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山入选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11-08 阅读:732 次
来源:地名世界
湖北竹山入选全国
“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
日前,民政部确定70个县(市、区)为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入选,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之一。
“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是民政部为深入推进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而开展的试点活动。主要通过乡村地名命名设标、乡村地名采集上图、乡村特色资源宣传推广和乡村地名信息服务应用等,进一步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满足数字乡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地名需求。
近年来,竹山县持续加强区划地名管理工作,系统梳理全县自然地理实体、乡村居民点、乡村道路街巷、乡村旅游景点等命名设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地名管理条例》规定,设置380个统一规格的地名标志牌,采集更新乡村地名1017个。在全国第一批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质量建设行动中,竹山县的数据提交率、通过率均为100%。
竹山县是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该县从总体规划、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惠民服务、乡村治理、乡村文化、绿色乡村等七个方面入手,着力实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城乡数字治理更加高效、农业农村大数据与农业产业紧密融合、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增强等目标。其中,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积极开展“地质+地名服务”赋能乡村数字化建设工作,打造信息平台,设置地质地理、村民信息、基层党建、村务公开、便民服务、智慧农业、资产管理等7个板块,在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据竹山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3年底,竹山县将建成大数据中心1个,汇集数据信息行业类别100个以上,乡镇、村(社区)5G网络站点500个以上,大数据平台服务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以上,助推全县绿松石、轻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文旅康养产业年综合产值500亿元以上,实现城乡居民户数字素质素养教育培训全覆盖,着力发挥数字技术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惠民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竹山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来源:贵州省民政厅,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5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为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浙江省民政厅组织开展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杭州市临安区被省民政厅列为首批地名文化试点之一。自2022年7月以来,临安区多角度深入开展地名文化服务与建设,在打造地名展馆、举办地名论坛、探索数字门牌等工作以外,广泛深入组织开展地名文化宣传,18个乡镇(街道)通过“讲故事、树村牌、采照片”等方式,将地名文化宣传工作深入村(社区)、校园和单位。
一是以“讲故事”促宣传组织深入开展“品味地名故事,传承吴越文化”活动,各乡镇(街道)邀请地名专家、当地文化人士、教师等,进村社、校园、单位讲地名故事,每个乡镇(街道)举行2场以上活动。二是以“树村碑”促宣传开展“树立地名标志,弘扬村落文化”活动,每个乡镇(街道)竖立2个以上村落碑牌,通过查找《咸淳临安志》《徐霞客游记》《临安县志》等古籍,在村碑上记载村落的地名来历、历史故事等,弘扬村落文化。三是以“集照片”促宣传开展“采集地名照片,欣赏古村之美”活动,每个乡镇(街道)收集20张以上古镇、古村落的建筑、古迹、自然风景等照片,制作成古镇、古村落影集。四是以“送展板”促宣传制作地名文化宣传展板50块,结合各地活动,送展板入村社、校园和单位,分发3000份宣传小册,积极宣传吴越国地名知识。五是以“观视频”促宣传拍摄制作《话说锦城》地名知识授课片、《龙飞凤舞,萃于临安》地名文化宣传片、《高虹》微视频等,发送至乡镇(街道)、学校等,宣传临安地名知识,积极营造弘扬吴越地名文化的良好氛围,为临安区“吴越名城”建设作出积极的努力。来源:金台资讯;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5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