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57212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传承保护> 传承保护

扬州93个地名列入保护名录,每一个有自己的故事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7-26 阅读:929 次

来源:现代快报

扬州93个地名列入保护名录,每一个有自己的故事

现代快报讯(记者 庄剑翔)地名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近日,扬州市民政局官网发布《关于扬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的公示》,拟将 57 个街路巷地名和 36 个古桥梁地名列入扬州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除了东关街、梗子街、二十四桥(念四桥、廿四桥)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外,还有不少并不为多数人熟知,但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名字。7 月 14 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扬州文史专家,解读地名背后的故事。

△务本桥 黄继林供图

" 此次公示了街、路、巷、桥共 93 个地名,覆盖了扬州大市。" 扬州文史、地名专家黄继林介绍,其中,街名 29 个、路名 3 个、巷名 25 个、桥名 36 个,有的以功能得名,有的以人物得名,有的以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得名,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 以‘黄金坝桥’为例,该桥因黄金坝而名。" 黄继林介绍,这是一处典型以功能命名的地名。黄金坝作用是 " 以蓄内河之水。" 推测可能是唐代宝历二年(公元 826 年),时任淮南节度使兼盐铁使的王播开为保漕运畅通而开七里港河时建的。有闸就有桥,因此此桥得名 " 黄金坝桥 "。这一带土质松散,所以在筑坝时土内 " 薪 " 为筋骨加固," 薪 " 是一种芦苇竿,质地坚硬似竹,色泽金黄,故称 " 黄巾(筋)坝 "。后因 " 黄金 " 更为民众所熟悉,所以又记成 " 黄金 "。

另一座被公示的桥名,则代表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期望和自律,这就是位于小秦淮河上的务本桥。

中国传统社会是 " 务农为本 ",到了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 " 农商皆本 ",他认为商品一流通,整个经济就活起来了。而在徽州,很多人十三四岁就出去经商,徽商也雄踞商界几百年。扬州的盐商,徽州商人占了一大半,他们垄断了两淮盐业的各个环节。他们将 " 营商 " 也视为 " 务本 "。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建了一座务本堂,最初就用于招待盐商。在务本堂附近的桥、巷子,就称为务本桥、务本巷。

百年间,人们的愿望并不曾改变,都希望脚踏实地、勤勉谋生。因此," 务本 " 桥、巷之名,从字面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告诉人们要致力于根本,老老实实,从事谋生的根本工作。

△公示名单 扬州市民政局官方网站截图

不过,虽说生活上要脚踏实地,但人们在内心中还是希望自己能过上好日子。扬州江都大桥此次公示的 " 塌扒街 " 就体现出了人们的愿景。

大桥古镇的东端,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世称 " 塌扒街 "。江都文史专家张广世介绍,这条街形似农具铁叉,但为何不叫 " 铁叉街 " 而以另一种农具命名为 " 塌扒街 " 呢?原来," 铁叉 " 在使用时大多是用来叉草叉杂物的,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十分重要,也无其他美好的含义。而 " 搨杷 " 则是用来搨堆粮食的,因此人们认为 " 搨杷 " 是个好东西,希望自己能搨堆更多的粮食。

同时,人们也希望能用 " 搨杷 " 帮着自己 " 搨堆 " 起更多的财富。正因为人们对 " 搨 " 有这种期待,因此,这条街被人们叫成了 " 搨杷 " 街,长期传承就被写成了 " 塌扒街 ",有把外面的财富搨进镇里的美好愿望与寓意。

" 地名有顽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它的变化往往延后于地理实体的变化,因而较好地保存了该地的历史文化信息。" 黄继林表示,地名具有承载、积淀和传播文化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 历史的活化石 "。因此,地名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势在必行的,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李蔚蔚)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