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地名文化融入陶琉、黄河元素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2-20 阅读:779 次
来源:地名世界
山东淄博地名文化
融入陶琉、黄河元素
淄博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高品质民生”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市民政局负责人向社会发布淄博市地名文化建设有关情况。
2022年是我国区划地名工作的里程碑之年,淄博市民政局充分理解学习新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以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文化建设、平安边界创建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不断推动构建地名文化丛书、乡村地名标识、黄河地名文化三大文化体系,为实现市委确定的“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贡献民政力量。
周村区出台《道路小区命名导则》,南北走向道路,以“明德正和”“崇义诚信”等文化特征用字加“阳”字命名道路名称;东西走向道路,主要以周村区历史、文化、风景及山川名称命名;同时,对部分历史地名进行重点保护,进一步丰富街巷文化,体现厚重历史文化渊源。通过对40多个老地名进行包装、赋码,群众扫码即可听取每个地名的智慧讲解,打造形成了“鲁商故里·丝绸之乡”地名文化品牌。
博山区充分发挥陶瓷传统产业优势,选取100多个优秀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融入陶琉文化元素,以“图片+文字+烤制”的方式,向人民群众展示优秀传统地名文化的丰富内涵,实现了陶瓷文化传承与地名文化保护的深度融合。集中设置路街巷地名标志、农村居民点地名标志600多个。建成全市首家区级地名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并将二维码逐一镶嵌到每个地名标志上,只需拿手机扫一扫,即可了解此条地名的来历、沿革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传统地名向数字地名转变。
高青立足沿黄地域优势,实施黄河地名文化“记忆工程”,加强黄河地名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黄河滩区迁建、黄河旅游资源开发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既彰显黄河文化,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地标性建筑、黄河地名文化长廊、黄河地名文化乡村记忆馆;深入挖掘黄河地名文化元素,彰显黄河地名文化的时代价值。
淄博历时4年时间,将地名信息库数据投入使用。普查地名33132条,拍摄多媒体照片50272张,电子地图标注32563条,并全部进行了图库连接,建成了覆盖全市、要素齐全、动态运行的标准地名数据库。
来源:经济导报;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5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沈阳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5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