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68101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甘肃张掖高台县为乡村“著名” 助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0-13 阅读:537 次

来源:地名世界

甘肃张掖高台县

为乡村“著名” 助乡村振兴高台县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县以来,坚持以“传承地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目标,围绕命名设标、采集上图、资源宣介、深化应用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不断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提升地名内涵品质,助力乡村振兴。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成立地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地名管理联席会议、地名文化保护等制度,构建“一纵一横”地名调查摸排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基层参与”地名工作格局。创新“地名+志愿服务”模式,评聘地名专家25名,聘请地名顾问751名,招募地名工作志愿者1717名,落实工作经费25万元。理顺由村社民意征集到意见征求、专家评审、政府审批、民政部门公示的全过程乡村地名命名更名程序,制定出台《高台县乡村地名命名更名审批程序规定》,命名乡村道路54条、乡村新生地名12处。拓展智能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持续加快乡村地名信息化建设,在百度、高德地图纠正地名信息4700余条,采集上传地名信息1600余条,国家地名信息库补录地名信息13条,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完善准确、便捷易识的地名导向服务。积极引导农家乐、种植园、养殖场等惠农助农兴趣点设标上图,梳理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立地名信息二维码管理平台,采集村情概况、特色产业、地名文化等信息,实现地名信息的可视化、数字化、网络化。挖掘红色资源,赋能文旅发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搜集整理红色地名故事,发布首批红色地名名录。找准乡村地名文化与红色旅游的结合点,突出“红旗、戈壁、五角星、江南水乡飞檐”四大元素,设置富有地域特色乡村地名标志497个,其中村名标识牌88个、居民点标识牌71个、村道标识牌44个。讲好地名故事,传承人文精神。广泛收集史志资料,走访专家乡贤,挖掘地名文化资源,编撰辑录高台地名故事89个,制作地名短视频23个,编印《高台地名志》和《乡村地名目录》。深入开展乡村地名试点工作“五进”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来源:张掖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0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江苏苏州两处地名

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近日,江苏省民政局公布了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姑苏区的专诸巷和吴中区的炙鱼桥名列其中。这两个地名,看似没有联系,却都和春秋时期的传奇刺客专诸有关。《吴越春秋》中记载,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勇士,曾经刺杀了暴虐的吴王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改名阖闾。阖闾是姑苏城历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曾经率领吴国军队攻打楚国,造就了吴国的强盛。“专诸为了完成刺杀任务,曾经在太湖香山南宫塘边学习炙鱼,在鱼中藏剑,伺机而动。后人为纪念这位勇士,把他学习炙鱼的地方命名为炙鱼桥。”吴文化学者潘君明说,不仅有炙鱼桥,香山村附近还有炙鱼路。来到太湖香山的南宫塘边,看到了这座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炙鱼桥。岸边有一块碑文,上面写着“炙鱼桥”三个大字,还有专诸刺吴王僚的相关历史典故。“这座炙鱼桥是原址翻修的。”香山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炙鱼桥始建年代不详,1975年拓宽南宫塘时重修,为水泥拱桥,改名防修桥。1986年恢复原名。抗日战争期间,有《炙鱼桥拦截敌运粮船》故事记载。炙鱼桥翻建后,附近上班的员工和居民经常在这里散步。专诸巷位于姑苏区阊门内,相传是春秋时期专诸的墓所在地。后人为纪念这位勇士,把他的墓地附近的一条小巷命名为“专诸巷”。不过,在这条普通的小巷里,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从专诸巷走向全国的玉器,曾经是苏州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专诸巷自明代开始就逐渐成为玉作一条街,其荟萃天下美玉和名匠,盛极一时。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曾盛赞苏作玉器:“良玉虽集京师,工妙则推苏郡。”乾隆也多次称赞专诸巷和苏作,“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专诸巷里玉匠纷,日出新样无穷尽”。治玉名家陆子冈居住在专诸巷,更给专诸巷平添了诸多传奇色彩。陆子冈是明代玉作代表,平刻和微雕技术高超,他独创的“昆吾刀”雕刻技法,能够在刚硬的玉石上雕刻诗文铭款,手法细腻,为明代文人所推崇。专诸巷和炙鱼桥,是苏州地名文化遗产的两颗明珠,它们不仅见证了春秋时期的刺客传奇,也展现了明清时期的玉器工艺,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姑苏晚报;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0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