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60145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学术探讨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的提取与可视化——以靖港古镇为例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9-12 阅读:2125 次

来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李勇等


第一作者简介

李勇

湖南长沙人,工学博士,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要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突出的历史底蕴与遗产价值,在遗产保护视角下对其文化基因进行提取与可视化,可以彰显古镇历史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为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靖港古镇为研究案例,通过提炼其景观基因、生产基因、生活基因、艺术基因、历史人文基因和意识形态基因,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并建立文化基因知识库,实现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的结构化展示与数字化存储,有助于靖港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再现。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本体知识库;文化基因谱系;靖港古镇

全文刊载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3年第3辑第60-68+113页,注释从略。

   引言古镇是介于古城与古村之间且拥有悠久历史、保留大量古建筑的传统聚落,是各地域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见证者”。拥有丰富文化遗产,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与地方民族特色且具有重大历史或纪念价值的古镇则被定义为历史文化名镇。相较于历史文化名城,其更具自然乡土气息,地方民俗文化也颇有特色,而相比历史文化村落,其形态格局的保存更为完整和聚集。因此,以历史文化名镇为对象,研究传统聚落文化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研究意义。伴随着现代城镇化进程,历史文化名镇的空间完整性与文化价值遭到破坏,亟需追溯其历史文化渊源,还原其真实历史风貌,彰显其文化基因。由此,本文借鉴文化基因理论,探析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基因提取流程,并依托基因谱系与本体知识库对文化基因进行可视化,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数字化保护、再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并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名镇文化遗产的历史地理价值,使其成为增进历史自信与历史认知的活力源泉。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类似,是文化得以传播与延续的遗传密码。因文化基因的复制与传播适用于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近年来学界开始将其应用于古镇保护与开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构建文化基因谱系进行文化基因的挖掘、分类与整理;二是从文化基因视角对地域文化传承、文化基因的溯源与特质传承和历史空间的挖掘与再生提出新的实施路径;三是基于文化基因的文创产品研发、古镇更新、“新古镇”的营造以及古镇营销设计等具体应用研究。数字人文背景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也不断深入。学界基于历史地理视角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体系信息库、历史地理数据库、历史地图数字化、历史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等方面展开了探索。综上所述,在文化基因相关理论、识别方法及其开发利用路径等方面已有丰富的案例研究,同时历史文化资源库等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遗产保护领域,为本文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但是鲜有学者将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基因与其数字化保护工作相结合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以靖港古镇为例,通过挖掘其文化基因并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结构与信息可视化,从古镇历史的源头与过程探讨古镇的发展与保护,为传统聚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聚落地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研究流程

本文以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文化基因的提取和可视化。类比生物基因工程原理,采用类型学、现象学研究方法提出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提取的一般流程;运用聚类分析与本体构建技术,以谱系图和知识库两种形式,对提取的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及其结构关系进行系统化整理、数字化储存与可视化。(一)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的提取流程生物基因的提取是以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通过逆转录酶催化合成DNA。台立钢等学者基于生物基因工程提出了“产品实例(类比于生物基因工程中的蛋白质)→原理解(类比于生物基因工程中的RNA)→生物基因”的产品基因逆转录提取方法。本文类比产品基因逆转录提取方法,从历史文化名镇元素种群中抽象分析提取文化元素以实现逆翻译过程,再依据基因识别原则从文化元素中提取文化基因以实现逆转录过程(见图1)。

图片

图1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提取原理(二)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的可视化方法本文将从结构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两方面对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进行可视化(见图2)。运用“文化形态→文化要素→文化分解→文化基因载体”架构构建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谱系,实现文化基因结构可视化。采用本体构建技术对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进行知识挖掘、知识关联与知识可视化,并对文化基因的概念及其主客体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挖掘与可视化。

图片

图2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可视化框架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的提取依据“文化元素实例采集→文化元素种群构建→文化元素提取→文化基因识别”流程进行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的提取(见图3)。

图片

图3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提取步骤

(一)文化元素实例采集

实例采集过程中本着全面性与科学性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搜集历史文化名镇多种类文化元素实例,主要涉及山水环境、古迹遗址、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民间娱乐、工商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

(二)文化元素种群构建

对收集后的元素实例进行实例归类,在功能与形态上,可分为物质文化元素实例和非物质文化元素实例。由于物质文化元素实例具有明显的外显性特征,而非物质文化元素实例具有内隐性特征,故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元素种群可依据两类元素的表现特征划分为2个种群,分别命名为外显性文化种群与内隐性文化种群。前者包括景观文化、艺术文化、生产文化、生活文化4个族群;后者包含历史人文和意识形态2个族群。

(三)文化元素提取

从功能、原理和结构三个层次分析文化元素族群,提取其中的文化元素(见表1)。据此,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元素包含环境风貌、建筑文化、歌舞文化、游艺活动、文学艺术、农耕文化、工商文化、居所文化、餐饮文化、习俗风俗、交通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宗教文化和民族精神。

表1 文化元素族群抽象分析图片

(四)文化基因的识别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的识别应遵循4项原则:内在成因唯一性原则、外在景观唯一性原则、局部要素唯一性原则、总体优势性原则。根据不同类别文化基因特征采用不同的识别原则(见表2),再依据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分别提取具体的文化基因(见表3)。

表2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识别原理

图片

表3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识别指标体系

图片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的可视化

(一)文化基因谱系谱系图也被称作树状图,是一种展示聚类分析结果的常用表达方式。文化基因谱系图是通过对传统的原始文化记忆、民间艺术、宗教信仰、聚居形态等各种文化元素按照其各自属性及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有序排列组合与层层解构,最终形成有秩序性的能完整记录地域文化所有历史信息的图谱。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谱系的构建对标文化基因的提取流程,按照“文化形态(文化元素种群)→文化要素(文化元素族群)→文化分解(文化元素)→文化基因载体(文化基因)”的架构体系对文化基因进行结构可视化。(二)文化基因知识库通过构建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知识库,形成包括文化基因概念、实例与关联关系的结构化历史文化名镇文化遗产资源,为其共享、检索与传播提供捷径。本文根据“知识挖掘→知识关联→知识可视化”三个步骤对文化基因进行信息可视化。(1)知识挖掘。文化基因的知识挖掘是对其进行有效识别,可通过文化基因的提取步骤实现。文化基因知识资源是文化基因知识库的结构基础,是实现知识关联和知识可视化的数据支撑,故文化基因的精准识别尤为关键。(2)知识关联。文化基因的知识关联首先需要形成文化基因有序化组织,即构建文化基因本体。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本体可基于医学本体和文化遗产CRM本体进行概念与关系复用,在定义类、类之间属性关系、添加实例等步骤后,进行实例化展示。随后可将文化基因本体知识映射到图数据库,将不同知识对象相互关联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历史文化名镇基因知识图谱。(3)知识可视化。文化基因的知识可视化可借助开源软件Protégé和Neo4j图数据库,以文化基因本体知识库和知识图谱两种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靖港古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处湘北和湘西丘陵之间、洞庭湖之南,水系发达,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长沙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靖港古镇文化资源丰富,100多栋老店铺、民居等明清时期古建筑、街巷完整保存至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历史文化悠久,千百年来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集南方稻作文化、湖区渔民文化、沩水船帮文化和湘江商贸文化于一体的独特地域文化,是湖湘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本文数据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地调研、人物访谈的基础材料;二是《靖港史话》《靖港古镇》等书籍中的系统文献资料;三是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资料。

(二)靖港古镇文化遗产的价值

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的文化遗产标准,靖港古镇具有以下价值:

第3条:“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见证”。靖港古镇保留了大量极具特色的古代茶楼、戏楼遗址(如紫云宫、观音庙、芦江剧院、宏泰坊、奇珍阁等),见证了靖港花鼓戏的形成和发展,也反映了旧时妓业与赌业的畸形繁荣。

第5条:“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典型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且易在不可逆变化影响下遭到损坏”。靖港古镇是内陆地区少见的港口古镇,其形成、演变与“水”紧密关联。旧时靖港因水而兴,后因曾国藩与太平军水战而殇,再受水灾而衰,现存少数码头遗址依旧反映出靖港昔日的繁华历史。虽然靖港古镇在改革开放后重新迎来了生机,但与“水”相关的历史记忆载体难以再寻,重要历史文脉未能较好地传承。

(三)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的提取

根据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因的识别原则(见表2)与识别指标体系(见表3)对靖港古镇的各类文化基因进行提取。

1.环境风貌基因

靖港古镇位于东经28度44分、北纬112度74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与湖南凤凰古镇、里耶古镇和芙蓉古镇等著名古镇的“一山一河”模式不同,靖港古镇地势平坦,距离山体较远,与“水”联系密切,具有“水绕为城”的“山—水—城”特征。

2.建筑基因

靖港旧时为湘江边的商业重镇,其建筑思想融合了商人“步步高升”的祈愿,民间建筑呈现“亦商亦居”的特点。本文采用元素、图案、结构和含义提取方法从以下方面提取建筑基因。(1)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以木质材料为主;地面为麻石地面,墙面为木制墙和砖石墙。(2)建筑色彩:以木制材料的棕褐色、白色、棕红色为主,质朴典雅。(3)建构形式:山墙以人字形、波浪形、马头形与土字形为主;屋顶为一字型和歇山型;建筑立面形态包括单层、下门上墙、下门上窗等形式,侧面以檐廊式和单挑檐式为主。(4)构件工艺:门和窗为湘中民居装饰,一般为长方形;雕花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工艺,内涵丰富;屋脸多为多层干栏式。(5)特色濒水民居建筑:“单脚半干栏式”吊脚楼。(6)街巷:以双边街为主,街巷建筑具有“前店后宅式”“前坊后宅式”“店宅式街屋”三种形态。(7)空间形态:“八街四巷七码头”。

3.生产基因

靖港古镇属江南农耕文化,但又有其独特的生产习惯。(1)农业:靖港人秉承尊重土地、守土重迁的文化传统,农业是当地主要的生产方式,农作物有水稻、棉花和油料等,春耕夏种,秋收冬藏。(2)渔业:靖港人靠水而居而不以渔谋生,捕鱼多为满足自身食欲。(3)手工业:始于清中叶,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如铁业、金银业、蚊烟业、造船业、油伞业、圆木业和手工布鞋业。(4)商业:得益于水运的便利,旧时靖港成为湘江沿岸农产品与淮盐的重要集散地。大量的商业流动人口也促进了靖港饮食文化的兴起,靖港月花楼周湘涛与怡花楼易查亭的后人至今仍活跃于湘菜界。

4.生活基因

昔日的繁荣让靖港人形成了讲吃讲穿、爱玩爱乐的传统。(1)饮食:靖港八大碗为特色招牌菜,传承于当地红白喜事宴席中。风味小吃则继承了靖港平民文化特色,选取最日常的材料将地方风味与大众口味进行融合,较为著名的有手工三角糕、猪腰形油坨、姜盐糕等。(2)娱乐:旧时商业的发达促使靖港形成丰富的休闲娱乐业,主要有剧院、庙会庙戏、船帮夜唱、茶楼茶座和牌馆赌场等业态。花鼓戏始终贯穿于这几种业态中,是靖港人的主流娱乐文化。靖港的茶楼茶座还具有只营夜市、可留座记账的特点。

5.历史人文基因

(1)从历史演变角度,靖港古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可分为“聚落初生姿态→产生聚落→得名靖港→古道初成→水运而兴→商贸鼎盛→逐渐衰落→旅游复兴”8个时期(见图4)。(2)从文化传承角度,靖港的历史文化主要为军事文化和红色文化。靖港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较好的经济基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唐朝李靖驻军保卫靖港安宁、清朝曾国藩与太平军激烈水战、抗日战争时期王震领导八路军南下支队夜渡湘江以及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旧址等史事史迹都见证着靖港不平凡的军事历史。(3)从历史人文角度,靖港古镇涌现了许多红色名人、文学名人和手工业名人,比较著名的有辛亥革命首义功臣李和生、“革命母亲”陶承、革命烈士侯德云、“独臂将军”刘畴西、著名藏书家胡应龙、葫芦大王朱福田等。

图片

图4 靖港古镇历史文化演变过程

6.意识形态基因

历史时期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在靖港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包括南方稻作文化、湖区渔民文化、沩水船帮文化和湘江商贸文化。宗教文化泛含了道教、儒教、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文化,典型代表如下:(1)以神灵、英雄崇拜为主的文化。如九月十九观音圣诞在观音寺举行讲经说法活动;为纪念南宋起义首领杨么推行“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而建有杨泗庙。(2)受西方宗教影响,建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3)以“礼”为中心的儒家文化,设立育婴堂、慈善堂等慈善场所。(4)追根溯源的客家宗族思想文化,江西会馆、宁乡会馆在每年正月二十八、清明时节、七月十五举办祭祖活动。

7.艺术基因

靖港古镇最典型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戏曲、舞蹈、游艺、歌谣和故事等。主要有:(1)靖港花鼓戏:靖港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的重要分支,具有通俗、生动、贴近底层的特点。(2)靖港舞蹈:湘中地区流行的双人歌舞项目地花鼓、架子龙龙舞、狮舞、纪念杨泗将军的竹马灯舞以及极具水乡文化的蚌舞和采莲船。(3)靖港游艺:端午赛龙舟、清明放风筝和每逢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的“耍故事”。(4)靖港歌曲:靖港最为流行的劳动号子充分体现了靖港旧时的百业兴旺;山歌包含山歌、田歌、渔歌和牧牛歌等多种细类;儿歌多采用“兴”的手法;情歌多以女方为主角,表达对男方眷恋和相思之情;礼俗歌多为赞歌,在婚礼、乔迁新居、祝寿等重要仪式场景上吟唱。(5)靖港故事:主题多围绕本地传奇人物、崇拜神仙、地名与景观起源等。如杨泗将军“洞庭救驾”,千龙湖、黑狗潭、挖口子、侯家大屋等地名的由来等。

(四)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的可视化实现

1.靖港古镇文化基因谱系

根据前文提取的靖港古镇文化基因,形成靖港古镇文化基因谱系(见图5)。

图片图5 靖港古镇文化基因谱系

2.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知识库

对靖港古镇各类文化基因载体实例进行多维采集,经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及网络数据收集,整理出靖港古镇170多个代表性文化元素实例,并依据各类基因层级进行分类。再运用本体建模软件Protégé构建靖港古镇文化基因本体知识库,在软件中分别添加各实例并进行类别与属性限制,如实例“紫云宫”属于宗教文化基因类,数据属性为“道文化”,对象属性为have(拥有)“紫云宫庙戏”与“紫云宫茶座”。完成以上步骤后,通过Protégé软件的Onto-Graf插件进行文化基因本体知识库的可视化,包括类目及其属性关系可视化(见图6)和文化基因类别的层次结构与实例关系可视化(见图7),实线表示父类与子类之间关系,虚线表示对象属性之间关系,不同颜色连线代表不同属性关系类型。图片图6 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知识库类别关联关系可视化

图片

图7 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知识库可视化

说明:橙色单元为文化基因类名称,紫色单元为文化基因实例名称。

   结语

遗产地的历史地理研究是对遗产本体的认知。通过挖掘遗产地文化基因并运用数字技术将其可视化,可反映出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脉络,是对历史聚落地理研究的新拓展。

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传统聚落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历史、见证文明、繁荣文化的重任。因此,本文以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脉延续与地域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识别与挖掘代表名镇文化精髓的文化基因,是对名镇历史文脉的文化守正;运用基因谱系与本体知识库对文化基因进行结构与信息可视化,使文化基因价值彰显最大化,是对名镇地域文化的文化创新。但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但其中许多已残缺、破碎化,需要进一步挖掘与修复其文化基因。二是文化基因谱系与文化基因本体知识库仅对文化基因的概念及其载体进行了可视化,后续将运用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对文化基因进行时间与空间关联的可视化研究。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