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7357480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故事

雁峰地名由来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12-09 阅读:65 次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编者按

中国地名,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集聚蕴藏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一种用于识别、命名和交往的独特文化。

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的彭雪开教授,有“当代徐霞客”之誉,现任中国地名学会常务理事,是原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专家。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联合湖南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开设“彭雪开谈地名”专栏,畅谈“中国政区地名由来”系列话题,敬请关注。


雁峰区境,历史悠久。早在夏商以前的远古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场所。相传大禹来衡治水。有关地方史料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境内就出现了货币,商代有仿形青铜铸币用于实物货币交换。春秋战国时期,金、银、铜铸币且流通渐广。境内地名历史文化深厚,更可探讨。

区境上古属三苗国地。夏属“九州”荆州之域。从境内周子头考古遗址出土文物看,商属古越族、扬越部落地。春秋末属楚势力范围,战国初属楚庞邑,战国中晚期属楚之庞县。秦首属洞庭郡、次属苍梧郡、再属长沙郡。西汉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临烝县。隋并临烝县入衡阳县。唐更临烝为临蒸县。宋、元、明属衡阳县。共和国衡阳市《南区志·概述》(1942-2001)载:清属清泉县(今衡南县)。民国31年(1942)属衡阳市第二区公所搳,民国38年(1949)年9月,撤区改镇并入衡阳县,第二区公所改为雁峰镇。作为雁峰政区地名,始载国史、地志。

1949年10月,恢复衡阳市,仍属第二区。1950年1月,改衡阳市各区公所为区人民政府;同年10月成立第一区(以数序排列为名)。1955年5月衡阳市第一区,改置衡阳市城南区。此后区划累改,城南区仍存。

民国时期,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设有8大中央直辖市,又有不少省辖市。如民国时期广东省建制市有13个,居全国前列,其中广州市曾为中央直辖市,现在这13个建制市超过一半已成为地级市。共和国《衡阳县志》(1978-2003)载:民国元年至民国31年(1912-1942)1月,析衡阳县城区及城郊3个乡置衡阳市;县、市治同城。由此可见民国时期设置的衡阳市,当为县级市。新中国成立后,才设置地级市,市辖区、县。1950年10月成立衡阳市第一区(县级,以数序排列为名)等,1955年5月改置为衡阳市城南区,就属这种情况。

城南区,何以名之?

城,最早见载于西周金文,本义指城邑四周的墙垣,内谓之城,外谓之郭。城邑,古国时代常指族国、邦国都城。《诗·邺风·静女》:《墨子·七患》《说文·土部》中,皆可释为此义。南,方位词。在甲骨文中,“南”字形数变,但其字形下部象倒置瓦器,上部象悬挂瓦器之绳索。后借为南方之称。《周礼·地官·大司徒》《墨子·贵义》皆释为此义。城南区,以区治位于衡阳县古城(今衡阳市治)之南而得名。

共和国《湖南省行政区划大典第二卷·衡阳市》载:2001年4月4日,衡阳市撤销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设置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城南区治湘江南路56号。其政区有地名历史文化渊源可考。

雁峰区得名,源于回雁峰。

回雁峰,位于衡阳市雁峰区东北部中山南路南端,湘江西岸。传为南岳衡山72峰之首,海拔95.4米。峰名回雁有二说:一说北雁南飞,至此而回。唐代王勃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佳句。一说山势如雁回旋。峰下昔有烟雨池,“雁峰烟雨”为衡阳古八景之一。

《湖南古今地名辞典·衡阳市城南区》(上)与地方史料载:回雁峰上,昔有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二年(513)的乘云寺(亦名雁峰寺)。后废,唐天宝元年(742)重建,增建山门、殿宇、塑无量寿佛像;明代修望岳亭、宫宝寺、此君轩、望江楼;清建大雄宝殿、大悲阁、天王殿、大土阁,塑正佛全身准提象。左右二大佛、罗汉十八尊、铸洪钟二口、鼎炉一座。1944年毁于入侵日军战火,仅存一座山门、半间佛殿。1965年着手修复,未完停工。1983年1月,重修望岳台、雁峰寺、此君轩、观天池,另新建回雁亭、松波亭、回廊、碑廊,茶社。1985年2月完工开放。公园占地28.5亩,大门前有雁峰广场,正中建有高达10.5米的花岗岩石塔。塔顶有四只共重5.6吨的铜铝合金“大雁展翅”雕塑,为衡阳城市标志。雁峰寺,现存观音殿、寿佛殿。该寺开山祖为宏宣法师,著名方丈有绍康和尚,传承临济宗,近现代有律宗法师在该寺授以律学。现为湖南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雁峰,古名雁峯。何时得名?实难稽考。不过,亦有踪迹可寻。其得名当与祝融峰、五岳、南岳衡山这些古地名,密切相关。

根据古文献记载及考古文物发掘相互印证:约在大禹治水时代,祝融峰已得名,这并非无据之说。我在《衡山地名源流考》一文中认为:春秋之前,“四岳”当有江南衡山(即今湖南南岳衡山)。战国初之后,衡山地望历有数处,最早称名者当为江南衡山。约在战国中晚期,“四岳”演称“五岳”,江南之衡山与江北之衡山(今安徽潜山市天柱山,亦名霍山),皆著称于大江南北。其主因是楚吴起变法(前386-前381)使其然。后历称四岳及五岳之一,并非无据。吴起变法之后,江南衡山(今湖南南岳衡山),已称名大江南北。之后,因有五岳名山之说,又为华夏诸侯及江南诸侯国祭祀之山,国内才逐渐演称南岳衡山有“诸峰”之说。

雁峯得名,约在南朝。雁,字出甲骨文中,字形如栖鸟鸿雁。《庄子·山木》《荀子·富国》中有专载。其时由于森林茂密,沼泽遍布,凫雁极多,在湖泊上飞翔仿如烟海。春秋时凫雁为大夫们礼祭之物。战国时甚至专以射雁为职业的氏族;《姓苑》云,故雁“因为氏”。

峰。古文中多释为高大的尖山顶。晋代左思(约250-305)《蜀都赋》、南明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六节故·地理·山部》中,皆载为峯。唐代李白《蜀道难》已写为“峰”。南朝徐灵期(?-474)《衡山记》谓:“衡山周回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这表明“峯”字源于晋代。隋唐之际,“峯”已作“峰”。

回雁峰,历为境内古地名,后遂成一方名胜,蕴含深厚历史文化,故2001年改城南区为雁峰区时,自然以雁峰为名。

区境地处湘中“衡阳盆地”腹地,地势低平,一般海拔60一70米,最高点黄茶岭海拔119米。气候湿润多雨。水陆交通便捷。黄茶岭至白沙洲一带为工厂密切区,有纺织机械、纺织印染、拖拉机、量具刃具、铝制品、油泵油嘴、电缆电线等厂。市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文教机关驻境。东洲,位于衡阳市区湘江中心,长2000米,宽约200米,四面环水,岛上浓荫如盖,环境幽静,上有庵殿、书院、古树、桃花、沙滩,为衡阳古八景之一。黄茶岭正街有古樟二棵,传为唐乾符二年(875)所植,胸径分别为330、310厘米,树高26.5、25.6米,树龄1137年(截至2012年),枝叶繁茂,荫地1.1亩,年年开花结果,叹为奇观。

名胜古迹有雁峰公园、岳屏公园、船山书院旧址。另有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衡阳抗战纪念塔、接龙塔、香林庵、圆觉庵、五福庵、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等。

出品/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新湖南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策划/周小雷 罗咸辉 廖义刚

  执行/张  咪 刘韵霞 龙子怡

  本期特别鸣谢雁峰区委宣传部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