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创新打造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示范街区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2-23 阅读:1153 次
来源:地名世界
江苏省苏州市创新打造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示范街区
为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创新吴文化地名品牌建设,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联合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文广旅局、方志办等五部门,结合市、县两级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在全市组织开展“苏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示范街区”建设活动。
活动以“融合式创建、融汇式展示、融入式传承”为原则,采取与文旅项目相结合、与城市微改造相结合、与居民生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地名文化遗产和其他特色资源,设置“碑、牌、墙、廊、园”等实体,打造“一街一品一特色”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展示样板。常熟市虞山街道、张家港市凤凰镇、昆山市锦溪镇、太仓市浏河镇、虎丘区浒墅关镇、吴中区横泾街道、相城区黄埭镇、姑苏区金阊街道、吴江区平望镇等10个镇(街道)被授予首批“苏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示范街区”称号。
挖掘地名文化遗产资源。通过组织开展实地调查、资料考证、座谈论证等多种方法,全面查清本地区和示范街区内地名文化遗产情况,系统掌握地名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分布和现状,完善释义,形成历史含义、沿革背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地名文化资料,并按照《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办法(试行)》,完成市、县两级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工作。
设置地名文化遗产标志。结合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工作,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在选定街区内的街头巷尾,分批设置地名文化遗产或吴文化地名标志牌,并完成二维码设计制作和线上发布。
打造地名文化遗产亮点。结合城镇街坊改造,充分利用街区绿地、民生场所、现代街区、居民小区等全域载体,因地制宜开展地名文化建设,以建设地名文化公园、打造地名文化长廊、编排墙报墙画、悬挂地名简介标牌、设置地名打卡标志等生动、直观、具有时代活力的形式,充分展示地名文化遗产内涵,增进社区居民的情感认同。
活化地名文化遗产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地名文化遗产在“江南文化”品牌建设中的独特魅力;通过制作影视作品、征集地名图文、编辑地名图书等,以此扩大地名文化遗产、吴文化地名的社会影响,留住乡愁记忆;通过基层社区、文化场馆等平台,讲述地名背后的故事,介绍地名文化遗产和吴文化地名保护工作;通过流动地名展板,进广场、进社区、进学校,传播地名文化。
全市各示范街区按照“集中展示、贴近群众、融合文旅”的总体要求,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融入城市文化繁荣、街区治理创新和群众日常生活中。其中,姑苏区围绕“从文保中看地名”“从百花中看地名”和“从诗词中看地名”三个主题打造地名文化展示空间;吴中区、吴江区、常熟市、张家港市和昆山市采取与文旅项目相融合的方式,依托特色小镇、大运河景区、古镇古村等文旅项目建设各县特色的示范街道;相城区在黄埭镇利用评弹公园现有建筑,以“黄埭印象(桥、水、巷、村、宅、庙)”等为主题,体现黄埭镇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斜塘之名”“斜塘风物”“斜塘风情”“斜塘风华”“斜塘堤桥”“斜塘寻古”“斜塘新篇”七个方面,在斜塘老街商业街区内重点打造展示宣传平台。
接下来,苏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重点围绕示范街区内地名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现有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以及展示空间和形式的深度创新三个方面使劲用力。
来源:中国社会报;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0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三门峡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1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