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幅地图,窥见历史上的嘉兴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11-18 阅读:883 次
来源:地名世界
354幅地图,窥见历史上的嘉兴
一本收录了354幅嘉兴古旧地图,展现了宋、元、明三个朝代嘉兴城市风貌的《嘉兴历代地图集成》问世,让嘉兴“两个文化”的彰显和传承迈出了新的一步。昨天下午,《嘉兴历代地图集成》新书发布会召开,多位从事历史地理和古籍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书给出了高度评价。
作为城市图像文献中的重要门类,城市地图不仅是解读城市变迁、探索地域历史文化的基础资料,而且所展现的丰富的史地元素、人文信息,能够为包括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领域研究提供多元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信息。随着嘉兴的发展,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古旧地图的收集整理显得迫切而必要。2020年底,市民政局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开始合作编纂《嘉兴历代地图集成》,历时两年整理编撰而成,填补了此前嘉兴在标准历史(古旧)地图集方面的空白。
据了解,《嘉兴历代地图集成》是在对标、学习国内同类型图集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星散于国内外的嘉兴古旧地图,再进行系统性整理编辑的成果,其中包含了宋代至明代刊印的地图以及同时期的海外地图,收录反映了春秋至明代嘉兴大市范围内历史变迁的古旧地图共计354幅。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钟翀说:“这本书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嘉兴作为沿海城市在历史上地形地貌的变化,能够体现出嘉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内涵,是一本值得期待、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嘉兴古旧地图集。”
地图是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地名及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同样也有广泛的社会现实及未来意义。嘉兴作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使用“嘉兴”作为城市名已有1780年历史,近年来,市民政局扎实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市民政局副局长宋永明说:“民政局在2020年出台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统筹安排;2021年成功举办了‘党史中的浙江地名——嘉兴篇’,很好地宣传了‘南湖’等21个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地名;今年完成了《嘉兴地名之先秦地名》宣传片的制作,同时还正在编纂《嘉兴市区地名志》《红船精神与嘉兴地名》等地名书籍,不断激活并传播嘉兴的地名文化。”
发布会上还举行了赠书仪式。《嘉兴历代地图集成》将在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博物馆、嘉兴市档案馆等机构上架,嘉兴市民可以通过此书,对历史上的嘉兴有更多了解。
来源:南湖晚报,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3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深圳地名保护名录完成初选
100个地名入围
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地名保护专项研究为基础,初选出100个拟入围“深圳市第一批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深圳首批地名保护名录也将通过深圳市民“我最希望保护的深圳地名”的参与评选而产生。
据了解,200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议认为,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在联合国的不断倡议和指导下,国际社会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热潮逐渐兴起。我国于2012年公布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行业标准,同年深圳发布《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提出地名总体规划应当“制定老地名及历史地名的保护原则、保护名录及保护措施”。
2014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深圳共收录了2万多个地名,连续几年累计30多个深圳地名故事被播出,2020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纂出版了《深圳市地名志》《深圳市标准地名词典》《深圳市标准地名图录》,对深圳地名文化进行了保护和宣传。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该局参考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建立了保护地名保护价值评价体系,主要结合地名文化特征与老地名存留现状,从地名所承载的文化遗产价值和社会运用属性两个维度搭建了地名价值评定框架;通过硬性指标评分与专家评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得出候选地名的总分。
来源:深圳商报;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5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