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重庆区划地名文化展示馆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11-09 阅读:1356 次
来源:渝中发布
中华国心,西南首善;山水名城,千里广大。北及东、南,三面陕鄂湘黔,群山拥翠;西而南、北,一脉巴蜀川渝,山水相依。
隋以江名,始有渝州;宋之崇宁,改称恭州;光宗潜藩,升府重庆;自此以降八百年,名定无他。
——摘自《重庆区划地名赋》
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城市地名,往往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印痕和时代特征。
重庆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势刚险,重屋累居,街巷密集,地名繁多,老街巷承载的老地名,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尤其浓郁、尤其独特、尤其醇香。
在渝中,以地名文化与科技体验深度融合的创意展示馆——重庆区划地名文化展示馆将于近日对外开放。当古老地名透过现代科技表达方式重新展现,亦从另一个角度带公众探寻独特的地域文化、巴渝文化。
特别是浩、沱、塝、凼之类,大都因川渝鄂地区特有的地貌而形成,若你在哪儿看到或听到诸如牛角沱、鲢鱼浩、鱼鳅塝、落水凼之类的地名,则大抵可以判定,是在重庆境内或四川、湖北境内了。
此外,也有不少反映“母城”特有的地势、地形、地貌的地名。例如,古时为防火患,曾在城内分布多个水池,以备灭火,如府文庙泮池(即夫子池)、莲花池、白象池等。
渝中“母城”四次大规模筑城史,最终形成了老重庆城开埠前城市发展的主要格局,也形成了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的名字。如朝天门城门上原书“古渝雄关”四个大字,面朝当时天子所在地,以此得名;千厮门名取自《诗经·小雅》“乃求千斯仓,万斯仓,黍稷稻梁,农夫之庆”之句;南纪门出自《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是谓该门是水陆两通的重要交通总汇……南来北往、东去西至的客货穿行城门,通江达海,繁荣了城市,也见证了重庆依山为城、凭水而兴的历史印迹。
随着重庆通商口岸开埠,西南地区打开了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对重庆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重庆地名中也留下深深印记。例如,“领事巷”来源于1900年前后英、美、法、德等国领事馆纷纷迁驻通远门内一带。白象街内重庆反省院、药材工会、海关报关行旧址等,都是“十里洋场”白象街的历史见证。
“解放碑”,更是彪炳史册的历史见证地,烙印了重庆这座城市的苦难与光荣。
展馆共分为三层,一楼是魅力重庆厅,主要展示整个重庆市范围内的地名文化,二楼是活力母城厅,主要展示“母城”渝中的地名文化,三楼是潮玩星球厅,主要展示地名文化实物、地名大数据及重庆特色地名文化氛围。
游客不仅可以在其中通过大量图文、实物、照片等,从时间和空间不同维度一窥鲜活生动的重庆地名切片,更能通过艺术沙盘、投影墙、查询屏、视听结合互动装置、动态仿古图影片、艺术雕版地图、“穿越时空的自拍”等声光电互动体验装置,全方位、沉浸式探寻重庆地名故事。
在重庆,有许多基于“巫咸文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形成的地名。例如佛图关。佛图关曾称浮图关。据考证,“佛图”和“浮图”都源于楚语“於菟”,即老虎,佛图关就是“於菟关”,也就是“虎关”。佛图关地处鹅岭山岭的脊梁上,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形似老虎把守,是其得名的地貌原因;古时巴人溯长江西进,到达重庆,便用与楚语相近的巴语“於菟”来命名佛图关,是其得名的音韵原因。
例如,位于渝中的“打铜街”历史上曾是经营铜器商店的集中地,鼎盛时期街道两旁铜器店不下百家,昼夜可闻打铜声。抗战时期,打铜街及附近街区集中了交通银行重庆分行、川康银行总部、美丰银行总部、中国银行总部,聚兴诚银行总部、川盐银行、和成银行等,钱庄银行达到150余家,盛极一时,声名远播。
“棉花街”因清末至民国年间为棉花、棉纱帮交易市场而得名;“菜园坝”一地,居民古以种植蔬菜为业;“木货街”,旧时为木货商品集中地。还有石灰市、草药街、棉絮街、撑花(伞) 街等,均可从地名语词就知其含义。
因移民到来而形成的地名中,最多的便是以姓氏与自然地理实体如湾、山、坝、坪、沟、包或人文地理如屋基、大屋、院子等组合而成,如张家湾、陈家坪、王家大屋、张家院子等。此外,城乡融合特征愈发明显,如菜园坝、学田湾、大田湾等就很明显地保留有农村地名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