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入选省级试点地区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2-10 阅读:632 次
来源:地名世界
来源:南京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7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构建三大文化体系
擦亮山东淄博地名文化品牌
近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建设高品质民生”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市民政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新闻发布。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我国区划地名工作的里程碑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全国和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以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文化建设、平安边界创建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地名管理条例》颁布后,市民政局在抓好党组专题学习和各级各类人员集中学习的同时,深入开展“干部学条例,全员讲地名”和《地名管理条例》进机关、进基层、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系列活动,并通过知识答题活动激发高标准做好新时代地名管理服务工作的热情。
同时,市民政局按照《条例》明确的统一监督管理、按职责分工负责的原则,与住建部门密切协作,稳妥做好住宅区楼宇名称命名和相关职能划转;与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加强沟通,进一步做好道路指示牌、交通指示牌管护等工作,推动《条例》宣传贯彻持续走深走实。
乡村地名管理成文化品质生长点
市民政局紧紧抓住博山区、临淄区承担“全省加强乡村地名管理”试点的有利契机,组织实施“六个一”工程,明确提出“挖掘一批乡村地名文化元素、储备一批优秀新生乡村地名、收集一批高清地名文化图片、建立一个乡村地名标识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一支通专结合人才队伍”的目标要求,围绕加强乡村地名管理、规范乡村地名标志设置、提升地名信息服务水平等,培育工作亮点和地名文化品质生长点,充分发挥地名管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淄川区对行政区域内3000余条乡村道路、街巷进行统一命名,让更多市民深入了解淄川地名和历史文化。
临淄区立足齐文化发祥地的独特优势,加强与区政法、综治等部门联合,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记忆馆10处、打造地名文化公园3处……使地名文化深入每一位居民心中。
博山区充分发挥陶瓷传统产业优势,选取100多个优秀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融入陶琉文化元素,以“图片+文字+烤制”的方式,向人民群众展示优秀传统地名文化的丰富内涵。
周村区通过对40多个老地名进行包装、赋码,群众扫码即可听取每个地名的智慧讲解,打造形成了“鲁商故里·丝绸之乡”地名文化品牌。
地名特色品牌为文化事业加油助力
地名信息库数据投入使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时4年时间,280多个县直以上部门88个镇办1100多名同志全程参与,建成了覆盖全市、要素齐全、动态运行的标准地名数据库。
地名文化丛书编纂取得进展。组织各区县集中编纂《张店地名文化》《淄川地名故事》等20多部地名文化丛书,为认真总结淄博市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经验做法,为以后加强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提供拿来就能用、照着就能做的资料支撑;组织编纂了《淄博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影像纪实》一书,大大提升淄博市地名工作知名度影响力。
地名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成效明显。在深入调研、沟通协商的基础上,会同潍坊市民政局在淄川区召开“淄博·潍坊平安边界创建暨地名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推进会”,联袂打造全省首家公园版地名志书和绿色和谐走廊,推动两市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
黄河地名文化挖掘保护有序进。对高青县黄河地名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和地名文化元素挖掘,为文化旅游、生态产业、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发展加油助力。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组织全市区划地名领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更大力度推进平安边界建设,更高标准做好地名管理服务,更实举措推进地名文化创新,构建地名文化丛书、乡村地名标识、黄河地名文化三大文化体系,为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贡献民政力量。
来源:淄博发布;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7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