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讲座】第二讲 地名的分类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7-20 阅读:1463 次
来源:地名笔谈
李如龙
地名的分类是地名学的重要课题。科学的分类必须依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合理的分类也可以反过来检验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研究地名的分类,有助于地名本质特征的认识。地名的科学分类不但对地名学的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是现实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客观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特征出发,可以对同一事物作不同的分类。地名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有多种分类法。地名是语言里的专有名词,根据构词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纯地名(鲁、琅玡)、复合地名。复合地名中又有单层(长江、狼牙山)、多层(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之别;根据语源的不同,还可以分出方言词地名、民族语地名、外来语地名等等。作为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地名还可以分为当代地名和历史地名,全社会统一的标准地名和局部地区通行的别名、俗名,现实地名和虚构地名(火焰山、未庄)等等。地名的通名反映了地理实体的类别,根据通名的不同,又可以分出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前者包括平原、沙漠、山脉、河流等等;后者包括人工地物、居民点、行政区划等等。地名的构词法分类是地名学和语言学共同的研究内容;地名的历史层次分类是地名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共同课题;地名通名的分类则是地名学和地理学共同关心的内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地名学是多面性的边缘学科。然而地名学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地名是地理实体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地名既不是地理实体本身,也不是和地理实体毫无关系的虚构,而是客观存在和主观认识的对立统一。研究“人们是怎样为地命名的”,这就是地名学独特的研究内容。地名学所研究的地名的分类应该是这种意义上的“命名法的分类”。下文试从四种不同的命名法分析地名的类别,同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描述性地名
在所有的地名中,常见的是描述性地名,就是描写地理实体的地理特征的地名。人们描述各种地理特征时,常见的有三种不同的着眼点,这类地名分为三个小类。
(1)表示地理位置的
有的指名地理实体的方位,例如河南、河北指的是和黄河的方位关系;山东、山西是依太行山脉定位的。带“阴”的地名表示山之北、水之南(华阴、淮阴),带“阳”的地名表示山之南、水之北(衡阳、洛阳)。各地的小村落如山前、岭后、水南、溪东、前村、后城、田心、中寨、临江、湾边等也属于方位地名。
有的标出距离和高度,北方城乡有许多十里铺、七卫营、八里庄、三里河、五里店,山区有五里坡、千里岗、百丈漈,军事地图上有八四七高地,都是因实际或夸张了的距离和高度而命名的。
有的编排一定的序列未表示相互间的方位关系,数字、天干、地支都可以用来排序列,例如四道口、五堡、东四九条、第二农场、二十八都、十六站、丙村、甲子、子午镇。
(3)说明自然资源的
象洞、鹤山、虎山、狝猴岛、鸳鸯溪是说明动物资源的;更多的是以植物资源命名,例如杉洋、杉岭、松山、松源、柘林、桂林、桐柏山、栗木、枫林等等。
地下矿藏一旦被发现之后也常常用作命名根据。台北基隆山有金瓜石、金山里,附近产黄金;铜陵、铜山产铜;铁山、铁岭藏铁。黄石西南有狮子山、象鼻山、尖山,统称铁山,多蕴藏铁矿石,附近有铁门槛、铁山塞等地名,那里是武钢的“粮仓”。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是“黑油山”,柴塔木在蒙语意为“盐泽”,也都是资源地名。闽台多有温泉,不少村落就用温泉、汤坑、汤岸、汤门、汤边等命名。
(2)记录人物族姓的
用人名作地名的有几种不同情况。福建闽侯县祥谦乡是二七烈士林祥谦的故乡,朱仙镇相传是战国时魏信陵君门客侯赢的朋友朱亥的故里,这是以人名的出生地命名;河南汝阳县杜康村相传是东周时杜康造酒处,九江有小乔巷相传是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夫人的住处,韩愈在潮州当过官,那里有韩江、韩山的地名,这是以人名为人物活动地命名;鼓浪屿有叔庄花园是林叔庄所建,香港有虎豹别墅是胡文虎所建,这是以所有者的名字为建筑命名;至于各处多见的中山路、中山公园,台湾常见的成功村、国姓村则反映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仰。
用部落、民族名称作地名的总是当地住过该族。上古时期部落名和地名常常是一致的,如夏代有鬲氏住于鬲、有穷氏住于穷(均今德州南),有莘氏住于莘、有虞氏住于虞(均今商丘北),有扈氏住于扈(今户县)。从现代的许多地名也可以看出民族的分布,如湖南有苗市、瑶岗仙,广东有瑶岭、黎母山,广西有瑶寨、苗儿山,福建有江畲、官畲。
在长期的宗法社会里,人们按姓氏聚居,许多地名便冠以姓氏,在人口密集、自然地理条件雷同的地方尤其常见。
(4)寓托一定的思想观念的
地名是人们赋予地理实体的名称,是属于观念形态的现象。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统治思想、不同的时代观念,这在地名中常有反映。古代帝王为新置州县命名时或者选用歌功颂德的字眼,或者直接借用他们的政治思想或道德观念的概念。前者如武威、定海、安顺、宣化,后者如仁义、孝感、礼州、礼泉。建国后出现了民主、建设、红旗、光明等地名。这类地名实际上是宣传性地名。
有些地名寄托了命名者意愿(主要是思安和祈福),福建省六十七个县市名中带有“福、泰、安、宁、和、平、清、明”等字样的就占近半(31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所收地名中有太平54处,兴隆24处。
还有些寓托地名是表现人们的某种感情的。如果说宝山、顺河、美山、良村是直接表现的话,珠海、玉树、龙溪、凤山便是用比喻来表述人们对家乡的热爱。龙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美好而强大的形象,上述分省地图集龙字头地名多达二百条。蒙语的乌鲁木齐是“美丽的牧场”,白云鄂博有“富饶”之意。表现感情的地名大多数是表现喜爱心情的,表示厌恶心情的地名比较少见。
(3)派生地名
利用原生地名经过附加、并合和紧缩而仿造新地名,是为派生地名。附加式往往用于人口繁衍、聚落扩充、地名密集的地方,例如长安街——东长安街、西长安街,潮白河——潮白新河,丁家——上丁家、下丁家,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并合式常见于行政区划的归并扩大,例如江宁、姑苏——江苏,福州、建州——福建,襄阳、樊城——襄樊。紧缩式地名则常用于群体地名、片性地名和线性地名,例如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越城岭、都庞玲、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岭,吴郡、吴兴、会稽——三吴;杭(州)嘉(兴)湖(州)平原、(北)京(天)津地区、云(南)贵(州)高原;宝(鸡)成(都)铁路。
在识别具体地名的类别时,我们应该注意几点。不能望文生义,主观定类。有的地名用字相同或相似,实际类别并不相同。例如台南的恒春,是气候地名;东北的长春就只是个意愿地名。可见,为地名定类必须调查研究。
另外,地名的类别是会变化的。
此外,一个地名不一定只用一种命名法。小兴安岭又是附加式派生地名,又是意愿地名;石家庄市又是转类地名,又是姓氏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