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60509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舟山这些大小颠倒的地名,竟有这样“离谱”的故事!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0-17 阅读:592 次

来源: 舟山民政 微信公众号



王建富


作为记忆历史的“活化石”

地名往往也记录了

一些奇特的、甚至是非常离谱的历史事件

大小颠倒的地名就是其中的一些特例


教授话地名》栏目上线

一起去探寻这些神奇的地名吧~


01

舟山群岛最典型

最古老的大小颠倒地名

首论大岠山小岠山

图片

(图:小岠山和大岠山  摄影:顾维铁)

大小岠山都在定海港南部,大岠山在西,低矮狭小,陆域面积仅0.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6.0米,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岛。小岠山在东,高大宽广,陆域面积3.08平方千米,是大岠山的15倍,最高点海拔209米,是大岠山的5.8倍,也是舟山岛以南海域仅低于大猫岛乌君岩岗的次高峰。这两座海岛相邻而立,形成了地名与度量上的鲜明反差,成为舟山海岛地名文化上的一绝。

图片

(图:远望西岠岛,即大岠山


1985年更改的现代地图上,大岠山和小岠山分别叫西岠岛和东岠岛。当时考虑到大岠山和小岠山大小颠倒,容易弄错,就将大岠山改为西岠岛,将小岠山改为东岠岛。同时,为了不影响群众的生活,西岠岛的大岠村和东岠岛上的小岠村名称仍然保留,是不是很绕?但对当地老百姓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解读这两个地名的渊源

需要回顾舟山群岛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



自唐代设翁山县,宋代复设昌国县之后,舟山群岛的命运同国家的开发战略紧密相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背历史潮流而行,以防倭为借口,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海禁”政策,强迁舟山群岛46个海岛的居民到大陆,舟山群岛从此荒废。清代以后,由于南明军队的盘踞和抵抗,清朝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两次实施“海禁”政策,舟山群岛再次废弃。直到300多年前的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平定海疆后的康熙大帝才顺应大势重新开海,展复舟山。民间传说:海禁初开,满目苍夷,很多海岛因为长期的废置而失去了原有的地名。于是,官府派小吏乘舟为海岛命名。

图片

(图:西岠岛(大岠山)岛名碑)


当时负责命名的小吏乘坐的船只出定海港后从西向东行驶,见盘峙岛周围潮水湍急盘漩,遂取名为盘屿(音qi)。小船继续东行,远望海上有座高大耸峙的岛屿,便根据其特征称之为大岠山,并拟将在此岛后面发现的小岛取名为小岠山。然而当船驶近该岛时,小吏才忽然发现远处看见的大岛乃有前后两座一小一大的岛屿,中间有水道隔开。但是,这个小吏偏偏是个固执之人,认为岛名已定不能更改,坚称小岛为大岠山,小岛后的大岛为小岠山。船继续东驶,小吏心有悔意,又不能明说,于是将新看见的一座岛屿称为拗山(今岙山岛,编者注),以示纠错,并将介于拗山与小岠间的小岛称为送山(今松山岛,编者注),以作为送给小岠山的补偿。


图片

(图:从东岠岛远眺 摄影:包丽霞)


由于这两个岛名明显违反了人们的认识,此后的地方志和各类地图常在记述和制图中予以纠正,造成了历史的反向记录。为避免大小颠倒带来的误解,1985年当地政府将大岠山改称为西岠岛,将小岠山改称为东岠岛,但仍保留岛上所设的大岠村和小岠村。



02

舟山群岛第二对大小颠倒的地名

大洋山岛小洋山岛

取名之初,大小洋山是按传统固有的岛屿大小观念来命名的。大洋山面积6.5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04米,小洋山面积1.7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41.7米。


图片

(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


但是,自2002年6月开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开工建设,经过一番开山填海之后,小洋山岛与周围的蒋公柱 、锦鸡山、老鸦嘴、大垃塌、小垃塌、将军帽、镬盖档、大岩礁、小岩礁、西门堂、中门堂、大指头、沈家湾、薄刀嘴等小岛连接面积呈几何级数增长。到目前为止,小洋山岛陆域面积10.3平方公里,是大洋山岛的1.56倍,大大超过了大洋山岛,成为因人工开发造成大小颠倒的地名。



03

舟山群岛第三对大小颠倒的地名

大沙小沙


图片

(图大沙西岙全景)

这两个地方都是因为地处海边,有沙滩而得名。其中大沙的沙滩较长,故名大沙;小沙的沙滩较短,故名小沙。在2001年之前,大沙和小沙都是独立的乡镇,大沙乡面积21.53平方公里,小沙镇面积19.71平方公里。从地理概念来看,大沙大,小沙小。


图片

图:小沙三毛故居 来源:锦沙文旅


但是,在群众的印象中,都认为小沙大,大沙小,小沙包含了大沙。究其原因,是因为200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大沙乡和小沙镇,两者合并成立一个新的乡镇。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小沙镇在金鹰公司的带动下,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大,名声响,新成立的镇因此命名为小沙镇,从此出现“小沙”包含“大沙”的社会现象。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