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07:51:15 农历三月十一
你是第
8144087
位访问者
;
首页
基本情况
机构概况
地名书画研究院
法规文件
国家级地名法规
国家级地名规范
国家级地名文件
省级地名法规
省级地名规范
省级地名文件
市级地名法规
市级地名规范
市级地名文件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地名二普
地名文化
地名杂志
地名摄影
地名诗词
地名书画
地名故事
地名趣谈
地名文苑
地名书籍
地名楹联
地名掌故
地名人物
地名论坛
城市地名
学术探讨
工作研究
传承保护
地名自学
专家团队
城市地名专业委员会专家组
地名学及地名管理咨询中心
地名二普成果应用研究中心
地名文化研究中心
1
2
3
4
5
6
Previous
Next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探讨
江西省县级地名的语源类型与分析
时间:2021-11-04 浏览:893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张晓梅 贾文毓摘要运用文献法、分类法、统计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制图法等方法对江西省所有的县级地名进行了地理学方面的探讨,主要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江西省全部的县级地名中以自然要素命名的居多。这次对江西省县级地…
了解更多>>
岭南地名文化的特色与地名管理
时间:2021-11-02 浏览:881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黄金龙 高 伟摘要:从岭南地名文化的历史特色、地理特色、民族特色、开放性与兼容性等方面,分析了岭南地名文化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名管理上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应纠正在地名命名中的不良文化倾向,使岭南地名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关键词:…
了解更多>>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
时间:2021-10-27 浏览:1160 次
来源: 明生国学一 华夏之名的意义中华自古称华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简言之,华夏者,一是成员行为举止的礼仪丰富博大,二是民众所着的服饰华丽秀美,不是世人理解的疆域广大,幅员辽阔,是着重从人文角度定义的。后世…
了解更多>>
淮北地名文化探析
时间:2021-10-26 浏览:1144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摘要】地名是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淮北地名记录和承载着淮北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生活和风情民俗。通过对淮北地名文化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挖掘出淮北地名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关键词】淮北;地名文化地名是…
了解更多>>
湖北古今地名中的纺织考
时间:2021-10-21 浏览:1135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湖北”一词既是区划名词,又是一个时间名词。因为宋设“荆湖路”,统领今湖北大部,为“湖北”得名之始,至清才有建省之始。笔者所谈“湖北”特指区划名词,即在湖北现今行政区划内的。湖北古今地名中有“蓝”“麻”“孝感”“嫘祖镇”与纺织似乎相关,在…
了解更多>>
拓宽加深地名学史的研究
时间:2021-10-19 浏览:1103 次
来源:地名笔谈胡阿祥一地名学史是地名学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地名学不能不首先明了其发展史。从理论上推导,一般来说,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应由理论、应用、学史三部分组成。通过学史的研究,不仅可以把握住学科产生、发展过程、规律、条件及特点,而且通过经验的…
了解更多>>
重阳节:长寿区地名由来的证据
时间:2021-10-18 浏览:1804 次
来源: 重庆考古长寿,人人向往,以此为地名者,天生福运吉祥。 中国历史上曾有多个“长寿县”,后来都陆续改名,如湖北钟祥、山西隰县、黑龙江延寿等。而重庆长寿由县升区,今天已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长寿”命名的区县级城市。 可是,长寿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究竟是谁命名的?…
了解更多>>
葛剑雄:怎样理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时间:2021-10-15 浏览:950 次
来源:《学说中国》怎样理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历史上究竟是统一的时间长,还是分裂的时间长?长期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分裂的时间,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分裂的时间则越来越短。这里暂且不讨论统一是否主流的问题,先看一下…
了解更多>>
地名用字“椹”与南海丝绸之路
时间:2021-09-29 浏览:964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摘要]《地名管理条例》要求多音字地名的读音应统一。我们通过对音、形、义及对当地方言的考察,联系古音,认为地名用字“椹”同“葚”,普通话读音应为shn,不取zhēn及zhn音。同时结合当地考古发现、自然地理及水上交通条件,我们推断雷州半岛古“椹县”…
了解更多>>
舟山的山东地名与孙恩海战地名考
时间:2021-09-22 浏览:746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摘要】东晋孙恩利用南迁的山东人从舟山群岛起兵,我发现舟山群岛的很多岛名源自山东迁来的地名。孙恩攻打的沪渎垒在吴淞江出沙冈的口门处,筑耶城在黄浦江出竹冈的口门处。东晋有很多北方人迁到上海的沙冈,所以东晋要在此防守。海盐沿海的大柱很可能是海…
了解更多>>
啥!?2000多年前,粤北就有多条“高速公路”……
时间:2021-09-17 浏览:822 次
来源:茂名发布你相信吗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大粤北就有多条“高速公路”在古人世世代代不断开拓之下一条条蜿蜒崎岖越过崇山峻岭的古驿道应运而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古道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湿润光滑的古道留下众多动人的红色故事……开山凿石沟通中原岁月无声,古…
了解更多>>
成都得名真是源于「三年成都」吗?
时间:2021-09-08 浏览:2351 次
来源:巴蜀风物志周宏伟本文篇幅较长(约两万字),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论述部分不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看最后结论部分。一、引言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城市历史与灿烂的城市文化。例如,早在汉朝时,成都即与洛阳等四地并列为五大都…
了解更多>>
刘祥柏:地名读音如何“名从主人”
时间:2021-09-07 浏览:995 次
来源:今日语言学地名读音如何“名从主人”作者:刘祥柏 《光明日报》(2021年09月05日 05版)在普通话地名审音中,有一个“名从主人”的原则被广为流传。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名从主人”并不等于照搬方言读音,而是要根据普通话的基础音系即北京音的古今语音对应规律,…
了解更多>>
甘肃的“甘”究竟是哪里?
时间:2021-09-06 浏览:777 次
来源:地球知识局“我走过,玉门关外祁连山上飘的雪;也走过,长城边上潇潇吹过来的风……”这首在短视频平台火爆一时的歌曲《骁》,在网友们大漠戈壁、长河落日、雪山丹霞等西部风光的视频中,已成为最常见的背景音乐,俨然成了甘肃旅游的非官方宣传曲。雄奇绚丽的七彩丹霞已经…
了解更多>>
中国地名专业术语的初次梳理
时间:2021-09-02 浏览:1015 次
来源: 地名笔谈1988年伊始,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正式由国家建设部划归民政部,随之按要求为年内定稿的《中国民政词典》补写地名专业条目。我当时在该办公室秘书组,受命组织这一临时性编辑业务:先汇总各部门意见列出条目清单,再请相关同事赵殿国、陈根良、周定国、张成秋、…
了解更多>>
再论我国地名之“分期”
时间:2021-08-25 浏览:907 次
来源:地名笔谈记得那是1985年,我在豫西从事地名管理3年时,曾为河南省《地名与文史》试刊号写过一篇《也谈我国地名之分期》。时至今日,一些地名研究课题依然被“历史地名”“古地名”等概念羁绊,根源还是长期悬而未决、各行其是的地名“分期”,实有必要糅合当年观点与今天…
了解更多>>
英汉语言地名文化之异同
时间:2021-08-24 浏览:1097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摘要:探讨了中英地名的来源、语言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的异同之处,即:地名文化重合、地名文化错位、地名文化空缺。揭示地名所蕴涵的文化特色,有助于掌握该语言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关键词:地名文化;文化重合;文化错位;…
了解更多>>
汉末巴郡分置考
时间:2021-07-23 浏览:1080 次
来源:暨南舆地学会[作者简介] 张仲胤(1991-),男,山东诸城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古史、历史地理学[提 要] 《巴记》与《华阳国志》为记载汉末巴郡分置的基本文献,而二者却冲突抵牾。通过对《巴记》佚文的搜集、整理,可以复原出其对汉末巴郡分置的…
了解更多>>
《地名知识》与我国地名学的发展
时间:2021-07-15 浏览:1190 次
来源:今日头条每门学科都是在实际需要下产生和发展起来。地名学也不例外。在我国,地名研究源远流长,而作为一门现代严格的地名学,则是近年来才兴起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全国地名普查的开展,各级地名机构的设立,以及1979年地名刊物——《地名知识》的公开发行,更加速…
了解更多>>
陈桥驿与地名学
时间:2021-07-14 浏览:993 次
来源:地名笔谈陈桥驿,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终身教授,当代享有盛誉的历史地理学家和“郦学”泰斗,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地理学会和地名学会理事长。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1994年…
了解更多>>
首页
上页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页
尾页
;
—— 友情链接 ——
民政部网站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地名研究所
国家地名普查网
上海浦东新区地名网
济南地名网
沈阳区划地名网
郑州地名网
合肥区划网
杭州地名网
舟山地名网
苏州地名网
扬州地名网
地 址: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通贤桥6号(创业园)401室
邮政编码:210018
联系电话:(025)84811566、84825871
E-MAIL:njmzj@163.com
城市地名专业委员会(工作群):458654456
版权所有 地名学会城市地名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速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
苏ICP备2023011537号-1