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57554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城市地名

千年贵阳古地名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10-24 阅读:6021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

谢红生 

贵阳是祖国西南一座重要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民国时期修撰的《贵州通志·前事志》记:“夫贵阳者,<禹贡>梁州江外之南域也,于<职方><尔雅>盖属荆州,或曰雍州之南裔。春秋时为牂牁国地,战国末为且兰国地。楚襄王时,庄蹻灭且兰,封其支属,仍改名牂牁。秦时复为且兰国。”“<通典>,牂牁巨帅姓谢氏,旧臣中国,代为本土牧守。隋末大乱,遂决。”又云:“贵州,隋初属庸、牂、费三州,后改州为郡,属梁州刺史,大业末入于蛮。”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贵阳先后有过多个名称,如:鬼方、黔中、夜郎、牂牁、同亭、且兰、晋乐、万寿、牂州、罗施鬼国、矩州、贵州、贵阳、贵筑等名称,有着丰富厚重的地名文化。明朝弘治年间编撰的《贵州布政司·郡名》记贵阳曾名“黔中、罗甸、牂州、贵阳、八番顺元、贵竹。”在以上地名中,黔中为秦汉时期,罗甸、徉州皆属唐代,八番顺元处于元朝时期,贵竹称呼始于明朝,其中记录的贵阳名称当在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徉州之后、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设置八番顺元之前,亦有千年历史。


图片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贵州宣慰使司地理之图”,时贵阳为“贵竹司


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编纂的《贵州图经新志》记载:“郡在贵山之阳,故名”作为贵阳地名起始。然而,贵阳地名由来已久,得名有许多说法:或说因筀(即“贵”)竹而名;或言“水方如矩”故名;或谓因城坐落“贵山之南”;或曰始于“鬼方”。虽然这些地名生成年代不同,但贵阳及其之前诸多地名都在千年以上。民国时期修编的《贵州通志》考证:“曹能始<贵州名胜志>云‘贵州治所,殷商之鬼方。’又云‘<宋朝纪要>以鬼方地林多贵竹,因以名州。’此宋人说也。元范汇<八番顺元宣慰司题名记>亦谓‘八番、顺元相传为夜郎、牂牁之表,殆古鬼方之境。’故嘉靖、康熙、乾隆诸<省志>皆云‘贵州,殷为鬼方。’<清一统志><职方典>并同其说。夫楚人尚鬼,故得鬼方之名。元以后称罗施鬼国,亦必其来有自。邹汉勋曰‘贵州之名,始见于<元史>。’而康熙<贵州通志>载宋太祖<赐普贵救>‘惟尔贵州,远在荒服。’是宋初已有贵州之称。而<宋史·地理志><寰宇记><九域志>皆但有矩州而无贵州。今黔南之音,鱼、模、脂、微同呼,矩、贵无异,则贵州即矩州之变无疑。作矩者,史册之正文,作贵州者,沿相承之俗语也。”莫友芝曰‘贵阳本唐矩州,宋元并于罗氏,谓罗氏鬼国,明设卫,置行都司,乃并之贵州。矩、鬼、贵,一声讹转,非有三地。’予意二说皆是。顾邹氏知‘矩’之为‘贵’,犹未知‘矩’源于‘鬼’也。”


追根溯源,贵阳地名起始于“鬼”。只是当时中原文化视鬼为不吉,于是谐音为“贵”。若以“鬼方”为贵阳地名起始,则贵阳之名远至殷商时期;若以唐朝命名矩州计算,则距今一千多年。清道光年间编撰的《贵阳府志》记:“矩州治今贵阳府城,贵州为矩州之音转。”“罗甸王之支属有普贵者,北据矩州,宋太祖初纳款,土人矩为贵,太祖因就其所称者为贵州之长,贵州之名于是起矣。”谨以《安顺府志》:“宋初(公元960年始),罗甸王主色攻矩州,堕其城”的文字记载,贵阳不仅地名在千年以上,贵阳有城的历史亦超千年,而且还有许多沿用至今的千年古地名。


贵阳域内的千年地名,有四方河、石人山等。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置这一位于西南边睡的行政区划时,因治在城南有河呈方形,其状如矩,所以取名矩州。矩州初设时为正州,后因地处边远,鞭长莫及。于是,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矩州被降为羁縻州。作为矩州名称所依的地名实体,一千多年以来,四方河在历代的方志亦有记载。明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记:“太慈桥在城西南五里四方河之上,俗讹为太子桥”。到了明代,南明河上游出现了两个河段都叫四方河的地名。位于南明河上游支流的四方河后来因水流跌宕处矗立的水车成为地标,俗呼水车河,也叫小车河,如今已是闻名遐迩的城市湿地公园。现在说四方河,一般是指南明河上游的另一段,河流曲折至此水方如矩,河旁的村庄亦因此得名。四方河村临水坐西向东,山环水绕。在前往村寨的关口有一如石船岩一半在路中、一半伸进河里。四方河村是一个布依族山寨,先祖从江西吉安府卢陵县于明朝历年间迁来,因驻地前河面平缓方正,于是将这段河流呼为四方河,明代在此设哨,曰四方河哨。贵州巡抚郭子章所作《黔记·兵戎志》记:“四方河哨有官兵20名,民兵10名驻守”。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所在区域的繁荣,后来的四方河名声超过了早先的四方河。

图片

清宣统二年(1910年)《图画日报》第370号“贵阳府之大慈桥”


矩州自西汉以来,长期为当地土著牂牁大姓谢氏统治。《新唐书》载:“龙朔三年,矩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生獠比楼等七千户内附。”乌蛮豪长罗氏主色攻人矩州后易名为黑羊箐。由于认为黑羊箐地处低洼,不堪驻守,乃于高处石人山控之,号称石人部落。不久,主色退居水西,令其子若藏驻石人山镇矩州。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若藏随西南夷南宁州蕃落使龙彦瑫人朝献方物,宋太祖诏授归德司戈。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若藏令子普贵以矩州向朝廷请求归顺,太祖得悉普贵有“向化”之心后颁《赐普贵救》,授职为矩州刺史。《职方典》记《赐普贵救》:“予以义正邦,华夏蛮貊罔不率服,惟尔贵州,远在要荒。先王之制,要服者来贡,荒服者来享。不贡,有征伐之兵、攻讨之典,予往为扶播南扬民之弱,劳我王师,罪人斯得,想亦闻之。有司因请进兵尔土,惩问不贡,予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穷兵默武,予所不忍!’寻乃班师。近得耳父子状,知欲向化,乃布之文告之:‘尔若挈土来廷,爵土人民,世守如旧,故兹制旨,想宜知悉。”,在敕书中,赵匡胤将“矩州”记为“贵州”,贵州地名由此至今。


曾经被乌蛮豪强盘踞的石人山,也是贵阳沿用至今上千年的地名。石人山位于白云区白云中路西,又叫人山坝,由大人山和小人山组成,因两山拱立如人而名。《宋史》记五代时期,乌蛮氏族人驻石人山,号称石人部落。南宋时期,石人山旁的干坝又形成贸易市场,是当时重要的盐、马等商品集散地。清代纂修《贵州志稿[乾隆]》的潘文芮,因出生于石人山北的曹官堡而自号“人山主人”;世居石人山侧程官堡的程氏祖茔也坐落于石人山下,现今“程氏祖地”“石人山墓道”石碑尚在。石人山历经千年风霜,是流传久远的古地名,在无声地诉说着贵阳的历史故事。


贵阳及其四方河、石人山等地名,都是流传至今千年以上的古地名。贵阳的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应当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挖掘和发现古地名,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自觉维护地名实体和地标,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