 · 职方》均称“河南曰豫州”,战国时的韩、魏则称洛阳以西为“河南”。此时此地的“河南”,应属依地理方位表述的自然地域。也是在春秋时期,西周王朝在伊、洛二水汇入黄河之前的合流之处——今洛阳盆地,营建并迁都于“洛邑”而成“东周”。洛邑分作东、西两城:东曰“成周”,亦称“洛阳城”;西曰“王城”,亦称“河南城”。从此,“河南”又指称一个实在的聚落,成为有“地域”有“实体”的人文地名。秦统一六国后,施行郡县制,“河南”始用于行政区域:分别以河南、洛阳二城为治所,设立“河南县”“洛阳县”,同属三川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立申阳为“河南王”,治洛阳。汉高帝二年(公元205年)申阳降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辖境大致为:南北于伏牛山、黄河之间,东西于虎牢关、函谷关之间;日后,相继改设“河南尹”“河南府”。自唐代起,“河南”用以指称国家最高层次的行政区域,改以今开封(古称汴州、汴梁等)为治所,其人文地理概念可与狭义“中原”相提并论。即:唐设“河南道”,元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设“河南布政使司”(相当于“行省”),清设“河南省”延续至今;1954年,省会由开封西迁郑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 · 李白)。古往今来,山河无恙,这一个“河南”经历了些什么?性质:地域—聚落—政区;层次:县—郡(府)—省;范围:洛阳—豫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