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67889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安徽亳州市多举措推动地名文化宣传走深走实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0-23 阅读:615 次

来源:地名世界

安徽亳州市多举措

推动地名文化宣传走深走实 地名文化遗产是国家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民族和世界的宝贵财产。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市地名文化底蕴丰厚。近年来,亳州市多措并举,推动地名文化宣传有形有情、有声有色。用情推动地名文化宣传有形。持续做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完成地级亳州市成立以来首次编制的《亳州市地名录》《亳州市地名故事》,已形成《亳州市行政区划图》《亳州市城区地名图》等地名普查系列成果。同时,亳州市借助自身特点,发挥本地专家特长,出版多本具有亳州特色的地名文化书籍——《亳州四名》《亳州史话》《谯城地名传说故事》《涡阳地名故事史传》等,为赓续亳州历史人文起到积极作用。用心推动地名文化宣传有情。通过组织开展“用亳州地名讲故事”和“用亳州地名送祝福”“我的家乡用地名唱给你听”等地名文化宣传活动,深入挖掘亳州市地名中的美好寓意与期许,为市民朋友送上美好祝福。注重挖掘、保护和宣传地名文化遗产,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为契机,在调查、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目前全市共18个千年古镇(古村)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在《亳州晚报》专栏分期宣传亳州市18个千年古镇(古村)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在《药都时空》开展“一街一故事”地名宣传,深入挖掘“一街一巷一特色,一步一景一故事”,目前共刊发19期。用力推动地名文化宣传有声。注重地名协调机制完善,印发《关于调整亳州市区划与地名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推进地名文化保护传承,进一步强化地名文化宣传保护工作质效。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已全部健全完善地名议事协调机制。积极推动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融入《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亳州市北关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将规范地名管理有序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凝聚起保护合力。蒙城县印发《蒙城县城区地名工作规划》,对城区道路、水体、广场、园林等统一进行了命名。用功推动地名文化宣传有色。强化宣传指导,蒙城县小涧镇、谯城区城父镇分别荣获“美丽中国·地名寻梦”全国地名文化短视频征集与展播活动三等奖、优秀奖。持续做好地名文化传播,亳州市7篇地名故事入选全省地名文化专著——《安徽最美地名故事》,进一步宣传亳州市优秀地名故事,进一步扩大亳州地名文化影响;亳州市5篇红色优秀地名故事(摄影、海报、视频)在省民政厅网站展示,进一步宣传亳州红色地名的红色印迹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传承好红色基因,凝聚起奋进力量。来源:亳州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6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山西长治积极探索

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新路径

“无论是直接去村里的景点,还是到民宿酒店,大家都能通过互联网地图导航精准定位,非常方便。”近日,平顺县虹霓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宝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乡村地名地址标注‘上图’后,今年来旅游的外地游客更多了。”得益于长治市积极开展的乡村标准地名地址信息采集更新服务,虹霓村在导航中的信息更精准、更丰富,极大地方便了游客。标准地名和标准地址是群众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基础信息。作为国家标准地名地址库管理创建示范市,去年以来,长治以全国试点工作为牵引,先后出台《长治市乡村地名命名更名流程》《长治市乡村标准地址编码方法》等规范性文件,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到挖掘保护、拓展服务等方面创新实践,建立起“部门+辖区+专业团队”乡村地名信息采编专班、乡村地名信息员队伍,推动乡村地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进,努力探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新路径。在乡村地名建设工作中,长治市按照尊重历史、科学设置、统一规范、方便群众的原则,严把乡村街路巷等地名命名、乡村标准地址门牌编码方法、乡村各类地名标志标牌制作、乡村标准地名地址互联网标注“四个关口”,做到“有地有名”“有名有标”“有门有址”。全市共命名街路巷120条,更名8条;试点县区312块乡村街路巷牌、2436个行政村村牌、12580块门(户)牌规范设置。特色地名和标准地址全面采集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完成规范的乡村标准地址11万余条。聚焦乡村百姓出行导航、快递物流不便等现实问题,在完成乡村地名采集入库的同时,长治市推动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标注“上图”,特别是将县区古建筑、古村落、古街巷等地名文化故事和乡村特色产品、民宿酒店等信息上传互联网,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出行导航、快递下乡、山货出城等。在此基础上,新增了线上标注地名1186条,主要包括帮扶车间、产业基地、乡村民宿和休闲康养等。着眼挖掘整理红色地名文化和传统村落、旅游特色村、产业特色村,今年长治开展了市级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和红色地名保护名录评选活动,围绕红色历史进行地名挖掘保护,增设“百团路”“抗大街”“伫马太行广场”“红星杨广场”等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地名,并按程序命名一批“创业街”“乐业路”“兴旺街”等,方便市场主体入驻,便利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来源:山西新闻;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8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