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是西出定海的交通节点,曾热闹非凡!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2-05 阅读:261 次
来源:舟山民政
桥头施位于双桥街道东部,起自双桥中心卫生院,终至楝树井自然村,长约480米,宽10-15米。本是72省道(现称为S321省道)中的一段,后因集市繁华而成为定海西乡片的著名街路,因地处桥头施自然村而得名。
桥头施一角
桥头施地名是舟山比较典型的以姓氏命名的地名。经过明清两代三次海禁之后,大量的新居民于康熙皇帝颁布“展海令”后涌入舟山从事渔业和垦荒生产。展复后产生的自然村名主要有四种来历,一是如临城翁家墩等,原住民后代回到故乡,沿用祖上流传的地名;二是如大树下、大石头跟、老碶头等,以当地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命名;三是如安家、李家等,以拓荒者的姓氏命名;四是如弄堂孙,岙底陈等,结合姓氏与典型地理特征命名。桥头施自然村的施姓先祖定居在吉星桥南边,故以第四种命名方法称村名为“桥头施”。
吉星桥
吉星桥是旧时从定海城通往紫微、岑港等地驿道上的石桥,清康熙《定海县志》的“紫微岙图”中已绘出桥梁符号,长约5米,宽约2米,系由石条和石板铺设而成,至今保存完好。旧时的定海西乡片主驿道为卵石道路,从西门开始,经茅岭、坝桥、西高岭到吉星桥,过吉星桥以后,经茹坑岙、东岳宫、南墠桥(现作南善桥)、一路往紫微街去狭门和小沙,一路过鲍家山、小岭到岑港。吉星桥和桥头施就是其中的重要交通节点,逐渐在附近形成了一定的集市。其中,一百多年前由小沙傅氏开设的大生堂就是桥头施集市的引领者。位于桥头施小区60号的大生堂地处古驿道上,是旧时桥头施开办的第一个大商号,残存宅门和外墙上至今还能依稀辨别的“南北杂货、各省药材”八个大字,就是桥头施集市的原始烙印。
桥头施小区60号大生堂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为加强对沈家门、岑港、西码头等重要港口的控制,强抓民伕修建了定沈、定西和定岑三条泥石公路。其中,定岑公路即在吉星桥北侧通过,并在溪流上新建了一座新桥。新中国成立以后,定岑公路修复、改建为72省道(现称321省道)。1953年,石礁乡设立以后,乡政府址设桥头施,供销社、邮政所、大礼堂等各类基础设施陆续在公路两侧设立,桥头施以其地理和政治优势,进一步发展成为大集市。
当地老人们至今还怀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桥头施赶集的场景:每到过年过节,桥头施街的两侧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商贩,石礁、紫微两地民众蜂拥而至,摩肩接踵,煞是热闹,乡政府旁的大礼堂放电影时,也会出现万人空巷的情景。2009年10月,贯通南山的东南隧道通车,72(S321)省道改道,桥头施街成为名副其实镇区道路。
桥头施街的酒坛
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旧时因交通而兴的桥头施逐渐远离交通主道,但改革开放带来了附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增大了对生活资料的需求,现在的桥头施依然是双桥街道的商贸中心,两侧店铺林立,菜场、饭店、银行、通讯营业厅等一应俱全,人来人往,活力依旧。其中,一点和美食店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